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444阅读:1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陶炉,具体是一种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属于家庭厨房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086263U于2010年9月13日公开一种多功能炊具,其结构在底盘上装有做饭电加热炉和炒菜电加热炉,其特征在于炒菜电加热炉为电磁炉,炒菜锅同电磁炉炉盘同轴心的装在双层隔热保温套内,双层隔热保温套固装在底盘上,该套外制有防护壳体,锅盖中心装有电机,电机联接插入锅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上制有搅拌叶,锅盖上还有加热光波管及出气孔。据称,该结构可以使人们一日三餐省时节能的做好饭菜,又能保洁室内空气;但是,在底盘上装有做饭电加热炉和炒菜电加热炉,会使底盘的体积变大,生产制造成本及运输成本高,并且炒菜电加热炉为电磁炉,电磁炉不能使用小火来进行连续加温,而且会产生有害人体的电磁波,对人体和健康有着伤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且美观实用的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包括搁置于底盘上方的炊事锅,以及设置于底盘内部用于控制电陶炉工作的电路总成,其中底盘为中空结构,顶部为微晶玻璃板密封形成的加热腔,加热腔中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与微晶玻璃板之间设置有加热盘,加热盘紧密嵌在保温层上并紧靠微晶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底盘与炊事锅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机构。所述底盘 的底部设置有卡槽,加热腔通过弹片或弹簧卡装于卡槽内。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底盘两侧的压板,压板一端与底盘转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钩扣,炊事锅对应钩扣于侧壁设置有锁紧配合部配合连接。所述锁紧配合部为与钩扣相配合的侧耳或扣孔,所述侧耳或扣孔与炊事锅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所述微晶玻璃板嵌设于底盘的顶部,底盘对应微晶玻璃板于周边设置有凸台,凸台上顶面略高于微晶玻璃板上表面。所述微晶玻璃板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底盘为铝合金或塑料件,微晶玻璃板为黑晶玻璃板。 所述底盘两侧下部向内凹形成有把手。所述电路总成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按键开关、功能识别灯以及电源输入线,按键开关及功能识别灯设置于底盘上表面,控制电路设置于底盘的底部,并通过温控装置与加热盘连接。所述炊事锅为煲汤、煲粥或煎药用陶瓷锅、煎炸、爆炒用平底锅或者烧水用水壶。[0014]本实用新型的电陶炉底盘通过在底盘与炊事锅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机构,使用户在烹饪过程中不会因为炊事锅内的食物跳动导致炊事锅的倾倒或掉落,杜绝了因炊事锅的倾倒或掉落误伤用户,或者无人看管时因炊事锅的倾倒或掉落产生的一切家庭事故,用户可以安心的享受烹饪过程;并且该电陶炉除了对食物进行煎炸、烧烤、火锅、爆炒之外,还可以用于煲汤、慢炖,特别适宜南方地区使用炖盅烹调食物的习惯,使用性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盘侧面结构示意图(剖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 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包括搁置于底盘I上方的炊事锅,以及设置于底盘I内部用于控制电陶炉工作的电路总成,本实施例中的炊事锅为煲汤、煲粥或煎药用陶瓷锅14,其中底盘I为中空结构,顶部为微晶玻璃板2密封形成的加热腔,加热腔中设置有保温层3,保温层3与微晶玻璃板2之间设置有加热盘4,加热盘4紧密嵌在保温层3上并紧靠微晶玻璃板2,其特征在于底盘I与陶瓷锅14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机构。底盘I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2,加热腔通过弹片16或弹簧卡装于卡槽1.2内。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底盘I两侧的压板5,压板5 —端与底盘I转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钩扣6,陶瓷锅14对应钩扣6于侧壁设置有锁紧配合部配合连接,锁紧配合部为与钩扣6相配合的侧耳7或扣孔,所述侧耳7或扣孔与陶瓷锅14 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当需要锁紧固定陶瓷锅14时,把钩扣6扣入侧耳7或扣孔内,最后通过翻转压板5使钩扣6扣紧于侧耳7或扣孔内,用户可以放心的对陶瓷锅14内的食物进行煲、炖、熬,而不用担心锅内食物滚沸跳动导致陶瓷锅14的倾倒或掉落,使用方便、安心。