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头枕,特别是一种具有头部定位功效,并且可依体形提供合适的支撑效果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结构。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已有许多研究报指出,睡眠品质的好坏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例如睡眠是恢复体力的最好方法,充足的睡眠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也很重要,大脑在睡眠期间会指挥身体的各部份进行自我修补以恢复正常的机能,在睡眠期间大脑也会把我们白天所学习与获得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记忆与建档,总而言之,睡眠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而良好的睡眠品质更是保持建康的不二法门。影响睡眠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头枕品质的良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俗语“高枕无忧”,让人以为睡觉时使用较高的头枕对人体有好处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在正常 状态下,人体保持着自然姿势,人体的脊椎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从侧面看,颈部的七个椎体会排列成轻度的弧形向前凸出。因此,睡觉时头枕的高度也应该符合这个弯曲的弧度,使颈椎还是保持其自然状态。头枕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让颈椎保持自然姿势下应有的弧度,许多人在一夜睡眠之后会感觉颈部酸痛,或是有俗称落枕的现象,通常都是头枕品质及其机能不佳所造成的结果。仰卧时,专家建议头枕的高度一般在5至8厘米较为适合,另一方面,大部份的人在睡眠时不太可能保持同一种睡觉姿势,经常是仰卧和侧卧相互交替,由于每个人的体型不同肩膀的宽度也不同,而且男性和女性所需的头枕高度也不同,适合成人和儿童的头枕高度也不同,因此在选择头枕时,其高度以8至10厘米为佳。另一方面,使用头枕时,较佳的位置是头枕下缘应与肩膀贴近,切勿让颈椎或背部悬空,而且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与散压效果。传统头枕的各部位形状均匀并且对称,主要用于支撑头部(例如后脑)的枕面都是平坦的表面,而且大部份的传统头枕都未依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没有考虑人体各部位曲线作适当的形状设计,高度适合仰卧的枕面在侧卧时可能会显得略低,反之枕面较高的头枕或许适合侧卧,但在仰卧时又容易使后脑的高度过高。其中有一种以记忆棉制造的记忆枕,这种记忆枕在中央位置的枕面是平坦的表面,在边缘具有曲形的隆起且较中央位置的枕面略高,借助这种隆起的边缘支撑后颈,但是这种设计只适用于仰卧的睡姿,一旦人体转为侧卧时,隆起的边缘高于中央位置的平坦枕面,反而会使头部的侧面(特别是耳朵)变成向下倾斜的不佳姿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传统头枕的问题以及健康与舒适方面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具有头部定位的功效,可将头部及颈椎定位在适当的位置避免落枕,并且具有均匀的散压功效,能提供舒适和优良的睡眠品质。[0007]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一吸震散压垫,是一种以吸震散压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以及一枕体,枕体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枕体具有至少一空穴,空穴位于枕体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适合用于支撑后脑,吸震散压垫覆盖于空穴的上方,该吸震散压垫与该枕体粘结在一起;一个包覆层,该包覆层将吸震散压垫及枕体包覆。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头枕,人体的头部枕卧于空穴的上方时,吸震散 压垫将因头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陷入式的头枕具有头部定位的功效,可将头部及颈椎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并且引导使用者将肩膀贴近头枕的下缘避免落枕,再借助吸震散压垫提供均匀的散压功效,能提供舒适和优良的睡眠品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枕体具有第一空穴和分别位于第一空穴的两侧的左空穴和右空穴,第一空穴位于枕体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第一空穴适合用于支撑后脑,左空穴和右空穴的深度小于第一空穴,可以在侧卧时支撑头部的侧面,陷入的程度因体型重量的不同而异,在仰卧或侧卧时都能提供合适的支撑效果。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枕体的边缘还具有一弧形的缺口,可以贴近使用者的后颈,让头枕的下缘贴近使用者的肩膀,提供颈椎和背部适当的支撑。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吸震散压垫可以采用凝胶(Gel)和硅胶(Silicon)之中的任一种吸震散压材料制造。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用于制造枕体的软性缓冲材料可以是泡棉、高密度泡棉和硅胶之中的任一种。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该枕体具有两个以软性缓冲材料制造并且彼此堆叠在一起的一个上层材料和一个下层材料,该上层材料和该下层材料上下结合合并成为该枕体,该下层材料在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形成穿透该下层材料的一个第一中央穿孔,该上层材料与第一中央穿孔对应位置形成穿透该上层材料的一个第二中央穿孔,在该第二中央穿孔的两侧还具有穿透该上层材料的一个左空穴和一个右空穴,该第二中央穿孔位于该第一中央穿孔的上方并与该第一中央穿孔相通,由该第一中央穿孔和该第二中央穿孔构成该第一空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该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于由人造皮革、人造纤维布料和天然纤维布所组成的群组之一。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该人造皮革为聚氯乙烯人造皮革或聚氨酯人
造皮革。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还包括一个枕面,该枕面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该枕面包覆于该吸震散压垫的上方,该枕面及吸震散压垫与该枕体连结在一起;该包覆层将该枕面、该吸震散压垫及枕体包覆于其内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还包括一个枕面及一个辅助垫,该枕面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该枕面包覆于该吸震散压垫的上方,该枕面及吸震散压垫与该枕体连结在一起;该辅助垫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结合于该枕体的底面;该包覆层将该枕面、该吸震散压垫、该枕体及辅助垫包覆于其内部。由以上的实用新型内容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在头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具有至少一空穴,人体的头部枕卧于空穴的上方的枕面时,枕面和覆盖于空穴的上方的吸震散压垫将因头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陷入式的枕面具有头部定位的功效,可将头部及颈椎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并且引导使用者将肩膀贴近头枕的下缘避免落枕。