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43116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及其使用方法,该浴足盆包括:盆体,其具有一容腔及出水口,盆体上套设一薄膜袋,并通过一固定件与盆体形成稳定装配,令薄膜袋局部穿过出水口凸显在出水口外;于套设有所述薄膜袋的盆体的容腔中设置一起泡装置,并通过该起泡装置工作使盛装在套设有薄膜袋的盆体中的水产生气泡。浴足盆使用时,先在盆体上套薄膜袋,并通过固定件定位;其次,将起泡装置的管体压住薄膜袋安装在盆体内,并通过第一、二气管连接气泵装置;然后向盆体内接水使用,并启动起泡装置,令水中起气泡;再者,刺破薄膜袋,令水从盆体的出水口流出;最后,顺序取下固定件、管体、薄膜袋即可。
【专利说明】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浴足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够保证盆体干净、清洁,且能够杜绝细菌传染、环保、使用方便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俗语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足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由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肌肉和100多条韧带组成,十分协调地承受着人体的全部重量。中医认为,足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足部都有固定的相对应的反射区分布,足上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医在漫长的岁月中催生了一种外治方法一沐足疗法。沐足疗法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对正常人的养生保健和患病机体的康复都有良好的作用,沐足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作为沐足疗法的必备用具浴足盆,应当适合沐足程序的要求,让使用者感到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0003]目前,市面上的浴足盆都是一个单一的盆体,在使用时,直接将水接入盆体使用,使用后,将水排出,并对盆体清洁备用。
[0004]上述的浴足盆存在一些不足;
[0005]1、在浴足盆使用过后,浴足盆的内壁都都会粘有残留物,特别是做中药足疗时,都会存在一些中药粘在浴足盆的内壁,即使人工清洗,也不能将残留物全部清理完,这样会导致残留细菌、病菌等,极大可能会将细菌、病菌等传染给下一沐足者,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另外,浴足盆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垢,不卫生,也不易清洗。
[0006]2、在浴足盆使用过程中,热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冷热不均匀的现象,不利于沐足足疗O

【发明内容】
: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盆体干净、清洁,且能够杜绝细菌传染、环保、使用方便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及其使用方法。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包括:一盆体,该盆体具有一容腔以及贯通该容腔的出水口,所述盆体上套设一薄膜袋,该薄膜袋外侧与盆体的容腔内壁贴合,并通过一固定件与盆体形成稳定装配,令薄膜袋局部穿过出水口凸显在出水口外;于套设有所述薄膜袋的盆体的容腔中设置一起泡装置,并通过该起泡装置工作使盛装在套设有薄膜袋的盆体中的水产生气泡。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薄膜袋的口部具有弹性套件,并通过该弹性套件套接于盆体容腔的外沿,以形成稳定装配。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套件为橡皮筋套环。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件卡嵌于所述盆体的出水口中,其中,所述薄膜袋的局部容置于固定件外围与出水口内沿之间,令薄膜袋底部与盆体的容腔底部形成稳定装配。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件为一卡环,该卡环外围设置有一用于所述出水口的内沿配合的限位环槽。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起泡装置包括:数根通过管接头连接的管体与管体连通的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及与第一气管、第二气管连接的气泵装置,其中,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伸出于盆体外,所述的管体上设置有复数个均匀分布的气孔,并通过该气孔出气使盛装在盆体的水产生按摩气泡,其中,所述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中形成有便于弯折的皱褶部。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盆体的容腔底部设置有供所述管体放置的容槽以及位于容槽内壁并用于对管体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该容槽的底部与所述出水口的端口持平。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成对并对称设置于容槽内壁的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供管体放入的间隔,该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容槽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管体的空间。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盆体一侧形成有一能够自动排水的凹陷。