微晶玻璃板2嵌设于底盘I的顶部,为了使陶瓷锅14可以更容易的定位于微晶玻璃板2上,底盘I对应微晶玻璃板2于周边设置有凸台1.1,凸台1.1上顶面略高于微晶玻璃板2上表面,这样就可以快捷方便的把陶瓷锅14定位于微晶玻璃板2上。并且为了满足用户不用的审美,微晶玻璃板2可以制造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的微晶玻璃板2为圆形。所述底盘I为铝合金或塑料件,微晶玻璃板2为黑晶玻璃板。底盘I两侧下部向内凹还形成有把手8,方便用户搬移电陶炉而不失整体外观的美感。上述结构中,电路总成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电路9、按键开关10、功能识别灯11以及电源输入线12,按键开关10及功能识别灯11设置于底盘I上表面,控制电路9设置于底盘I的底部,并通过温控装置13与加热盘4连接。第二实施例参见图4,本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炊事锅为煎炸、爆炒用平底锅15,因为平底锅15上已设置有把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都会手握把手进行烹饪,所以平底锅15两侧可以不用设置侧耳或扣孔,但是,只要用户有需求,平底锅15两侧还可以相应的设置侧耳或扣孔与底盘I两侧设置的压板5以及钩扣6进行锁紧固定。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上述为本实用新型 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包括搁置于底盘(I)上方的炊事锅,以及设置于底盘(1)内部用于控制电陶炉工作的电路总成,其中底盘(I)为中空结构,顶部为微晶玻璃板(2)密封形成的加热腔,加热腔中设置有保温层(3),保温层(3)与微晶玻璃板(2)之间设置有加热盘(4),加热盘(4)紧密嵌在保温层(3)上并紧靠微晶玻璃板(2),其特征在于底盘(I)与炊事锅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2),加热腔通过弹片(16)或弹簧卡装于卡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底盘(I)两侧的压板(5),压板(5) —端与底盘(I)转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钩扣(6),炊事锅对应钩扣(6)于侧壁设置有锁紧配合部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配合部为与钩扣(6)相配合的侧耳(7)或扣孔,所述侧耳(7)或扣孔与炊事锅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板(2)嵌设于底盘(I)的顶部,底盘(I)对应微晶玻璃板(2)于周边设置有凸台(1.1),凸台(1.1)上顶面略高于微晶玻璃板(2)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板(2)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为铝合金或塑料件,微晶玻璃板(2)为黑晶玻璃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两侧下部向内凹形成有把手(8)。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总成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电路(9)、按键开关(10)、功能识别灯(11)以及电源输入线(12),按键开关(10)及功能识别灯(11)设置于底盘(I)上表面,控制电路(9)设置于底盘(I)的底部,并通过温控装置(13)与加热盘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炊事锅为煲汤、煲粥或煎药用陶瓷锅 (14)、煎炸、爆炒用平底锅(15)或者烧水用水壶。
专利摘要一种电陶炉的加热底盘结构,包括搁置于底盘上方的炊事锅,以及设置于底盘内部用于控制电陶炉工作的电路总成,其中底盘为中空结构,顶部为微晶玻璃板密封形成的加热腔,加热腔中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与微晶玻璃板之间设置有加热盘,加热盘紧密嵌在保温层上并紧靠微晶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底盘与炊事锅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电陶炉通过在底盘与炊事锅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机构,使用户在烹饪过程中不会因为炊事锅内的食物跳动导致炊事锅的倾倒或掉落,用户可以安心的享受烹饪过程;并且该电陶炉除了对食物进行煎炸、烧烤、火锅、爆炒之外,还可以用于煲汤、慢炖,特别适宜南方地区使用炖盅烹调食物的习惯,使用性强。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3138124SQ2013201367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3日
发明者黄穗生 申请人:黄穗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