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淘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淘米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淘米器,属于厨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日常生活中,淘米时大多直接使用普通的盆或电饭锅内锅,而这类根据只是一个简单的腔体,当淘洗完米时,将盆体内的淘米水倒出时非常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将盆体内的米和淘米水一起倒出,造成浪费,同时由于冬天水很冰,使用这种方法时不可避免的手会接触到冷水导致伤手,给生活带来不便。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淘米器,能够防止米随淘米水倒出,避免手浸入到水中。[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淘米器,包括柱形桶体和桶盖, 桶盖卡装在柱形桶体上,桶盖面上一侧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边缘开设有多个小孔,桶盖中心设置有带安装孔的圆柱台,所述圆柱台上连接有一搅拌器,搅拌器有叶轮和摇杆组成, 摇杆一端与叶轮固定并延伸至柱形桶体底部,另一端贯穿于安装孔形成倒“Z”字形的折弯。[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柱形桶体中部设有手柄。[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柱形桶体设置有辅助提手。[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小孔的孔径为I 2mm。[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米随淘米水倒出的问题,具有结构合理,清洗方便等优点。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桶盖的立体图。[0011]图中:1、柱形桶体,2、桶盖,3、注水口,4、小孔,5、安装孔,6、圆柱台,7、搅拌器,8、 叶轮,9、摇杆,10、手柄,11、辅助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13]实施例:[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柱形桶体I和桶盖2,桶盖2卡装在柱形桶体I 上,桶盖2面上一侧设有注水口 3,所述注水口 3边缘开设有多个小孔4,桶 盖2中心设置有带安装孔5的圆柱台6,所述圆柱台6上连接有一搅拌器7,搅拌器7由叶轮8和摇杆9组成,摇杆9 一端与叶轮8固定并延伸至柱形桶体I底部,另一端贯穿于安装孔5形成倒“Z” 字形的折弯。[0015]所述的柱形桶体I中部设有手柄10。所述的柱形桶体I设置有辅助提手11。所述小孔4的孔径为I 2mm。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将米盛进本实用新型后,注水口 3用于将水接入柱形通体I内,带安装孔5的圆柱台6用于加固和连接摇杆9,摇杆9 一端连接叶轮8,另一端为倒“Z”字形折弯,转动折弯后可连带着实现叶轮8的转动,起到搅拌的作用,使米尽量洗涤干净,注水口 3边缘设有多个小孔4,小孔4起到阻挡米的作用,只需通过手柄10或辅助提手11将本实用新型倾 斜一定角度,就可使淘米水从小孔4中流出,此过程简单而又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淘米器,包括柱形桶体(I)和桶盖(2),桶盖(2)卡装在柱形桶体(I)上,其特征在于:桶盖(2)面上一侧设有注水口(3),所述注水口(3)边缘开设有多个小孔(4),桶盖(2)中心设置有带安装孔(5)的圆柱台(6),所述圆柱台(6)上连接有一搅拌器(7),搅拌器(7)由叶轮(8)和摇杆(9)组成,摇杆(9) 一端与叶轮(8)固定并延伸至柱形桶体(I)底部,另一端贯穿于安装孔(5)形成倒“Z”字形的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淘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形桶体(I)中部设有手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淘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形桶体(I)设置有辅助提手(11)。
4.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淘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4)的孔径为I 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淘米器,包括柱形桶体和桶盖,桶盖卡装在柱形桶体上,桶盖面上一侧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边缘开设有多个小孔,桶盖中心设置有带安装孔的圆柱台,所述圆柱台上连接有一搅拌器,搅拌器有叶轮和摇杆组成,摇杆一端与叶片固定并延伸至柱形桶体底部,另一端贯穿于安装孔形成倒“Z”字形的折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米随淘米水倒出的问题, 具有结构合理,清洗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J43/24GK203138178SQ2012207152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邢剑杰 申请人:周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