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管及其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6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管及其杯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回气翼和固定环,所述回气翼和固定环均设置与吸管本体上;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回气翼的上方,并与回气翼隔开,所述回气翼为环状,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外侧壁的连接处、回气翼的边缘及吸管本体三者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锐角。一种带有该吸管的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插孔,所述插孔设置于杯盖本体上,用于穿过所述吸管,还包括回气孔,所述回气孔设置与杯盖本体上,位于所述插孔的边缘。本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吸管从水杯或奶瓶等装置上脱落,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回气的效果,结构简单,回气效果更好,起回气作用的吸管和杯盖拆卸出来后,很容易清洗。
【专利说明】—种吸管及其杯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杯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管及其杯盖。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给儿童或婴儿使用的吸管式饮用水杯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现有的普通吸管式饮用水杯,吸管都是直接从杯盖中插入水杯,且吸管和杯盖都没有进行特殊的设置,使用者在给儿童或婴儿喂水喂奶的过程当中,如果儿童或婴儿比较顽皮,咬住奶嘴不松开,使用者只要稍用力,吸管就会从奶瓶中抽出,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0004]还有一点,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吸管式饮用水杯,用其给儿童或婴儿喂水喂奶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能回气的缺点,因此随着水杯中水或奶等液体的减少,水杯中形成了负压,水杯会凹陷,或者变扁,导致儿童或婴儿吸奶困难,严重的有可能呛到婴儿脆弱的气管。儿童或婴儿必须松开吸管,待水杯内与水杯外气压平衡后,才能继续进食;如果在婴儿喝奶的过程中把奶嘴从婴儿口中抽出以给奶瓶回气,婴儿常常会哭闹起来,影响婴儿健康。
[0005]有一些奶瓶在奶瓶或者奶嘴上设置透气通孔,其实这种方式并不能很顺畅的回气。目前有一种带有防脱落奶嘴的奶瓶,例如中国专利ZL94202489.6,直吸回气式奶瓶,其采用U形管回气,虽能实现回气的效果,但是结构过于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难以清洗,为婴儿的健康造成隐患。
[0006]有一些水杯在水杯盖设置透气通孔,并以开孔的胶片覆盖,进而避免水杯溢出,但是结构过于复杂,而且难以清洗,小部件容易破损,落入儿童口中。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管及其杯盖,使用该发明所提供的吸管及杯盖,用在水杯或奶瓶上,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杯内与杯外间的自动回气,且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易清洗,安全性高。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回气翼和固定环,所述回气翼和固定环均设置与吸管本体上;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回气翼的上方,并与回气翼隔开。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回气翼为环状,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外侧壁的连接处、回气翼的边缘及吸管本体三者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锐角。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外侧壁的连接处至回气翼的边缘,所述回气翼的厚度由厚至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回气翼为硅胶或软体材料制成。
[0013]一种带有所述吸管的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插孔,所述插孔设置于杯盖本体上,用于穿过所述吸管,所述固定环位于杯盖本体与外界接触的一侧,所述回气翼位于杯盖本体与杯体接触的一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直径等于所述吸管的外径。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吸管的外径。
[0016]进一步的,所述杯盖还包括回气孔,所述回气孔设置与杯盖本体上,位于所述插孔的边缘。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回气翼完全覆盖所述回气孔。
[0018]进一步的,所述杯盖还包括: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杯盖本体上,用于将杯体内的气体导出杯体。
[0019]进一步的,所述杯盖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杯盖本体的内侧面,用于密封所述杯盖本体与杯体。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和密封盖的材质为硅胶或软体材料。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导气。
[0023]进一步的,所述缝隙是在所述密封盖上划十字刀所形成。
[0024]本发明涉及到的吸管及其杯盖,通过在吸管本体上设置回气翼和固定环,在杯盖上设置插孔和回气孔,两者的结合使用,在用吸管吸水的过程中,液体从吸管吸出,水杯内产生负压,于是外部大气依次通过回气孔,然后推开回气翼,进入水杯内,实现回气。在没有饮水时,因为水杯没有负压,水杯内的气压足以将回气翼紧密封闭回气孔,不会产生因为摇晃水杯而导致液体从回气孔渗出的情况。就算将水杯倒置,水也不会从回气翼中渗出。回气翼除了实现回气功能外,还能固定吸管在水杯的位置,防止儿童将吸管抽扯来,导致水从吸管孔中溢出。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吸管从水杯或奶瓶等装置上脱落,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回气的效果,结构简单,回气效果更好,起回气作用的吸管和杯盖拆卸出来后,很容易清洗。此外,对于现有的普通水杯或奶瓶等装置也可以非常方便的安装本发明所述的吸管和杯盖,改装为可以回气的水杯或奶瓶,使原材料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具有经济环保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吸管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杯盖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吸管和杯盖结合在一起时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杯盖的俯视图。
[0031]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杯盖内的密封圈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1-吸管本体;2-固定环;3-回气翼;
[0034]4-回气孔; 5-插孔; 6-杯盖本体;
[0035]7-杯盖内侧;8-杯盖外侧;9-出气孔;
[0036]10-密封圈; 11-密封盖;12-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实施例
