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85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有关清洁吸尘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小型清洁吸尘吸引装置,并无设计有散热功能,于长时间的使用后,即会造成该吸引装置的风扇传动马达过热,以致使用寿命变短。有鉴于前述的缺失亟待改进,故发明人不断的思考如何得以令吸引装置形成强大的吸引气流及可自行散热的功效,经多次的研究与实验,终求得一精进的结构。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指一种可形成气流吸引力,可藉该气流自行散热功效的吸引装置,其可结合干式吸引体或湿式吸引体,形成吸尘或吸湿的吸引清洁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包括一吸引装置,是以一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应包覆一吸引传动体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吸引传动体为一传动马达位于一置壳并结合有一风扇,而该置壳的下方为电池盒,可供置电池来供电;其中,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的顶部设有凹口及延伸一凸弧片,以及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中间凸设有可相对应结合的框板并形成一容置槽供该吸引传动体定位;而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结合,该框板顶部即形成有一可供该风扇于其间旋动的风扇空间;该框板两侧即形成与该风扇空间相通的引流道,又,该上壳体、该下壳体的底面开设有与该引流道相通的出气孔,该风扇旋动形成的气流可经由该引流道向出气孔排出。较佳地,该吸引装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顶部的该凸弧片,插固一干式吸引体,以该吸引装置的传动马达传动该风扇快速旋动构成气流吸引力,令该干式吸引体吸口形成吸力,将尘粒吸入该干式吸引体内,同时吸引入的气流再经滤网将微尘阻滤,气流经旋动的风扇吸入风扇空间经引流道由出气孔输送而形成平稳的气流吸引力及同时将该传动体的传动马达产生的热能一并排出。较佳地,该吸引装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顶部的该凸弧片插固一湿式吸引体,以该吸引装置的传动马达传动该风扇快速旋动构成气流吸引力,令该湿式吸引体的清洁刮刀前端的吸口形成吸力,将清洁后的污水吸入再经引管的下出口滴出流入蓄瓶的引流塞的入液管而滴入该蓄瓶积存,而蓄瓶内的空气即会由该引流塞的引气管排出,而吸引的大部气流经该引管的上出口及侧出口排出,经阻板引至气引管将气流经旋动的风扇引吸入风扇空间经引流道输送出及同时将该传动体的传动马达产生的热能一并送经出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为可以藉由吸引装置除了形成的吸引气流外,并可藉由该吸引气流对吸引装置形成自行散热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得结合一干式吸引体或一湿式吸引体,形成尘或吸湿的吸引清洁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的立体分解示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的立体分解示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的立体分解示图之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结合一干式吸引体的立体示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结合一湿式吸引体的立体示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结构结合一干式吸引体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结合一湿式吸引体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吸引装置-------------1000 上壳体------------------20下壳体-----------------21 吸引传动体-------------100传动马达--------------101 置壳-------------------110风扇------------------120凹口------------------20a 凸弧片-----------------20b`[0025]框板------------------201 风扇空间--------------201a风扇空间-------------201a 引流道----------------201b出气孔---------------201c 干式吸引体-------------300吸口---------------30、40 滤网--------------------31湿式吸引体-----------400 清洁刮刀---------------405引管------------------41 下出口-----------------41a蓄瓶-----------------403 引流塞-----------------404入液管--------------404a 引气管----------------404b上出口---------------41b 侧出口-----------------41c阻板-----------------401 气引管-----------------402。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的立体分解示图,如图所示(另参照图2和图3),为一吸引装置1000,主要是以一上壳体20与下壳体21,相对应包覆吸引传动体100组合而成。其中,吸引传动体100,为一传动马达101位于置壳110并结合有一风扇120,而置壳110的下方为电池盒,可供容置电池来供电。