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桌保洁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
背景技术:
大的生活一日三餐,餐桌是必须用具,无论是在宾馆、饭店、食堂还是家庭都如此。用餐时,将饭菜、酒水以及餐具酒具都放在餐桌上,人围坐在餐桌的周围,用餐过程中,不时的吃出一些骨头、鱼刺、虾壳、蔬菜、水果的剩余及餐巾纸等带油污的垃圾。目前的情况是若在宾馆或饭店,人们将这些垃圾放在餐桌的盘子里,但是盘子的容量有限,所以在用膳期间,服务人员对用餐垃圾间断进京收集,若在家庭,这些垃圾都习惯放在餐桌上。然而,这些·垃圾无论是放在盘子里还是直接放在餐桌上,看上去都是杯盘狼藉,非常不雅,既不文明,也不卫生,不仅影响人们的食欲,也增加了餐饮单位工作人员和家人清洁工作的难度,并加大其劳动强度,截止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收集用餐垃圾的器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使得人们在用餐时,垃圾不再放在餐桌上的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由盒体、一次性塑料袋挂钩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朝靠餐桌的面与餐桌面的边缘形状相吻合,且该面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面均与地面垂直,盒体朝用餐者的面与地面成60-80°角,盒体的底为平面,盒体朝餐桌的面设有上卡板、下卡板和托板,上卡板与托板连接在盒体上,上卡板与盒体的上沿齐平,托板设在离盒底2-3cm处,托板的下面设有架呈三角形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在盒底,支撑架另一端连接在托板外沿,下卡板设在上卡板与托板之间,下卡板与盒体不连接,下卡板与托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托板的上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卡板的下面,盒体的两外侧对称设一次性塑料袋挂钩。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将塑料袋放进盒体内,将其提系挂在盒体外的挂钩上,用上卡板和下卡板卡住餐桌面即可使用,用餐完毕,用餐者顺手将垃圾袋提起丢进垃圾箱,收起盒体,备下一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解决了人们在用餐时将垃圾放在餐桌上的难题,减轻了餐饮单位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和家庭。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照附图I、附图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由盒体I、一次性塑料袋挂钩7构成,盒体I朝餐桌的面与餐桌的面边缘形状相吻合,且该面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面均与地面垂直,盒体I朝用餐者的面与地面成70°角,盒体I的底为平面。盒体I朝餐桌的面设有上卡板2、下卡板3和托板4,上卡板2与托板4连接在盒体I上,上卡板2与盒体I的上沿齐平,托板4设在离盒底3cm处,托板4的下面设有三角形支撑架5,支撑架5的一端连接盒底,支撑架5的另一端连接托板4的外沿,下卡板3设在上卡板2与托板4之间,下卡板3与盒体不连接,下卡板3与托板4之间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托板4 的上面,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卡板3的下面,盒体I的两外侧对称设一次性塑料袋挂钩7。
权利要求1.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由盒体(I)、一次性塑料袋挂钩(7)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I)朝餐桌的面与餐桌面的边缘形状相吻合,且该面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面均与地面垂直,盒体(I)的底为平面;盒体(I)靠餐桌的面外设有上卡板(2)、下卡板(3)和托板(4),上卡板(2)与盒体(I)的上沿齐平,在上卡板(2)、与托板(4)之间设有下卡板(3),下卡板(3)与盒体(I)不连接,下卡板(3)与托板(4)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托板(4)的上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卡板(3)的下面,盒体(I)的两外侧对称设一次性塑料袋挂钩(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其特征在于托板(4)设在离盒底2-3cm处,托板(4)的下面设有三角形支撑架(5),支撑架(5)的一端连接盒底,支撑架(5)的另一端连接托板(4)的外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桌垃圾接受盒,涉及一种餐桌保洁器具,由盒体(1)、一次性塑料袋挂钩(7)构成,盒体(1)朝餐桌的面与餐桌面的边缘形状相吻合,且该面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面均与地面垂直,盒体(1)朝用餐者的面与地面成60-80°角,盒体(1)朝餐桌的面外设有上卡板(2)、下卡板(3)和托板(4),托板(4)的下面设有支撑架(5),下卡板(3)与托板(4)之间设有弹簧(6),盒体(1)的两外侧对称设一次性塑料袋挂钩(7);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们在用餐时将垃圾放在餐桌上的难题,减轻了餐饮单位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和家庭。
文档编号A47G29/00GK202760936SQ20122040434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刘畅 申请人: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