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食物的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12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食物的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加工食物的锅,包括锅座和锅盖,还包括内锅胆,所述内锅胆置于锅座内,且在内锅胆上设有通水孔。采用在内锅胆底部或者侧面设置通水孔的方法,使内锅胆与锅座中的水分连通,不使用重物压住内锅胆,内锅胆也不会由于水的浮力而浮起,避免了使用重物压住内锅胆时所产生的成本增加,清洗难度增加,结构设计难度增加等问题;采用在内锅胆和锅座之间的空隙内增加密封圈的方法,使得加热食品时,内锅胆与锅座之间空隙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从而使得内锅胆与锅座之间空隙内的水通过通水孔流向内锅胆中,解决食物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食物上面干硬,下面稀软的问题,同时由于压力作用,使得内锅胆中的食物翻滚得更为激烈充分,加工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专利说明】-种加工食物的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食物的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加工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 市场上用来煮饭的器皿,特别是用于微波炉煮饭的器皿,最为简便的加工食物的锅主要是 采用成都骏元科技公司的技术,特点是在一个煲内放入一个锅胆,在锅胆与煲的间隙中放 入水,使用时,锅胆内放入待加热的食物,对煲的外壁进行加热,热量通过锅胆与煲间隙的 水传递至锅胆内部,加热或煮熬煮食物,然而,该技术中,锅胆在水浮力的作用下会浮起的 问题,为防止锅胆浮起,通常采用在锅胆上面放置重物压住锅胆,限制锅胆上浮。这种处理 方法使锅胆不易浮起,然而却增加了成本和清洗难度,且对锅体的结构设计也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食品的锅,这种加工食品的 锅可有效解决内锅胆浮起问题,且不会增加清洗难度,不影响锅体结构设计,对成本增加也 很小。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加工食物的锅,包括锅座和锅盖,还包括内锅胆,所述内锅胆置于锅座内,且 在内锅胆上设有通水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通水孔设置在内锅胆的底部和/或侧面。
[0007]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内锅胆的侧壁和锅座的侧壁之间,且 与内锅胆的侧壁和锅座的侧壁紧密结合,所述密封圈及所述结合部位坚向的承受压力的范 围为1〇〇千帕以内。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高度高于通水孔的高度。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内锅胆底部与靠近锅座的一侧设置有使水互通的凸台或凹槽。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锅座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使水互通的凸台或凹槽。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锅座采用可透过微波的材料。
[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0013] (1)采用在内锅胆底部或者侧面设置通水孔的方法,使内锅胆与锅座中的水分连 通,不使用重物压住内锅胆,内锅胆也不会由于水的浮力而浮起,避免了使用重物压住内锅 胆时所产生的成本增加,清洗难度增加,结构设计难度增加等问题;
[0014] (2)米用在内锅胆和锅座之间的空隙内增加密封圈的方法,使得加热食品时,内锅 胆与锅座空隙之间的水产生蒸汽膨胀形成压力,空隙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从而使得内锅 胆与锅座之间空隙内的水通过通水孔流向内锅胆中,解决食物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食物上面 干硬,下面稀软的问题,同时由于压力作用,使得内锅胆中的食物翻滚的更为激烈,充分,力口 工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的内锅胆的仰视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1锅盖,2密封圈,3内锅胆,4锅座,5水,6通水孔,7凸台,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加工食物的锅,包括锅盖1、锅座 4和内锅胆3,所述内锅胆3置于锅座4内,在内锅胆3的底部设有通水孔6,内锅胆底部靠 近锅座的一侧设置有使水5互通的凸台7,如图2所示,该凸台7之间设有供水5流通的开 □ 8。
[0022]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内锅胆3的通水孔6 设置在内锅胆的侧壁上,通水孔6的高度低于锅座内水平面的最高高度,内锅胆3的底部设 置凸台7,该凸台7与锅座4的底部相接触,且具有开口 8。
[002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凸台还可以设置在锅座底部,用来承载内锅胆,其为开 放式,可供水流通,此时,内锅胆底部可以不再设置凸台。
