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78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万用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尤指一种提供使用者各种睡眠姿势都能倚靠的万用枕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垫在头部或颈部的枕垫型式有多种,一般为布袋内装有软质填充物所构成的矩形枕头,只能提供睡觉时垫在头部下方,颈部支撑力弱,而且侧睡时会压迫到使用者的脸颊,并不是最优良的枕头,现今又有采用记忆泡棉一体成型的枕头,其在波浪型的弧面可在使用者仰卧时,能支撑到颈部,但对于侧睡使用者仍有压迫脸颊的问题,且其重量较重,携带不易,另外,还有一种提供搭车、坐飞机或办公室午休的护颈,其系形成C形状,可供使用者套在颈复,支撑住头颈部,但无法在平躺时使用。以上可见,虽然现有的枕头或护颈的种类繁多,但只有一种特定的功能,例如只适合仰睡、或只适合侧睡或只适合坐着休息时使用,而没有一种轻巧可携,且能够符合不同情境、不同睡姿需求的枕头,另一方面,侧睡者经常有脸颊遭枕头压迫的困扰,因此,提供一种万用枕,能够符合各种睡姿及情境的需求,同时避免脸部受到压迫,将是人们所期待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枕头及护颈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万用枕,以期达到符合各种睡姿的需求及实用方便、携带容易等功效之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万用枕,其包含软性的两垫体及一连接在两垫体之间的支撑部;每一垫体中间形成有一镂空部,使垫体形成环形结构;以及支撑部的外径小于垫体的宽度。结构能让使用者平躺使用,颈部在支撑部能获得舒适的支持。其中,垫体均形成为C型环,结构能适用于坐车时支撑头部。其中,两垫体当中的一垫体形成为C型环,另一垫体系形成为圆形环,结构能减少枕头对侧躺使用者面部肌肉的压迫。其中,支撑部与两垫体是一体成型所构成。支撑部从中分离成为可彼此对接的两段,支撑部各段并分别连接于垫体。各段支撑部彼此对接的部设有一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可为分别结合于支撑部各段的拉链,拉链可使支撑部各段彼此链合及分离。连接组件可为包含结合于支撑部其中一段的钮扣,及结合于支撑部另一段的钮扣孔,钮扣与钮扣孔可使支撑部各段彼此扣合及分离。连接组件包含结合于支撑部其中一段的第一黏扣带和带,及结合于支撑部另一段的第二黏扣带,第一黏扣带与第二黏扣带可使支撑部各段相互黏合及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用枕,具有巧妙的功能性形状设计,能符合各种睡眠姿势的需要,让使用者仰睡、侧睡、肌睡、桌上午睡、及乘坐交通工具时,不仅能平稳承托使用者的颈部、头部,还可减少对使用者面部肌肉的压迫,进而达到实用方便、携带容易等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种使用方式参考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种使用方式参考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三种使用方式参考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结构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结构之一的分解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结构之二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结构之二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结构之三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结构之三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下实施例1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实施例1包含软性的两垫体I,及连接在两垫体I之间的支撑部2。其中每个垫体I的中间形成一镂空部11,使垫体I形成半环形或C形环的结构。而支撑部2的外径小于垫体I的横向宽度,并一体成型的连接于两个垫体I的之间,这边便组成本实施例的万用枕。其中,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两个垫体I均形成为C形环结构。再参阅图3所示,垫体I及支撑部2可为布料、皮革或其它软性片体缝合而成中空体10,并于中空体10内填有软性填充物20 (例如棉花)。又例如,垫体I及支撑部2亦可为发泡材质(例如硅胶或记忆棉)一体成型所构成。本实施例的万用枕使用时,参阅图4所示,可提供使用者仰睡时将颈部倚靠在支撑部2上,利用两垫体I抵靠住颈部的两侧及肩部等,并利用支撑部2支撑在颈部的后面,达到稳定支撑颈部的功能。或参阅图5所示,亦可提供使用者侧睡时将侧脸倚靠在任意一垫体I上,如此利用镂空部11结构防止压迫脸部,达到舒适支撑的功能。或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亦可提供使用者从支撑部2对折,使两垫体I相迭在一起,如此利用镂空部11套在颈部,就能在坐车或椅子上休息时获得支撑头颈部的功能。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万用枕,通过特殊的两垫体I及支撑部2结构形状设计,能符合各种睡眠姿势的需求,达到万用的功效。实施例2参阅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万用枕包含软性的两垫体la、lb,及一连接在两垫体la、lb之间的支撑部2,其中两垫体la、lb的中间分别形成有一镂空部lla、llb,使其中一垫体Ia形成为C形环,另一垫体Ib形成为圆形环或全环。