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式漏水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4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斜式漏水茶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斜式漏水茶具是由茶具本体组成,茶具本体包括一容腔体及盖设在容腔上端的栅格层,栅格层可以从空腔上轻易取出;容腔体的内腔内部设置四块倾斜隔板,四块倾斜隔板构成一漏斗状,由四块倾斜隔板构成的漏斗,其漏斗聚拢口处设置橡胶软塞,并且该橡胶软塞表面设置若干漏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茶具的容腔内设置由四块倾斜隔板构成的漏斗,使废水从四面倾斜的隔板上流入到聚拢漏斗口内,形成急流冲出,同时带走容腔内的茶渣及其他杂质,茶汁不会在容腔内积留,被及时排出到聚拢漏斗口内,再统一排出到废水桶内。
【专利说明】斜式漏水茶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泡茶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斜式漏水茶具,该茶具内部不积水,可快速地将茶具内的废料茶汁及时地排除到茶汁回收桶内。
【背景技术】
[0002]茶文化在中国已延续千年时间,人们对茶的品味享受也越来越讲究,以茶代客,以茶会友,饮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而现有的多数茶具,人们在泡茶过程中,多余的开水或茶汁往往是通过茶具表面的漏孔流入到茶具内的空腔,并在空腔内连接引水管,将空腔内的开水或茶汁排除到茶水回收桶内,该传统结构的茶具,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因茶具内部的空腔底面为平面设置,若有茶叶渣落入其内,经常阻碍了茶汁的正常流动,茶汁被堵塞在空腔内,如果没有及时清理,久而久之,茶汁发酵、发霉,变成恶臭,影响人们的品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排水功能强的斜式漏水茶具。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斜式漏水茶具,是由茶具本体组成,茶具本体包括一容腔体及盖设在容腔上端的栅格层,该栅格层可以从空腔上轻易取出;所述容腔体的内腔内部设置四块倾斜隔板,该四块倾斜隔板构成一漏斗状,由四块倾斜隔板构成的漏斗,其漏斗聚拢口处设置橡胶软塞,并且该橡胶软塞表面设置若干漏水孔。
[0005]所述四块倾斜隔板上端的开放式敞口面的各边缘板分别固定在茶具本体容腔体的内侧壁上。
[0006]所述四块倾斜隔板下端的聚拢口处连接有一软排水管。
[0007]所述的栅格层的表面一部分设为漏水的栅格,另一部分设为置物通孔;该置物通孔内放置电磁炉。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茶具的容腔内设置由四块倾斜隔板构成的漏斗,使废水从四面倾斜的隔板上流入到聚拢漏斗口内,形成急流冲出,同时带走容腔内的茶渣及其他杂质,茶汁不会在容腔内积留,被及时排出到聚拢漏斗口内,再统一排出到废水桶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示意图。
[0011]下列是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茶具本体、2倾斜隔板、3倾斜隔板、4栅格、5置物通孔、6倾斜隔板、7橡胶软塞、8软排水管、9倾斜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0012]如图1所示,斜式漏水茶具,是由茶具本体I组成,茶具本体I包括一容腔体及盖设在容腔上端的栅格层,该栅格层可以从空腔上轻易取出;所述容腔体的内腔内部设置四块倾斜隔板(2、3、6、9),该四块倾斜隔板(2、3、6、9)构成一漏斗状,由四块倾斜隔板(2、3、
6、9)构成的漏斗,其漏斗聚拢口处设置橡胶软塞7,并且该橡胶软塞7表面设置若干漏水孔(图中未示出)。
[0013]所述四块倾斜隔板(2、3、6、9)上端的开放式敞口面的各边缘板分别固定在茶具本体容腔体的内侧壁上。
[0014]四块倾斜隔板(2、3、6、9)下端的聚拢口处连接有一软排水管8。
[0015]栅格层的表面一部分设为漏水的栅格4,另一部分设为置物通孔5 ;该置物通孔5内放置电磁炉。
[0016]使用时,电磁炉放置在置物通孔内进行通电加热,废弃的茶汁从栅格4内漏入到由四块倾斜隔板(2、3、6、9)组成的漏斗内,斜面的设置有利用废弃的茶汁快速流出不积留,废弃的茶汁统一汇聚到漏斗聚拢口集中由软排水管8排出外侧。
【权利要求】
1.斜式漏水茶具,是由茶具本体组成,茶具本体包括一容腔体及盖设在容腔上端的栅格层,该栅格层可以从空腔上轻易取出;其特征在于:容腔体的内腔内部设置四块倾斜隔板,四块倾斜隔板构成一漏斗状,由四块倾斜隔板构成的漏斗,其漏斗聚拢口处设置橡胶软塞,并且该橡胶软塞表面设置若干漏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式漏水茶具,其特征在于:四块倾斜隔板上端的开放式敞口面的各边缘板分别固定在茶具本体容腔体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式漏水茶具,其特征在于:四块倾斜隔板下端的聚拢口处连接有一软排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式漏水茶具,其特征在于:栅格层的表面一部分设为漏水的栅格,另一部分设为置物通孔;该置物通孔内放置电磁炉。
【文档编号】A47G23/06GK203447023SQ20132038538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日
【发明者】赖颖宏 申请人:赖颖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