[0017]一种上述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8]第一步:在一盆体I上套设一个薄膜袋,并通过一个固定件将薄膜袋的局部容置于盆体的出水口中,并卡嵌在出水口内沿与固定件外围之间,令薄膜袋底部与盆体的容腔底部形成稳定装配;
[0019]第二步:将一起泡装置中的管体压住所述的薄膜袋稳定容置于盆体内设置的容槽中,该起泡装置中的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伸出于盆体外,并与起泡装置中的气泵装置;
[0020]第三步:向盆体的容腔接水,水则全部盛装在薄膜袋内;启动气泵装置,通过管体上的气孔出气,使水中起气泡;
[0021]第四步:将容置于盆体内容槽中的薄膜袋刺破,令水从盆体的出水口流出;
[0022]第五步:顺序取出管体、固定件、薄膜袋。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发明中在盆体中稳定套接一薄膜袋,并通过固定件与盆体形成稳定装配,在使用时,直接对盆体进行放水,而水则全部落入薄膜袋中。使用后,将固定在盆体出水口的薄膜袋局部戳破,让水从盆体出水口流出,最后将薄膜袋取出即可。由于有薄膜袋的隔绝,令盆体的容腔内壁一直都不和水接触,这样可以使盆体的容腔内壁不会粘有残留物,即不会存在沐足者之间出现细菌、病菌等传染的现象,杜绝了这一安全威胁,并起到预防作用。另外,在清洁时,只需要取下薄膜袋,并丢弃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保证盆体的干净、清洁、环保。
[0025]2、本发明在盆体中设置有起泡装置,该起泡装置工作时使盛装在盆体容腔套接的薄膜袋中的水产生气泡,这样能够使盛装在盆体容腔中的水时刻都是冷热均匀,且产生气泡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沐足足疗。
[0026]3、在盆体套上薄膜袋之后使用时,当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多余的水可通过盆体一侧形成的凹陷自动排出盆体,这样可以进行随意添加冷、热水。【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发明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中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30]参见图1、2所示,一种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包括:一盆体I及设置在盆体I中的薄膜袋2、起泡装置4。
[0031]所述的盆体I具有一容腔11以及贯通该容腔11的出水口 12。
[0032]所述的薄膜袋2套设于所述盆体I上,并容置于盆体I的容腔11中,其中,该薄膜袋2外侧与盆体I的容腔11内壁贴合,并通过一固定件3与盆体I形成稳定装配。
[0033]所述薄膜袋2的口部具有弹性套件,并通过该弹性套件套接于盆体I容腔11的外沿,以形成稳定装配,其中,所述的弹性套件为橡皮筋套环。
[0034]所述的固定件3卡嵌于所述盆体I的出水口 12中,并将薄膜袋2的局部容置于固定件3外围与出水口 12内沿之间,令薄膜袋2底部与盆体I的容腔11底部形成稳定装配,令薄膜袋2局部穿过出水口 12凸显在出水口 12外,以便该局部薄膜袋2容易被刺破或撕破。
[0035]所述的固定件3为一^^环,该卡环外围设置有一用于所述出水口 12的内沿配合的限位环槽,并通过该限位环槽与 出水口 12的内沿卡合固定。
[0036]所述的盆体I 一侧形成有一能够自动排水的凹陷10,该凹陷10的作用是在盆体I套上薄膜袋2之后使用时,当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多余的水可通过盆体一侧形成的凹陷自动排出盆体I,这样可以进行随意添加冷、热水。
[0037]于套设有所述薄膜袋2的盆体I的容腔11中设置一起泡装置4,并通过该起泡装置4工作使盛装在套设有薄膜袋的盆体I中的水产生气泡。
[0038]该按摩气泡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沐足足疗。
[0039]所述的起泡装置4包括:数根通过管接头连接的管体41与管体41连通的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以及与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连接的气泵装置,其中,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伸出于盆体I外,所述的管体41上设置有复数个均匀分布的气孔,并通过该气孔出气使盛装在盆体I的水产生按摩气泡。
[0040]所述的管体41、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可以采用软管,也可以采用硬管,其中,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中形成有便于弯折的皱褶部。
[0041]所述盆体I的容腔11底部设置有供所述管体41放置的容槽13以及位于容槽13内壁并用于对管体41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14,其中,所述容槽13的底部与所述出水口 12的端口持平,这样便于将水全部从出水口 12流出。
[0042]所述的限位结构14包括:成对并对称设置于容槽13内壁的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供管体放入的间隔,该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容槽13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管体41的空间。
[0043]本发明使用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0044]第一步:在一盆体I上套设一个薄膜袋2,并通过一个固定件3将薄膜袋2的局部容置于盆体I的出水口 12中,并卡嵌在出水口 12内沿与固定件3外围之间,令薄膜袋2底部与盆体I的容腔11底部形成稳定装配;