[002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设置在内锅胆底部或者锅座内侧底部的凸台可以为多 个互不连接的等高凸起,也可以呈环形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环形设置,则需要在 环形中设置开口,以方便水的流通,利于食物加热。
[0025]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内锅胆上的通水孔可以同时设置在其侧壁和底部, 水的流通更加顺畅。
[0026] 采用上述技术方法所提供的加工食物的锅煮食时,内锅胆放入锅座中,当加水到 锅座中,水会通过内锅胆底部和/或侧部的通水孔使水分布在内锅胆和其与锅座之间的 间隙中,由于通水孔的作用,使得内锅胆不会浮起,因此不需要设置压住内锅胆的结构或装 置。
[0027] 将本发明在微波炉使用时,锅座由非金属材料(可微波材料)制成,内锅胆可以是 金属材料制成,也可是非金属材料制成,锅盖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制 成。
[0028] 在采用上述几种技术方案加工食物时,由于水会蒸发、食物膨胀吸收水分而导致 水平面不断降低,且整个器皿中的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因此这个内锅胆中的水与内 锅胆与锅座之间的间隙中的水,水位降低是同步一致的,在降低的过程中,当食物的上部没 有水而食物的下部分还泡在水中时,会出现煮出来的食物上面硬,下面软,不均匀的现象。 为解决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 案的设计特点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内锅胆的侧壁和锅座的侧壁之间设置了密 封圈,且该密封圈与内锅胆的侧壁和锅座的侧壁紧密结合,密封圈的高度高于锅座内水平 面的高度,。
[0029] 图4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加工食物的锅,包括锅盖1、锅座 4、内锅胆3和密封圈2,所述内锅胆3置于锅座4内,在内锅胆3的底部和/或侧壁设有通 水孔6,内锅胆底部靠近锅座的一侧或者锅座底部设置有使水5互通的凸台7,该凸台7之 间设有供水5流通的开口,所述密封圈2设置在内锅胆3的侧壁和锅座4的侧壁之间,且与 内锅胆3的侧壁和锅座4的侧壁紧密结合。
[003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食物时,由于内锅胆与锅座之间的间隙中的水5,受热产 生水蒸气,在密封圈与水之间的空间中,空气和水蒸汽体积膨胀形成压力,但水由于与内锅 胆互通,内锅胆上部受到的是正常大气压,而上部的密封圈承受的压力大于下部水的正常 大气压,因此压迫内锅胆与锅座之间的水往下运动,通过通水孔6进入内锅胆3,使得内锅 胆3中的水位高于内锅胆3与锅座4之间的间隙中水的水位,即实现了用内锅胆与锅座之 间间隙中的水来补充内锅胆中的水,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食物上面干硬,下面稀软的问 题。同时由于压力的作用,使得内锅胆中的食物翻滚的更为激烈,充分,加工食物受热更加 均匀。密封圈的材料可以是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材料,硅胶等,根据需要的压力来选 择材料、设计密封圈。
[0031]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加工食物的锅,不仅适用于微波炉用锅,还可 以将该结构应用于普通的不锈钢锅、铝锅、砂锅、玻璃材质制成的锅、陶瓷锅、电饭锅。电饭 煲。压力锅等。
[003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 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加工食物的锅,包括锅座和锅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锅胆,所述内锅胆置于 锅座内,且在内锅胆上设有通水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设置在内锅胆的底 部和/或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胆底部靠近锅座 的一侧设置有使水互通的凸台或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座的内侧底部设置 有使水互通的凸台或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 设置在内锅胆的侧壁和锅座的侧壁之间,且与内锅胆的侧壁和锅座的侧壁紧密结合,所述 密封圈及所述结合部位坚向的承受压力的范围为1〇〇千帕以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高度高于通水孔 的高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胆底部与靠近锅座的 一侧设置有使水互通的凸台或凹槽。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座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使 水互通的凸台或凹槽。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食物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座采用可透过微波的材 料。
【文档编号】A47J27/10GK104207630SQ201310216207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3日
【发明者】阎卫中 申请人:成都骏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