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55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锅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具体涉及一种锅盖。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常见的锅盖包括锅盖本体和提扭,提扭安装在锅盖本体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且为柱形凸起结构。当烹饪完成拿起锅盖时,只能将锅盖横向搁置厨台上,导致锅盖搁置时占用的空间面积大。同时横向搁置时若将锅盖正面朝上反面朝下,会使锅盖上的水蒸气或溅在锅盖内表面上的油污等滴在厨台上,影响厨台的清洁;若将锅盖反面朝上正面朝下搁置,由于锅盖本体中间提扭的存在,会导致锅盖放置不稳,容易倾斜或摔下厨台。同时现有锅盖的蒸汽口通过加工在锅盖本体上,其出蒸汽的方向垂直与锅盖本体,当伸手通过锅盖本体中部的提扭拿起锅盖时,若不留意蒸汽口的位置,很容易被蒸汽烫伤。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盖,该锅盖在不使用时能够竖直搁置,从而节省厨台空间;且对蒸汽口的位置及出气方向做了改进,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所述锅盖包括锅盖本体、把手、外连接帽、内连接帽和螺钉;所述内连接帽为中心部位具有凸起的金属片,该凸起的中心加工有螺钉安装孔,同时该凸起的表面分布有出气孔A ;所述锅盖本体的中心部位加工有与内连接帽匹配的安装孔,内连接帽上的凸起从锅盖本体的内表面穿过该安装孔后,其水平边缘部分与锅盖本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外连接帽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外凸的帽形结构,外连接帽罩在锅盖本体中心部位的安装孔上,夕卜连接帽的底面与锅盖本体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外连接帽顶部中心部位加工有与内连接帽上螺钉安装孔匹配的安装孔;所述把手的一端与外连接帽顶部接触,另一端沿锅盖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把手与外连接帽 顶部接触的位置加工有与螺纹孔;所述螺钉从锅盖本体的内表面依次穿过内连接帽上的螺钉安装孔、锅盖本体上的安装孔、外连接帽上的安装孔后与把手上的螺纹孔拧紧;在所述外连接帽与把手相对侧的表面上加工有出气孔B,所述出气孔B通过内连接帽上的出气孔A与锅盖本体的内表面贯通。所述把手的末端内凹后形成两个支撑脚,两个支撑脚的端面与锅盖本体中心点的距离不小于锅盖本体半径的二分之一,不大于锅盖本体的半径;当锅盖竖直放置时,两个支撑脚与锅盖本体的边缘形成三点支撑。所述内连接帽凸起上的出气孔A均匀分布。所述外连接帽上的出气孔B为锯齿形。所述把手末端的两侧均通过光滑的圆弧向外过渡。所述把手下表面与锅盖本体上表面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cm。有益效果:(I)通过把手末端的两个支撑脚和锅盖本体的边缘形成三点支撑,使锅盖能够竖直放置,能够有效减小锅盖搁置时的占用面积,同时通过把手能够更方便的拿起锅盖。(2)将蒸汽口设置在外连接帽上,且沿与把手相对的水平方向出气,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3)将把手末端加工为“鱼骨形”,保证锅盖能够平稳可靠的竖直放置同时可防止把手打滑,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为外连接帽上出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锅盖本体、2-外连接帽、3-把手、4-内连接帽、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盖,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锅盖本体1、外连接帽2、把手3、内连接帽4和螺钉5。本实施例中内连接帽4为中心部位具有球形凸起的圆形金属片,球形凸起的中心加工有螺钉安装孔,球形凸起的球形面上沿其轴线均匀分布有四个方孔。锅盖本体I的中心部位加工有与内连接帽4匹配的安装孔,内连接帽4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穿过该安装孔后,其除球形面以外的水平边缘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贴合。外连接帽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帽 形结构,外连接帽2罩在锅盖本体I中心部位的安装孔上,其底面与锅盖本体I的外表面贴合。外连接帽2的中心部位同样加工有与内连接帽4上螺钉安装孔匹配的安装孔。把手3的一端与外连接帽2顶部接触,另一端沿锅盖本体I的径向延伸,把手3与外连接帽2顶部接触的位置加工有螺纹孔。