再者,(另可参照图6和图7),上壳体20与下壳体21的顶部设有凹口 20a及延伸一凸弧片20b,以及上壳体20与下壳体21的中间凸设有可相对应结合的框板201并形成一容置槽供吸引传动体100定位,而该上壳体20与下壳体21对应结合,框板201顶部即形成有一风扇空间201a,供风扇120位于其间旋动,而框板201两侧即形成与风扇空间201a相通的引流道201b,又,上壳体20、下壳体21底面开设有与引流道201b相通的出气孔201c,该风扇120旋动形成的气流可经由引流道201b向出气孔201c排出,形成气流吸引力,同时,可将吸引传动体100的传动马达101产生的热能一并排出,达到吸引装置1000可自行散热增长使用寿命的功效。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结合一干式吸引体的立体示图,如图所示(另可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吸引装置1000借以其上壳体20与下壳体21顶部的凸弧片20b插固一干式吸引体300,以吸引装置1000的传动马达101传动风扇120快速旋动构成气流吸引力,令干式吸引体300吸口 30形成吸力,将尘粒吸入干式吸引体300内,同时吸引入的气流再经滤网31将微尘阻滤,气流空气经旋动的风扇120吸入风扇空间201a经引流道201b输送由出气孔201c形成平稳的气流吸引力及同时将传动体100的传动马达101产生的热能一并排出。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结合一湿式吸引体的立体示图,如图所示(另可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装置1000借以其上壳体20与下壳体21顶部的凸弧片20b插固一湿式吸引体400,以吸引装置1000的传动马达101传动风扇120快速旋动构成气流吸引力,令湿式吸引体400的清洁刮刀405前端的吸口 40形成吸力,将清洁后的污水吸入经引管41的下出口 41a滴出流入蓄瓶403的引流塞404的入液管404a滴入蓄瓶403积存,而蓄瓶403内的空气即会由引流塞404的引气管404b排出,而吸引的大部气流经引管41的上出口 41b及侧出口 41c排出,经阻板401引至气引管402气流引吸经旋动的风扇120入风扇空间201a输送经引流道201b同时将传动体的传动马达100产生的热能一并送经出气孔201c排出。需陈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如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一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包括一吸引装置,是以一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应包覆一吸引传动体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吸引传动体为一传动马达位于一置壳并结合有一风扇,而该置壳的下方为电池盒,可供置电池来供电; 其中,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的顶部设有凹口及延伸一凸弧片,以及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中间凸设有可相对应结合的框板并形成一容置槽供该吸引传动体定位;而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结合,该框板顶部即形成有一可供该风扇于其间旋动的风扇空间;该框板两侧即形成与该风扇空间相通的引流道,又,该上壳体、该下壳体的底面开设有与该引流道相通的出气孔,该风扇旋动形成的气流可经由该引流道向出气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引装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顶部的该凸弧片,插固一干式吸引体,以该吸引装置的传动马达传动该风扇快速旋动构成气流吸引力,令该干式吸引体吸口形成吸力,将尘粒吸入该干式吸引体内,同时吸引入的气流再经滤网将微尘阻滤,气流经旋动的风扇吸入风扇空间经引流道由出气孔输送而形成平稳的气流吸引力及同时将该传动体的传动马达产生的热能一并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引装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顶部的该凸弧片插固一湿式吸引体,以该吸引装置的传动马达传动该风扇快速旋动构成气流吸引力,令该湿式吸引体的清洁刮刀前端的吸口形成吸力,将清洁后的污水吸入再经引管的下出口滴出流入蓄瓶的引流塞的入液管而滴入该蓄瓶积存,而蓄瓶内的空气即会由该引流塞的引气管排出,而吸引的大部气流经该引管的上出口及侧出口排出,经阻板引至气引管将气流经旋动的风扇引吸入风扇空间经引流道输送出及同时将该传动体的传动马达产生的热能一并送经出气孔排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良的清洁吸引装置结构,包括一吸引装置,是以一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应包覆一吸引传动体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吸引传动体为一传动马达位于一置壳并结合有一风扇,而该置壳的下方为电池盒,可供置电池来供电;其中,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的顶部设有凹口及延伸一凸弧片,以及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中间凸设有可相对应结合的框板并形成一容置槽供该吸引传动体定位;而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对应结合,该框板顶部即形成有一可供该风扇于其间旋动的风扇空间;该框板两侧即形成与该风扇空间相通的引流道,又,该上壳体、该下壳体的底面开设有与该引流道相通的出气孔,该风扇旋动形成的气流可经由该引流道向出气孔排出。形成吸尘或吸湿的吸引清洁功效。
文档编号A47L9/00GK202942025SQ20122034094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林宗利 申请人:昌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