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19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窗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帘,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线圈串联在窗帘布上的窗帘。
背景技术
窗帘是一种遮蔽或调节室内光照的挂在窗上的帘子。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一种窗帘包括拉链旋转机构、窗帘布、横杆机构,其窗帘布由若干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均匀间隔组成,两层窗帘布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拉链上下拉动下能自动调节室内采光度,但是在夏天尤其是向西面安装的窗户午后在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下,还是会通过窗帘的空隙射进屋内,不仅影响了室内的亮度也是室内温度上升。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线圈串联在窗帘布上使两层窗帘布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错位重合的窗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窗帘,包括拉链旋转机构、窗帘布、横杆机构,所述拉链旋转机构包括长方体形外壳、旋转体、拉链,所述旋转体在长方体形外壳内部与其两截面轴接,所述拉链设置在旋转体一端,所述窗帘布由若干透明的布条和不透明布条均匀间隔组成,所述横杆机构上横杆和下横杆,在两横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固定套,所述窗帘布一端位于拉链旋转机构内,另一端通过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的空隙,再连接到拉链旋转机构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链旋转机构的上端设有电磁控制器,其线圈依次沿透明的布条和不透明布条均匀间隔处串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设计电磁控制器,采用电磁线圈依次沿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均匀间隔处串联设计,在使用窗帘布时将电磁控制器通电,使得电磁线圈得电相吸弓丨,进而两层窗帘布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错位重合,增大了不透明布条的面积,能有效的遮挡阳光照射。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拉链旋转机构、窗帘布、横杆机构,所述拉链旋转机构包括长方体形外壳1、旋转体2、拉链3,所述旋转体2在长方体形外壳I内部与其两横截面轴接,所述拉链3设置在旋转体2 —端,所述窗帘布由若干透明的布条5和不透明布条4均匀间隔组成,所述横杆机构包括上横杆6和下横杆7,在两横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固定套,所述窗帘布一端位于拉链旋转机构内,另一端通过上横杆6与下横杆7之间的空隙,再连接到拉链旋转机构内。双层窗帘布在经过拉链上下拉动的调节下,通过透明的布条5和不透明布条4调节光线。[0009]所述在链旋转机构的上端设有电磁控制器8,其线圈9依次沿透明的布条5和不透明布条4均匀间隔处串联。将电磁控制器8通电可以使双层窗帘布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包括拉链旋转机构、窗帘布、横杆机构,所述拉链旋转机构包括长方体形外壳(I)、旋转体(2)、拉链(3),所述旋转体(2)在长方体形外壳(I)内部与其两截面轴接,所述拉链(3)设置在旋转体(2)—端,所述窗帘布由若干透明的布条(5)和不透明布条(4)均匀间隔组成,所述横杆机构上横杆(6)和下横杆(7),在两横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固定套,所述窗帘布一端位于拉链旋转机构内,另一端通过上横杆(6)与下横杆(7)之间的空隙,再连接到拉链旋转机构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链旋转机构的上端设有电磁控制器(8),其线圈(9)依次沿透明的布条(5)和不透明布条(4)均匀间隔处串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包括拉链旋转机构、窗帘布、横杆机构,所述窗帘布由若干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均匀间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链旋转机构的上端设有电磁控制器,其线圈依次沿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均匀间隔处串联。在使用窗帘布时将电磁控制器通电,使得电磁线圈得电相吸引,进而两层窗帘布透明和不透明的布条错位重合,增大了不透明布条的面积,能有效的遮挡阳光照射。
文档编号A47H23/06GK202932691SQ20122034993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吴宏兵 申请人:如皋市维扬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