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7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保温杯,包括杯体、内胆、保温层、杯盖,杯体的侧壁纵向截面呈上部向内弯曲、中部向外凸出、下部再次向内陷的S形结构,内胆安装在杯体内,上端杯口部位设置螺纹,与杯盖上的螺纹相啮合,杯盖密封旋紧在内胆上,内胆与杯体底部间设置加热板,加热板下设置电池盒,与开关相连接,内胆的底部设置竹炭纤维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杯体侧壁采用S形结构,使符合人们的手型和使用习惯,使之把握方便并富有美感,采用磨砂结构,增加了人手与杯体的摩擦力,把握更牢;内胆设置有加热装置和竹炭纤维层,一来可以长期保温,二来能够化水质,提高人们的饮水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保温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喝水用的器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保温杯。
【背景技术】
[0002]水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根据是否具备保温功效标准划分,大致可分为保温杯和不保温的普通杯两大类,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保温杯经常需要用手握,但市场上没有针对不同人群手的大小、感觉和使用习惯的保温杯,没有针对性,美感度不够,握起来费力,且容易握不住,而且传统的保温杯仅具有保温功能,只能防止热量的散失,保温时间不够久,水质的净化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握方便、富有美感、保温时间长且具有水质净化功效的保温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从而提高人们的饮水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保温杯,包括杯体、内胆、处于杯体与内胆间的保温层、杯盖,所述杯体的侧壁纵向截面呈上部向内弯曲、中部向外凸出、下部再次向内陷的S形结构,所述内胆安装在杯体内,上端杯口部位设置螺纹,与杯盖上的螺纹相啮合,杯盖密封旋紧在内胆上,所述内胆与杯体底部间设置加热板,加热板下设置电池盒,与开关相连接,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竹炭纤维层。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杯盖的边缘设有硅胶圈。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杯体的侧壁表面为磨砂面。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杯体侧壁采用S形结构,使之符合人们的手型和使用习惯,使之把握方便并富有美感,采用磨砂结构,增加了人手与杯体的摩擦力,把握更牢;内胆设置有加热装置和竹炭纤维层,一来可以长期保温,二来能够化水质,提高人们的饮水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保温杯,包括杯体1、内胆2、处于杯体I与内胆2间的保温层3、杯盖4,所述杯体I的侧壁纵向截面呈上部向内弯曲、中部向外凸出、下部再次向内陷的S形结构,所述内胆2安装在杯体I内,上端杯口部位设置螺纹,与杯盖4上的螺纹相啮合,杯盖4密封旋紧在内胆2上,所述内胆2与杯体I底部间设置加热板5,加热板5下设置电池盒6,与开关7相连接,所述内胆2的底部设置竹炭纤维层8,以净化水质。
[0012]所述杯盖4的边缘设有硅胶圈9,以增加杯盖7与杯体I端面的密封性能。
[0013]所述杯体I的侧壁表面为磨砂面,增加人手与杯体的摩擦力,使人们把握更牢。
[00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保温杯,包括杯体、内胆、处于杯体与内胆间的保温层、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侧壁纵向截面呈上部向内弯曲、中部向外凸出、下部再次向内陷的S形结构,所述内胆安装在杯体内,上端杯口部位设置螺纹,与杯盖上的螺纹相啮合,杯盖密封旋紧在内胆上,所述内胆与杯体底部间设置加热板,加热板下设置电池盒,与开关相连接,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竹炭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边缘设有硅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侧壁表面为磨砂面。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3436084SQ20132045540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3日
【发明者】樊少军 申请人:杭州巨购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