螺钉5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依次穿过内连接帽4上的螺钉安装孔、锅盖本体I上的安装孔和外连接帽2上的安装孔后与把手3上的螺纹拧紧,从而将外连接帽2和把手3安装在锅盖本体I的外表面,内连接帽4固定在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在外连接帽2底部表面面上,与把手3的相对侧加工有四个锯齿形缺口,作为出气孔,从而使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与外界贯通。使用该锅盖时,锅盖内的蒸汽通过内连接帽4上的方孔进入外连接帽2内部,然后通过外连接帽2上的出气孔排出。采用该种形式的出气方式,在使用锅盖时,高温蒸汽沿与把手3相反的水平方向喷出,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把手3的末端内凹后形成两个支撑脚,两个支撑脚的端面与锅盖本体I中心点的距离在锅盖本体半径的二分之一与锅盖本体的半径之间,本实施例中取该距离为锅盖本体半径的三分之二,从而保证锅盖竖直放置时,两个支撑脚与锅盖本体I的边缘形成三点支撑,使锅盖能够竖直放置。为保证锅盖能够平稳可靠的竖直放置,将把手3末端的两侧均通过光滑的圆弧向外过渡,以增加其末端的宽度,然后再将其末端的端面加工为内凹的弧形,形成两个支撑脚,通过这种改进的方案能够大大增加锅盖竖直放置时的稳定性,同时也可防止拿起锅盖时把手打滑。为保证通过把手拿起锅盖时不会被锅盖本体烫伤,所述把手3与锅盖本体I上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cm。[0023]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锅盖,包括锅盖本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3)、外连接帽(2)、内连接帽(4)和螺钉(5);所述内连接帽(4)为中心部位具有凸起的金属片,该凸起的中心加工有螺钉安装孔,同时该凸起的表面分布有出气孔A ;所述锅盖本体(I)的中心部位加工有与内连接帽(4)匹配的安装孔,内连接帽(4)上的凸起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穿过该安装孔后,其水平边缘部分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外连接帽(2)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外凸的帽形结构,外连接帽(2)罩在锅盖本体(I)中心部位的安装孔上,外连接帽(2)的底面与锅盖本体(I)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外连接帽(2)顶部中心部位加工有与内连接帽(4)上螺钉安装孔匹配的安装孔;所述把手(3)的一端与外连接帽(2)顶部接触,另一端沿锅盖本体(O的径向延伸;所述把手(3)与外连接帽(2)顶部接触的位置加工有与螺纹孔;所述螺钉(5)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依次穿过内连接帽(4)上的螺钉安装孔、锅盖本体(I)上的安装孔、外连接帽(2)上的安装孔后与把手(3)上的螺纹孔拧紧;在所述外连接帽(2)与把手(3)相对侧的表面上加工有出气孔B,所述出气孔B通过内连接帽(4)上的出气孔A与锅盖本体(I)的内表面贯通; 所述把手(3)的末端内凹后形成两个支撑脚,两个支撑脚的端面与锅盖本体(I)中心点的距离不小于锅盖本体半径的二分之一,不大于锅盖本体的半径;当锅盖竖直放置时,两个支撑脚与锅盖本体(I)的边缘形成三点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帽(4)凸起上的出气孔A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帽(2)上的出气孔B为锯齿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末端的两侧均通过光滑的圆弧向外过渡。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下表面与锅盖本体(I)上表面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锅盖,具体包括锅盖本体、外连接帽、把手、内连接帽和螺钉。通过螺钉将内连接帽、外连接帽和把手固定在锅盖本体的中间位置。在外连接帽底部表面面上,与把手的相对侧加工有锯齿形缺口,作为出气孔,从而使锅盖本体的内表面与外界贯通。使用该锅盖时,锅盖内的蒸汽通过内连接帽上的方孔进入外连接帽内部,然后通过外连接帽上的出气孔排出。使用锅盖时,高温蒸汽沿与把手相反的水平方向喷出,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且通过把手末端的两个支撑脚和锅盖本体的边缘形成三点支撑,使锅盖能够竖直放置,能够有效减小锅盖搁置时的占用面积。
文档编号A47J36/06GK203122144SQ2013200685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王勇 申请人:王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