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构造,还包括利用不同深度的空穴的构造,可以依体形提供合适的支撑效果,再借助枕面下方的吸震散压垫提供均匀的散压功效。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功效及实施例,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显示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断面构造。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显示具有包覆层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构造断面图。图3为图2中的枕体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分解图,显示枕体的组成元件。·[0023]图4为图2中的枕体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分解图,显示枕体的组成元件。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显示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断面构造。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显示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断面构造。图7为图6中的枕体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分解图,显示枕体的组成元件。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显示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断面构造。图9为图8中的枕体的构造分解图,显示枕体的组成元件。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图,显示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枕体边缘具有一弧形的缺口。图11为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使用示意图,显示仰卧时头部陷入空穴的情形。图12为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使用示意图,显示侧卧时头部陷入左空穴的情形。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枕面32a第一中央穿孔20吸震散压垫 32b第二中央穿孔30枕体33缺口 31空穴40包覆层31a第一空穴50辅助垫 31b左空穴Al上层材料31c右空穴A2下层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一枕面10,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一吸震散压垫20,是一种以吸震散压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可以采用凝胶(Gel)和硅胶(Silicon)之中的任一种吸震散压材料制造;以及一枕体30,枕体30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枕体30具有至少一空穴31,空穴31位于头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头部重量主要分布位置一般设于头枕的中心位置区,适合用于支撑后脑,吸震散压垫20覆盖于空穴31上方,枕面10覆盖在吸震散压垫20的上方,枕面10通过包含胶粘的连接手段和吸震散压垫21及枕体30粘结在一起,人体的头部枕卧于空穴31上方的枕面10时,枕面10和覆盖于空穴31的上方的吸震散压垫20将因头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31(见图11)。凝胶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压力传导性以及冲击力吸收性优异的高分子化合物亦可为高分子共聚物,可为热可塑性,如SERS (氯化苯乙烯及丁二烯共聚物)以适度的架桥促进剂在烘烤后能充分硫化反应形成一具柔韧性的弹性胶体,另外它的硬度高低可以视需要调整,具备了低反拨弹性所以特别适用于制作高柔软性的散压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吸震散压垫20的表面还可设有网格状的突起(如图3所示),也可以设置数个排列的如球状的表面凸起形状,兼具有按摩的效果,或将吸震散压垫制成平整面的实心体。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用于制造枕体30的软性缓冲材料可以是泡棉、高密度泡棉和硅胶之中的任一种。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其中在枕面10和枕体30的外表面还具有一包覆层40 (见图2),包覆层40可以选择人造皮革(如聚氯乙烯(PVC)或是聚氨酯(PU)人造皮革)、人造纤维布料、天然纤维布其中的任一种皆可。 实务上制造图2中所示枕体30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利用加工技术(例如切割)形成穿透的枕体30的空穴31,空穴31沿着头部对枕体30施压的方向穿透枕体30,吸震散压垫20覆盖于空穴31上方,枕面10再覆盖于吸震散压垫20的上方。图4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其中在枕体30的底部还具有一辅助垫50,借助辅助垫50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高度,辅助垫50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辅助垫50可以通过包含胶粘的连接手段粘结在枕体30的底部。图5,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吸震散压垫20,是一种以吸震散压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可以采用凝胶(Gel)和娃胶(Silicon)之中的任一种吸震散压材料制造;一枕体30,枕体30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枕体30具有至少一空穴31,空穴31位在头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适合用于支撑后脑,吸震散压垫20覆盖于空穴31上方;以及一包覆层40,包覆于枕体30和吸震散压垫20的外表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其中的包覆层40和吸震散压垫20还可以设置多个贯穿的通气孔,使得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更具有通风透气的功效。图6,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一枕面10,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一吸震散压垫20,是一种以吸震散压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可以采用凝胶(Gel)和硅胶(Silicon)之中的任一种吸震散压材料制造;以及一枕体30,枕体30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枕体30具有第一空穴31a和分别位于第一空穴31a的两侧的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第一空穴位31a于枕体30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第一空穴31a适合用于支撑后脑,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深度小于第一空穴31a,可以在侧卧时支撑头部的侧面(见图12),吸震散压垫20覆盖于第一空穴31a、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上方,枕面10覆盖在吸震散压垫20的上方,枕面10透过包含胶粘的连接手段和枕体30粘结在一起。