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属于海棉枕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海绵为材料制作枕芯的枕头通常分为平枕和异形枕。平枕是指沿枕头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平枕包括糖果形、面包形和B字形等。异形枕又称人体工学枕,根据人仰卧和侧卧所需要头颈支承高度不同而特别设计。然而基于人体的生理结构特点,人们睡眠时侧卧和仰卧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是不同的,普通的平枕由于采用相同且等厚度的海绵,枕头的各个功能分区有相同的密度和硬度,所以无法满足这种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和长期消费习惯的形成,平枕仍然是多数消费者的主要选择。所以,设计一种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硬度的平枕,达到侧卧和仰卧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以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和保护颈椎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在技术存在的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具有结构合理、提高睡眠的舒适度和保护颈椎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套体,其结构特点在于:将枕头本体分成左侧卧区、仰卧区和右支承区,左侧卧区和右侧卧区位于仰卧区的左、右两侧,形成三区连接结构;左侧卧区、仰卧区和右侧卧区各由表层和芯层构成,左侧卧区和右侧卧区的芯层硬度大于仰卧区的芯层硬 度;左侧卧区芯层由左侧卧支承块构成,右侧卧区芯层由右侧卧支承块构成,仰卧区芯层由仰卧头部支承块和仰卧区颈椎支承块组成,左侧卧区芯层、右侧卧区芯层和仰卧区芯层通过粘合拼接复合制成一整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进一步地,仰卧区分为仰卧头部支撑区和仰卧颈椎支承区;仰卧颈椎支承区可以位于仰卧头部支撑区的前端、形成仰卧头部支撑区一端与仰卧颈椎支承区连接的二区连接结构,或者仰卧颈椎支承区可以位于仰卧头部支撑区的前后二端、构成仰卧头部支撑区两端分别与仰卧颈椎支承区连接的三区连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卧支承块和右侧卧支承块可以由硬海绵块通过嵌入式嵌入表层内构成,以提高左侧卧区和右侧卧区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仰卧头部承块可以由软海绵块通过嵌入方式嵌入表层内构成,降低仰卧区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仰卧颈椎支承区的硬度可以大于仰卧头部支承区小于左侧卧区和右侧卧区,或与仰卧时头部支承区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卧支承块和右侧卧支承块可以为柱状体或台状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硬度的海绵设计,通过粘合材料粘合拼接制成,使得头颈部皮肤不会在改变睡姿时产生不适感,既保留了海绵平枕的传统外形,符合消费者的传统审美观念和消费习惯,又能够在实际使用中起到异形枕保护颈椎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右侧卧区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仰卧区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A向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向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A向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包括枕头本体和套体,枕头本体位于套体中。