筷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751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筷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 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筷笼。
背景技术
筷笼是一种最常见的家庭必备厨房用具,其根源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的筷笼为植物的枝条编织或竹筒所制,到了近代,比较讲究的筷笼为木板所制作,也有部分筷笼为陶瓷所制作,极少数富贵还使用漆器筷笼。而现代,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筷笼则被塑料所替代,其形状有方的,有圆的,而颜色则千变万化,特别是花纹,更是应有尽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审美要求。但是作为筷笼,它们都存在明显的弱点,一是长期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容易腐败并滋生细菌,二是筷笼内部细而深长,不易清洗,如陶瓷、塑料虽不会腐败,但细而深的罐内很难擦洗干净,清洗起来也很费时间,特别是塑料筷笼的花纹里,要想洗干净绝非易事。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由于以前的筷笼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避开原有筷笼的容易粘染污物、产生腐败,又不易清洗的弱点,设计制造一种不会腐败、拆装方便、容易清洗、通风透气的筷笼势在必行。该筷笼可以有效防止筷子的二次污染,堵住影响人们健康的致病源头,从而打造一个真正让人放心的筷笼。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筷笼包括围板和底板,由不氧化生锈的金属薄板制作,围板的横截面为梯形槽状框,在其槽形开口位置的两头留有内倒边,并与斜边形成一个夹角槽;底板的下部折一个90°的弯头,弯头呈梯形状且略大于围板的横截面,底板插在围板两侧的夹角槽中,并且让围板的下方落在底板的弯头上。本实用新型与其它筷笼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仅有围板和底板两个部件,且一插即装,一拔即拆,无需任何工具和辅件,因而非常容易拆装和装运。2、容易清洗。当本筷笼拆开后,筷笼的内部全暴露出来,便可轻松将里面的污垢清洗干净,可有效防止二次污染。3、使用寿命长。本筷笼采用不氧化生锈的金属薄板制作,不老化、不腐败、不怕摔,可长期甚至永远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图2为围板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底板立体示意图。图中I.围板2.底板3.悬挂洞眼4.漏水洞眼5.内倒边6.夹角槽7.透气洞眼。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将不氧化生锈的金属薄板压制成横截面为梯形槽状框的围板1,在梯形槽状框的长边即开口位置的两头留有内倒边5,并与斜边形成一个夹角槽6,在围板I的三个边上开有透气洞眼7。如图1、3所示,将底板2的下部折一个90°的弯头,弯头呈梯形状且略大于围板的横截面,在弯头上开有漏水洞眼4,在底板2的上方中部开有悬挂洞眼3。如图I所示,将底板2插入围板I的夹角槽6里,并让围板I的下方坐落在底板2的弯头上。
权利要求1.筷笼,包括围板(I)和底板(2),其特征是筷笼由不氧化生锈的金属薄板制作,围板(I)的横截面为梯形槽状框,在其槽形开口位置的两头留有内倒边(5),并与斜边形成一个夹角槽¢);底板(2)的下部折一个90°的弯头,弯头呈梯形状且略大于围板(I)的横截面,底板⑵插在围板⑴两侧的夹角槽(6)中,并且让围板⑴的下方落在底板⑵的弯头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筷笼,其特征是围板(I)的三个边上开有透气洞眼(7)。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筷笼,其特征是在底板(2)的弯头上开有漏水洞眼(4),在底板(2)的上方中部开有悬挂洞眼(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筷笼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由围板和底板两个部件组成,用不氧化生锈的金属薄板制作。围板的横截面为梯形槽状框,在其槽形开口位置的两头留有内倒边,并与斜边形成一个夹角槽;底板的下部折一个90°的弯头,弯头呈梯形状且略大于围板的横截面,底板插在围板两侧的夹角槽中,并且让围板的下方落在底板的弯头上。本实用新型通风透气、不会腐败、结构简单、非常容易拆装和装运,而且容易清洗,可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A47G21/00GK202553333SQ20122024100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9日
发明者邱连杰 申请人:邱连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