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泡茶水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茶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泡茶水杯。
背景技术:
茶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 一套独具风格又极其复杂的泡茶方式。现有的泡茶杯最常见的是在茶杯内设置有滤网,茶叶放置在茶杯内,这种茶杯不能控制茶叶泡在水中的时间,茶叶容易泡老。目前也有能控制茶叶泡在水中时间的泡茶杯,这种泡茶杯通常包括外杯和内杯,茶叶放置在内杯中,加水浸泡一定的时间后,将茶水倒入外杯中,达到了分离茶叶与茶水的目的。但这种泡茶杯目前含有较多部件,结构复杂,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且不易清洗。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内杯使用的材料通常为塑料类,内杯阀门使用不锈钢球或者橡胶圈,材料类型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茶水杯,解决了现有的此类泡茶水杯结构复杂、不易清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泡茶水杯,包括内杯、外杯,内杯套在外杯内,内杯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外杯设置有把手和支撑内杯的支撑结构,从该支撑结构到外杯杯口的高度大致等于内杯的高度,内杯还设置有密封内杯的密封盖,外杯还设置有导
气装置。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外杯内壁内凸形成的凸环。其中,优选地,凸环上设置导气孔,外杯外套设有用于密封导气孔的硅胶圈,硅胶圈外设置拉环。其中,优选地,在支撑结构与外杯底壁之间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硅胶塞。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与外杯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导气口,导气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结构与外杯杯口之间设置有出水口。其中,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不锈钢管箍、硅胶圈、不锈钢管、带凹槽的不锈钢棒、不锈钢钮,硅胶圈一端套装在导气口上,另一端套装不锈钢管;一端设置有不锈钢钮的带凹槽的不锈钢棒与不锈钢管内径相配合,可沿不锈钢管和导气口确定的通道内水平移动;硅胶圈外套装有不锈钢管箍。其中,优选地,所述外杯支撑结构以上部分的形状与内杯形状相配。其中,优选地,所述内杯底部的通水孔的数目至少为I个。本实用新型泡茶水杯内杯设置有密封盖,这种结构使此外杯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密闭空间,内杯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当茶叶泡好后,只需打开外杯出水口处的密封件,外杯与外部空气连通,茶水就自动流到了外杯中,达到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外杯下部设置有导气口,使用时只需使导气口空气导通,茶水会自动流下来,使用更加方便。该泡茶水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清洗方便,内杯也可以单独取出倒茶饮用。
附图1本实用新型泡茶水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实用新型泡茶水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3本实用新型泡茶水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附图4本实用新型泡茶水杯实施例3导气口密封装置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泡茶水杯,包括内杯1、外杯2,内杯I套在外杯2内,内杯I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外杯2外壁设置有把手3,内壁设置有支撑内杯的支撑结构4,从该支撑结构4到外杯杯口的高度大致等于内杯的高度,内杯还设置有密封内杯的密封盖5。支撑结构4为外杯内壁内凸形成的凸环。凸环上设置导气孔6,外杯外套设有用于密封导气孔的硅胶圈7,硅胶圈7外设置拉环8。外杯支撑结构4以上部分的形状与内杯I形状相配,其形状并不局限于实施例1中的形状,可制成不同的形状。也可在外杯内壁设置挡板。所述内杯底部的通水孔的数目为3个,可根据需要设置。泡茶叶时,泡茶水杯内杯的密封盖和外杯个套设的硅胶圈,使内杯和外杯内部都为一个密闭空间,内杯内茶水不会流下来;当茶水泡好后,只需拉动拉环,外杯外套设的硅胶圈变形,外杯通过导气孔与杯外空气连通,茶水就自动流到了外杯中,达到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目的。内杯设置有密封盖,也可从外杯拿出来单独当个茶杯用。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泡茶水杯,包括内杯1、外杯2,内杯I套在外杯2内,内杯I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外杯2外壁设置有把手3,内壁设置有支撑内杯的支撑结构4,从该支撑结构4到外杯杯口的高度大致等于内杯的高度,内杯还设置有密封内杯的密封盖5。