[0045]第二步:将起泡装置4中的管体41压住所述的薄膜袋2稳定容置于盆体I内设置的容槽13中,该起泡装置4中的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伸出于盆体I外,并与起泡装置4中的气泵装置;
[0046]第三步:向盆体I的容腔接水,水则全部盛装在薄膜袋2内;启动气泵装置,通过管体41上的气孔出气,使水中起气泡;
[0047]第四步:将容置于盆体I内容槽13中的薄膜袋2刺破,令水从盆体I的出水口流出;
[0048]第五步:顺序取出管体41、固定件3、薄膜袋2。
[0049]所述的管体41、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和薄膜袋2均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完后丢弃。
[0050]由于有薄膜袋的隔绝,令盆体的容腔内壁一直都不和水接触,这样可以使盆体的容腔内壁不会粘有残留物,即不会存在沐足者之间出现细菌、病菌等传染的现象,杜绝了这一安全威胁。另外,在清洁时,只需要取下薄膜袋,并丢弃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够保证盆体的干净、清洁、环保。
[0051]另外,本发明在盆体中设置有起泡装置,该起泡装置工作时使盛装在盆体容腔套接的薄膜袋中的水产生气泡,这样能够使盛装在盆体容腔中的水时刻都是冷热均匀,且产生气泡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沐足足疗。
[0052]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包括:一盆体(1),该盆体(1)具有一容腔(11)以及贯通该容腔(11)的出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1)上套设一薄膜袋(2),该薄膜袋(2)外侧与盆体(1)的容腔(11)内壁贴合,并通过一固定件(3)与盆体(1)形成稳定装配,令薄膜袋(2)局部穿过出水口(12)凸显在出水口(12)外;于套设有所述薄膜袋(2)的盆体(1)的容腔(11)中设置一起泡装置(4 ),并通过该起泡装置(4 )工作使盛装在套设有薄膜袋的盆体(1)中的水产生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袋(2 )的口部具有弹性套件,并通过该弹性套件套接于盆体(1)容腔(11)的外沿,以形成稳定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套件为橡皮筋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3)卡嵌于所述盆体(1)的出水口(12)中,其中,所述薄膜袋(2)的局部容置于固定件(3)外围与出水口(12)内沿之间,令薄膜袋(2)底部与盆体(1)的容腔(11)底部形成稳定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3)为一卡环,该卡环外围设置有一用于所述出水口(12)的内沿配合的限位环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泡装置(4)包括:数根通过管接头连接的管体(41)与管体(41)连通的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以及与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连接的气泵装置,其中,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伸出于盆体(1)外,所述的管体(41)上设置有复数个均匀分布的气孔,并通过该气孔出气使盛装在盆体(1)的水产生按摩气泡。其中,所述的第一气管(42)和第二气管(43)中均形成有便于弯折的皱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1)的容腔(11)底部设置有供所述管体(41)放置的容槽(13)以及位于容槽(13)内壁并用于对管体(41)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14),其中,该容槽(13)的底部与所述出水口(12)的端口持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14)包括:成对并对称设置于容槽(13)内壁的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供管体放入的间隔,该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容槽(13)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管体(41)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体(I)一侧形成有一能够自动排水的凹陷(10)。
10.一种预防传染病且使用安全的浴足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一盆体(1)上套设一个薄膜袋(2),并通过一个固定件(3)将薄膜袋(2)的局部容置于盆体(1)的出水口(12)中,并卡嵌在出水口(12)内沿与固定件(3)外围之间,令薄膜袋(2 )底部与盆体(1)的容腔(11)底部形成稳定装配; 第二步:将一起泡装置(4)中的管体(41)压住所述的薄膜袋(2)稳定容置于盆体(1)内设置的容槽(13)中,该起泡装置(4)中的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伸出于盆体(1)外,并与起泡装置(4)中的气泵装置; 第三步:向盆体(1)的容腔接水,水则全部盛装在薄膜袋(2)内;启动气泵装置,通过管体(41)上的气孔出气,使水中起气泡; 第四步:将容置于盆体(1)内容槽(13)中的薄膜袋(2)刺破,令水从盆体(1)的出水口流出; 第五步:顺序取出管体(4`1)、固定件(3)、薄膜袋(2)。
【文档编号】A47K3/14GK103505104SQ20131034922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0日
【发明者】谢文麟 申请人:谢文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