而支撑部2与前述相同一体成型的连接于两垫体la、lb的中间,如此也能达到稳定支撑颈部的功能。实施例3再参阅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万用枕包含软性的两垫体1,及一连接在两垫体I之间的支撑部2a,其中两垫体I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形状。为了提供更灵活的实用方式,支撑部2a从中分离成为可彼此对接的两段,各段支撑部2a并分别连接于各该垫体I。如此,可将两垫体I合并在一起使用,亦可从支撑部2a分离各别使用。为使上述各段支撑部2a能任意对接在一起及分离使用,参阅图9及图10所示,是本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3结构之一。各段支撑部2a彼此对接的部位设有一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透过拉链31可使支撑部2a各段彼此链合及分离。或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是本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3结构之二。连接组件3亦可为结合于支撑部2a两段中任意一段的钮扣32,及结合于支撑部2a另一段上支撑部2a的钮扣孔33,利用钮扣32与钮扣孔33达到支撑部2a各段的扣合及分离。或参阅图13及图14所示,是本实施例3的连接组件3结构之三。连接组件3还可以是结合于支撑部2a两段中任意一段的第一黏扣带34 (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及结合于支撑部2a另一段的第二黏扣带35 (公黏扣带或母黏扣带),利用第一黏扣带34与第二黏扣带35可达到支撑部2a各段的相互黏合及分离。当然,为了睡姿或依靠更舒适考虑,支撑部2a的分离部位不限于中部,还可以偏向任意一垫体1,或者在支撑部2a与任意一垫体I的结合处。相应地,连接组件3也设置在分离的部位。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由于连接组件3相对支撑部3凸起,造成支撑平面不平整而影响到使用者的舒适性,还可以保证支撑部3保持衬托力均匀连续分布,更长久保持良好的使用效果。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万用枕巧妙新颖的功能性形状设计,能符合各种睡眠姿势的需要,进而达到实用方便等效用。就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而言,利用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及技术手段,当可充分满足目前产业上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但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特征,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万用枕,其特征在于,包含软性的两垫体及连接在所述两垫体之间的支撑部;每一所述垫体中间形成有镂空部,使所述垫体形成环形结构;以及所述支撑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垫体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均形成为C形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垫体当中的一垫体形成为C形环,另一垫体形成为圆形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两垫体是一体成型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从中分离成为可彼此对接的两段,所述支撑部各段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垫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各段彼此对接的部位设有连接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分别结合于各段所述支撑部的拉链,所述拉链使所述支撑部各段彼此链合及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含结合于所述支撑部其 中一段的钮扣,及结合于所述支撑部另一段的钮扣孔,所述钮扣与所述钮扣孔使所述支撑部各段彼此扣合及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含结合于所述支撑部其中一段的第一黏扣带,及结合于所述支撑部另一段的第二黏扣带,所述第一黏扣带与所述第二黏扣带使所述支撑部各段相互黏合及分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用枕,其包含软性的两垫体及连接在两垫体之间的支撑部;每一垫体中间形成有镂空部,使垫体形成全环形或半环形的环形结构;支撑部的外径小于垫体的宽度,可为一体成型于两垫体之间,亦可分为彼此可对接的两段支撑部,使两段支撑部分别连接于两垫体。本实用新型的万用枕,能提供使用者仰睡、侧睡、趴睡、桌上午睡、及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进而达到符合各种睡姿的需求及实用方便且利于携带。
文档编号A47G9/10GK202891348SQ20122048692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陈绎甯 申请人:陈绎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