仰卧时人体的后脑枕卧于第一空穴31a上方的枕面10时,枕面10和覆盖于第一空穴31a上方的吸震散压垫20将因头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第一空穴31a。当人体侧卧时,不论是面向左或是面向右的侧卧方向,可以借助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支撑头部的侧面,虽然侧卧时肩膀的宽度会令颈椎离床面的高度略大于仰卧时颈椎离床面的高度,由于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深度小于第一空穴31a,仍然能依体形提供合适的支撑效果。图6中所示的枕体30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如图7所示,枕体30具有两个以软性缓冲材料制造并且彼此堆叠在一起的上层材料Al和下层材料A2,上层材料Al和下层材料A2可以透过包含胶粘的连接手段粘结在一起,其中利用加工技术(例如切割)在下层材料A2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形成穿透下层材料A2第一中央穿孔32a,上层材料Al在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利用加工技术(例如切割)形成穿透上层材料Al的第二中央穿孔32b,和分别位于第二中央穿孔32b之两侧的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皆穿透上层材料Al,第二中央穿孔32b在第一中央穿孔32a的上方并和第一中央穿孔32a相通,由第一中央穿孔32a和第二中央穿孔32b构成第一空穴31a,吸震散压垫20覆盖于第一空穴31a、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上方,枕面10再覆盖于吸震散压垫20的上方。经由上述组成,使第一空穴31a、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深度不同。图6中所示的枕体30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在枕体30的·底部还具有一辅助垫50,借助辅助垫50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高度,辅助垫50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辅助垫50可以通过包含胶粘的连接手段粘结在枕体30的底部。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图,其中在枕体30的边缘还具有一弧形的缺口 33,缺口 33可以贴近使用者的后颈,让人体工学散压头枕的下缘贴近使用者的肩膀,提供颈椎和背部适当的支撑。以上各实施例中,均可以省去枕面10的结构,而保留其余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包括 一个吸震散压垫,为一个片状体; 一个枕体,该枕体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该枕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人体后脑的空穴,该空穴设于头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该吸震散压垫覆盖于该空穴的上方,该吸震散压垫与该枕体粘结在一起;以及 一个包覆层,该包覆层将吸震散压垫及枕体包覆。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该枕体的边缘还具有一个弧形用于贴近人体后颈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该枕体的该软性缓冲材料选自于由泡棉、高密度泡棉和硅胶所组成的群组之一。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该吸震散压垫为凝胶或硅胶制成。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该枕体上的空穴包括第一空穴和分别位于该第一空穴的两侧的一个左空穴和一个右空穴,该第一空穴位于该枕体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该第一空穴用于支撑人体后脑,该左空穴和该右空穴的深度小于该第一空穴,该吸震散压垫覆盖于该第一空穴、该左空穴及该右空穴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该枕体具有两个以软性缓冲材料制造并且彼此堆叠在一起的一个上层材料和一个下层材料,该上层材料和该下层材料上下结合合并成为该枕体,该下层材料在支撑头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形成穿透该下层材料的一个第一中央穿孔,该上层材料与第一中央穿孔对应位置形成穿透该上层材料的一个第二中央穿孔,在该第二中央穿孔的两侧还具有穿透该上层材料的一个左空穴和一个右空穴,该第二中央穿孔位于该第一中央穿孔的上方并与该第一中央穿孔相通,由该第一中央穿孔和该第二中央穿孔构成该第一空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该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于由人造皮革、人造纤维布料和天然纤维布所组成的群组之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皮革为聚氯乙烯人造皮革或聚氨酯人造皮革。
9.一种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包括 一个枕面,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 一个吸震散压垫,为一个片状体; 一个枕体,该枕体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该枕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人体后脑的空穴,该空穴位于头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该吸震散压垫覆盖于该空穴的上方,该枕面包覆于该吸震散压垫的上方,该枕面及吸震散压垫与该枕体连结在一起;以及 一个包覆层,该包覆层将该枕面、该吸震散压垫及枕体包覆。
10.一种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其特征包括 一个枕面,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 一个吸震散压垫,为一个片状体; 一个枕体,该枕体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该枕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人体后脑的空穴,该空穴位于头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该吸震散压垫覆盖于该空穴的上方,该枕面包覆于该吸震散压垫的上方,该枕面及吸震散压垫与该枕体连结在一起; 一个辅助垫,该辅助垫是一种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的片状元件,结合于枕体的底面;以 及 一个包覆层,该包覆层将该枕面、该吸震散压垫、该枕体及辅助垫包覆。
专利摘要一种人体工学散压头枕,包括一枕面、一枕体和一吸震散压垫,枕面和枕体以软性缓冲材料制成,枕体具有至少一空穴,吸震散压垫覆盖于空穴的上方,枕面覆盖在吸震散压垫的上方,人体的头部枕卧于空穴的上方的枕面时,枕面和吸震散压垫将因头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陷入的程度因体型重量的不同而异,可依体形提供合适的支撑效果,陷入式的枕面包覆性佳并且具有头部定位的功效,可将头部及颈椎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并且引导使用者将肩膀贴近头枕的下缘避免落枕,并能借助枕面下方的吸震散压垫提供均匀的散压功效。
文档编号A47G9/10GK202681369SQ20122029131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陈富景 申请人: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