将枕头本体分成左侧卧区1、仰卧区2和右支承区3,左侧卧区I和右侧卧区3位于仰卧区2的左、右两侧,形成三区连接结构;左侧卧区1、仰卧区2和右侧卧区3各由表层4和芯层构成,左侧卧区I和右侧卧区3的芯层硬度大于仰卧区2的芯层硬度;左侧卧区芯层由左侧卧支承块11构成,右侧卧区芯层由右侧卧支承块31构成,仰卧区芯层由仰卧头部支承块23和仰卧区颈椎支承块211组成,左侧卧区芯层、右侧卧区芯层和仰卧区芯层通过粘合拼接复合制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仰卧区2分为仰卧头部支撑区21和仰卧颈椎支承区22 ;仰卧颈椎支承区22位于仰卧头部支撑区21的前端、形成仰卧头部支撑区一端与仰卧颈椎支承区连接的二区连接结构,或者仰卧颈椎支承区22位于仰卧头部支撑区21的前后二端、构成仰卧头部支撑区两端分别与仰卧颈椎支承区连接的三区连接结构。所述左侧卧支承块11和右侧卧支承块31由硬海绵块通过嵌入式嵌入表层4内构成,以提高左侧卧区I和右侧卧区3的硬度。所述仰卧头部承块23由软海绵块通过嵌入方式嵌入表层4内构成,降低仰卧区2的硬度。所述仰卧颈椎支承区22的硬度大于仰卧头部支承区21小于左侧卧区I和右侧卧区3,或与仰卧时头部支承区21 —致。所述左侧卧支承块11和右侧卧支承块31为柱状体或台状体。枕头本体为海棉体,由左侧卧支承块11、右侧卧支承块31、仰卧头部支承块23和仰卧区颈椎支承块211组成,左侧卧支承块I和右侧卧支承块3采用较硬的海绵制成;仰卧头部支承块23采用较软的 海绵材料;仰卧区颈椎支承块211比仰卧头部支承块23的硬度高。海绵块通过粘合拼接构成,形成不同硬度分区的区域结构。所述海棉块外部包裹有表层4。具体实施例2:参照图8、图9,本具体实施例2的特点是:构成枕头本体的是海绵体为“凹”形结构,其顶部端面的两个平面对应左、右侧卧区,增加侧卧区的支承力。凹槽中间的两个平面对应仰卧时的前后侧颈椎支承区,增加颈椎的支承力。凹槽底面对应仰卧头部支承区,降低头部支承力。其余结构同具体实施例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 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套体,其特征在于:将枕头本体分成左侧卧区⑴、仰卧区⑵和右支承区⑶,左侧卧区⑴和右侧卧区(3)位于仰卧区(2)的左、右两侧,形成三区连接结构;左侧卧区(I)、仰卧区(2)和右侧卧区(3)各由表层(4)和芯层构成,左侧卧区(I)和右侧卧区(3)的芯层硬度大于仰卧区(2)的芯层硬度;左侧卧区芯层由左侧卧支承块(11)构成,右侧卧区芯层由右侧卧支承块(31)构成,仰卧区芯层由仰卧头部支承块(23)和仰卧区颈椎支承块(211)组成,左侧卧区芯层、右侧卧区芯层和仰卧区芯层通过粘合拼接复合制成一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其特征在于:仰卧区(2)分为仰卧头部支撑区(21)和仰卧颈椎支承区(22);仰卧颈椎支承区(22)位于仰卧头部支撑区(21)的前端、形成仰卧头部支撑区一端与仰卧颈椎支承区连接的二区连接结构,或者仰卧颈椎支承区(22)位于仰卧头部支撑区(21)的前后二端、构成仰卧头部支撑区两端分别与仰卧颈椎支承区连接的三区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卧支承块(11)和右侧卧支承块(31)由硬海绵块通过嵌入式嵌入表层(4)内构成,以提高左侧卧区⑴和右侧卧区⑶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头部承块(23)由软海绵块通过嵌入方式嵌入表层(4)内构成,降低仰卧区(2)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颈椎支承区(22)的硬度大于仰卧头部支承区(21)小于左侧卧区(I)和右侧卧区(3),或与仰卧时头部支承区 (21) —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卧支承块(11)和右侧卧支承块(31)为柱状体或台状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等硬度分布结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和套体,其特征在于将枕头本体分成左侧卧区(1)、仰卧区(2)和右支承区(3),左侧卧区(1)和右侧卧区(3)位于仰卧区(2)的左、右两侧,形成三区连接结构;左侧卧区(1)、仰卧区(2)和右侧卧区(3)各由表层(4)和芯层构成,左侧卧区(1)和右侧卧区(3)的芯层硬度大于仰卧区(2)的芯层硬度;左侧卧区芯层由左侧卧支承块(11)构成,右侧卧区芯层由右侧卧支承块(31)构成,仰卧区芯层由仰卧头部支承块(23)和仰卧区颈椎支承块(211)组成,左侧卧区芯层、右侧卧区芯层和仰卧区芯层通过粘合拼接复合制成一整体。本实用新型保留了海绵平枕的传统外形,符合消费者的传统审美观念,具有异形枕保护颈椎的作用,提高睡眠质量。
文档编号A47G9/10GK203121824SQ2013201008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5日
发明者陈华平 申请人:陈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