在外杯支撑结构4与外杯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出水口 6,出水口处设置有硅胶塞7。支撑结构4为外杯内壁内凸形成的凸环。也可在外杯内壁设置挡板。所述内杯I底部的通水孔的数目为3个。茶水杯内杯设置有密封盖,泡茶叶时,由于水汽的作用和出水口外设置的硅胶塞使外杯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密闭空间,内杯内茶水不会流下来;当茶水泡好后,只需打开出水口处的硅胶塞,外杯与外部空气连通,茶水就自动流到了外杯中,达到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目的。使用更加方便。实施例3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泡茶水杯,包括内杯1、外杯2,内杯I套在外杯2内,内杯I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外杯2外壁设置有把手3,内壁设置有支撑内杯的支撑结构4,从该支撑结构4到外杯杯口的高度大致等于内杯的高度,内杯还设置有密封内杯的密封盖5。支撑结构4与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导气口 6,导气口 6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外杯支撑结构4与外杯杯口之间设置有出水口 7。密封装置包括不锈钢管箍8、硅胶圈9、不锈钢管10、带凹槽的不锈钢棒11、不锈钢钮12,硅胶圈9 一端套装在导气口 6上,另一端套装不锈钢管10 ;—端设置有不锈钢钮12的带凹槽的不锈钢棒11与不锈钢管10内径相配合,可沿不锈钢管10和导气口 6确定的通道内水平移动;硅胶圈9外壁套装有不锈钢管箍8。支撑结构4为外杯内壁内凸形成的凸环。也可在外杯内壁设置挡板。本实施例使用时只需向外拉不锈钢棒,不锈钢棒上设置所述内杯底部的通水孔的数目为3个。茶水杯内杯设置有密封盖,泡茶叶时,由于水汽的作用和外杯导气口片密封装置外杯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密闭空间,内杯内茶水不会流下来;茶水泡好后,向外移动不锈钢棒,不锈钢棒的凹槽使外杯与外部空气连通,茶水就自动流到了外杯中,达到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目的。使用更加方便。这种泡茶杯结构简单,内杯的材料可根据需要选择塑料类、不锈钢、陶瓷等材料。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泡茶水杯,包括内杯、夕卜杯,内杯套在外杯内,内杯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夕卜杯设置有把手和支撑内杯的支撑结构,从该支撑结构到外杯杯口的高度大致等于内杯的高度,其特征在于,内杯还设置有密封内杯的密封盖,外杯还设置有导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外杯内壁内凸形成的凸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装置为:凸环上设置导气孔,外杯外套设有用于密封导气孔的硅胶圈,硅胶圈外设置拉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装置为:在支撑结构与外杯底壁之间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硅胶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外杯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导气口,导气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结构与外杯杯口之间设置有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不锈钢管箍、硅胶圈、不锈钢管、带凹槽的不锈钢棒、不锈钢钮,硅胶圈一端套装在导气口上,另一端套装不锈钢管;一端设置有不锈钢钮的带凹槽的不锈钢棒与不锈钢管内径相配合,可沿不锈钢管和导气口确定的通道内水平移动;硅胶圈外套装有不锈钢管箍。
7.根据权利要求1飞任一项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支撑结构以上部分的形状与内杯形状相配。
8.根据权利要求1飞任一项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底部的通水孔的数目至少为I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水杯,解决了现有的此类泡茶水杯结构复杂、不易清洗的问题。一种泡茶水杯,包括内杯、外杯,内杯套在外杯内,内杯底部设置有通水孔,外杯外壁设置有把手,内壁设置有支撑内杯的支撑结构,从该支撑结构到外杯杯口的高度大致等于内杯的高度,内杯还设置有密封内杯的密封盖,外杯还设置有导气装置。且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清洗方便,内杯也可以单独取出倒茶饮用。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3041655SQ2012207292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程劲松 申请人: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