[00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吸管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优选圆管型吸管,在此,吸管的整体示意图予以省略),包括:吸管本体1、固定环2和回气翼3,所述固定环2和回气翼3都是环状结构,均与吸管本体I的外侧壁紧密连接,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一体制造成型。所述固定环2和所述回气翼3之间空有一定的距离,留空距离的大小视与之配合使用的杯盖(在下文中予以叙述)而定,以吸管穿过杯盖并扣紧杯盖为准。所述回气翼3的边缘、回气翼3与吸管本体I的连接处、吸管本体I三者所形成的角度为锐角,且三者之间形成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微小弧度;自回气翼3与吸管本体I的连接处到回气翼3的边缘,回气翼3的厚度由厚至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回气翼3所用材料为软性材料。
[00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带有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管的杯盖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优选圆形杯盖,在此,杯盖的整体示意图予以省略),包括回气孔4、插孔5和杯盖本体6,所述插孔5设置与杯盖本体6上,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插孔5的直径与所述吸管本体I的外径相等。吸管的材料一般为软性材料,软性材料存在有伸缩的可控性,所述插孔5的直径也可以略小于所述吸管本体I的外径。所述回气孔4设置于杯盖本体6上,当杯盖本体6盖在与之对应的水杯上时,所述杯盖外侧8 (即杯盖本体6与外界接触的一侧)能够通过回气孔4与杯盖内侧7 (即杯盖本体6与杯体接触的一侧)的空间进行空气流通,即实现回气的效果。所述回气孔4设置在所述插孔5的附近,所述回气孔4的确切位置以所述吸管本体I插入插孔5后,吸管本体I上的回气翼3能够完全覆盖住回气孔4为准。
[0041]作为优选,所述杯盖还包括:出气孔9,所述出气孔9设置于杯盖本体6上,用于将杯体内的气体导出杯体;所述杯盖还包括: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设置于杯盖本体6的内侧面,用于密封所述杯盖本体6与杯体。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10上设置有密封盖11,所述密封盖11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9。所述密封盖11上设置有缝隙12,所述缝隙12用于导气。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述缝隙12是在所述密封盖10上划十字刀所形成。因为是在所述密封盖10上化十字刀所形成的缝隙12,所述缝隙12只能让气体从杯体内导出到杯外,水或其他液体不能通过所述缝隙12从杯体内导出到杯外。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0和密封盖11的材质为硅胶。
[0042]如上所述,对本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吸管和带有该吸管的杯盖两者的结构做了初步的阐述,下面结合附图3具体阐述该实施例中的吸管和带有该吸管的杯盖配套使用时的具体工作原理。
[0043]如图3所示,所述吸管本体I插入所述插孔5内时,固定环2与回气翼3两者配合使用,把吸管本体I固定在杯盖杯体6上,使吸管本体I不易从杯盖本体6中抽出。所述固定环2位于杯盖外侧8且卡住所述插孔5边缘的杯盖。所述回气翼3位于杯盖内侧7并且完全覆盖所述回气孔4。
[0044]为使叙述简便,在此用水杯为例进行阐述。水杯使用者在用吸管本体I吸水的过程中,杯中液体从吸管本体I中吸出,进而杯盖内侧7会产生负压,于是外部大气依次通过回气孔4,然后推开回气翼3,进入杯盖内侧7,实现杯盖内侧7和杯盖外侧8之间的回气,从而使杯盖内侧7和杯盖外侧8的气压达到平衡,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杯的杯体变形,使用者在吸食水杯内的物体时更方便。在没有使用者通过吸管本体I吸食杯中物体时,杯盖内侧7中不存在负压,杯盖内侧7中的气压足以将回气翼3压紧,从而封闭回气孔4,不会出现因为使用者摇晃水杯而导致杯盖内侧7里的物体从回气孔4中渗漏至杯盖外侧8的情况。即使将水杯倒置,杯中物体也不会从回气孔4中渗漏至杯盖外侧8。
[0045]本实施例涉及到的吸管及其杯盖,通过在吸管本体I上设置回气翼3和固定环2,在杯盖本体6上设置插孔5和回气孔4,两者的结合使用,固定环2与杯盖外侧8的杯盖部分紧贴,回气翼3与杯盖内侧7的杯盖部分紧贴,即固定环2和回气翼3将吸管本体I固定在杯盖本体6上,使吸管本体不易从杯盖本体6中抽出,进而避免杯盖内侧中的物体通过插孔渗漏至杯盖外侧8。且在上述叙述当中,通过回气孔4和回气翼3的结合,能够很好的实现回气效果。
[00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吸管从水杯或奶瓶等装置上脱落,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回气的效果,结构简单,回气效果更好,起回气作用的吸管和杯盖拆卸出来后,很容易清洗。此外,对于现有的普通水杯或奶瓶等装置也可以非常方便的安装本发明所述的吸管和杯盖,改装为可以回气的水杯或奶瓶,使原材料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具有经济环保的功效。
[00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管本体、回气翼和固定环,所述回气翼和固定环均设置与吸管本体上;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回气翼的上方,并与回气翼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翼为环状,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外侧壁的连接处、回气翼的边缘及吸管本体三者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翼与吸管本体外侧壁的连接处至回气翼的边缘,所述回气翼的厚度由厚至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翼为硅胶或软体材料制成。
5.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杯盖本体、插孔,所述插孔设置于杯盖本体上,用于穿过所述吸管,所述固定环位于杯盖本体与外界接触的一侧,所述回气翼位于杯盖本体与杯体接触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直径等于所述吸管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吸管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气孔,所述回气孔设置与杯盖本体上,位于所述插孔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翼完全覆盖所述回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杯盖本体上,用于将杯体内的气体导出杯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杯盖本体的内侧面,用于密封所述杯盖本体与杯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和密封盖的材质为硅胶或软体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导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吸管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是在所述密封盖上划十字刀所形成。
【文档编号】A47G21/18GK104274034SQ20131028440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8日
【发明者】王柱锦 申请人:东莞市银燕塑料容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