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洗沥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时的防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68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清洗沥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时的防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用材料的试验仪器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洗浙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时的防烫装置。
背景技术
浙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的路用原材料,其性能对于浙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很大。在我国相关规范采用针入度值进行浙青标号的分级,浙青标号是根据浙青针入度的大小划定范围,针入度试验对试验设备要求不高,试验方法简便易行,因此浙青针入度试验在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浙青针入度试验结束后,清洗浙青盛样皿时,一般采用将盛样皿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方式。通过电炉加热使得盛样皿下部的浙青融化,这样可迅速倒出盛样皿内的浙青。随后采用废棉絮、花纱等将盛样皿内部的浙青进行擦洗,最后使用浸有浙青溶剂如煤油的卫生纸、花纱等将盛样皿内部擦洗干净。清洗过程中,由于盛样皿放在电炉上加热后盛样皿温度很高,尤其是盛样皿底部,即使试验人员带有双层手套,如不小心仍很容易烫伤,不仅造成试验不便,影响试验效率,对于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存在隐患。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清洗浙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时的防烫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久耐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用于清洗浙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的防烫装置,包括防烫器皿和螺栓;其中,所述防烫器皿是由侧 壁和底面围成的空心圆柱体,防烫器皿的内径大于针入度盛样皿;所述侧壁中部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螺口,螺栓由侧壁外侧向内侧拧入该螺口内。进一步的,所述防烫器皿内壁为磨砂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构造简单,易于成型加工,经久耐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保障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升试验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瓶身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清洗浙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的防烫装置,包括防烫器皿和螺栓。其中,所述防烫器皿是由侧壁I和底面2围成的空心圆柱体,防烫器皿的内径大于针入度盛样皿,用于将针入度盛样皿可放入其中。防烫器皿内壁通过磨砂处理为磨砂面;侧壁I中部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螺口 3,螺栓4由侧壁I外侧向内侧拧入该螺口3内,通过调节螺栓4来固定盛样皿。防烫器皿的材料采用电木(胶木)、普通木材等隔热效果好的材料。螺栓4的材料采用低碳钢、黄铜等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小盛样皿(针入度小于200的浙青试样),也适用于大盛样皿(针入度为20(T350的浙青试样),具体规格根据所应用的盛样皿的规格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1、浙青针入度试验结束后,将浙青盛样皿置于电炉上加热;2、待盛样皿底部浙青溶化后,迅速将盛样皿放入本实用新型的防烫器皿中;3、拧紧防烫器皿上的螺栓4,将盛样皿固定在防烫装置中,握住防烫装置,倒出盛样皿中浙青;4、一手握住防烫器皿,另一只手用废棉絮、花纱等擦拭盛样皿中粘附的浙青;5、用浸有煤油等浙青溶剂的花纱、卫生纸或棉絮擦洗盛样皿内壁直至洁净;6、松开螺栓, 待盛样皿冷却后,将其取出,供后续试验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清洗浙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的防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烫器皿和螺栓;其中,所述防烫器皿是由侧壁(I)和底面(2)围成的空心圆柱体,防烫器皿的内径大于针入度盛样皿;所述侧壁(I)中部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螺口(3),螺栓(4)由侧壁(I)外侧向内侧拧入该螺口(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洗浙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的防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器皿内壁 为磨砂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洗沥青针入度试验盛样皿的防烫装置,包括防烫器皿和螺栓;其中,所述防烫器皿是由侧壁和底面围成的空心圆柱体,防烫器皿的内径大于针入度盛样皿;所述侧壁中部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螺口,螺栓由侧壁外侧向内侧拧入该螺口内。所述防烫器皿内壁为磨砂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构造简单,易于成型加工,经久耐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保障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升试验效率。
文档编号B08B13/00GK203124377SQ20132002086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张海伟, 郭重霄, 黄凌辉, 郝培文, 汪托, 彭子馨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