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包括锅盖、锅身、盖耳以及侧耳,所述锅盖盖放于锅身的上方,所述盖耳安装于锅盖的上表面,侧耳安装于锅身的侧面上,所述锅盖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出水孔位,所述锅身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出水孔位相匹配的倒水口,锅盖的上表面还安装有隔热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水孔位、倒水口以及隔热片的配合,可方便将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分离,同时,环形盖边与锅身配合可在烹饪等过程中实现该倒水锅的密封。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倒水锅,一般包括锅身、锅盖以及分别设置于锅身和锅盖上的侧耳和盖耳,需要把锅内的事物和水分离时,首选通过盖耳把锅盖做少许偏移,然后再通过布之类的隔热物品放置在锅盖上,通过拇指按压放置于锅盖上的隔热物品,再倾斜锅身,使锅内的非液体物质从锅盖与锅身通过偏移留出的缝隙中留出。另一种使非液体物质和水分离的方法是将倒水锅内的非液体物质和水一起倒至一滤网上,然后再把滤网所隔离的非液体物质再倒进锅中。从以上可以看出,现有的倒水锅只具备倒水的功能,而将烹饪的非液体物质和水进行分离时,则显得非常麻烦,同时,由于其不具备一定的防烫功能,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通过出水孔位与倒水口的配合结构,方便地将倒水锅内的非液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同时,其加设了隔热片,可有效防止烫伤的发生。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包括锅盖、锅身、盖耳以及侧耳,所述锅盖盖放于锅身的上方,所述盖耳安装于锅盖的上表面,侧耳安装于锅身的侧面上,所述锅盖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出水孔位,所述锅身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出水孔位相匹配的倒水口,锅盖的上表面还安装有隔热片。
[0006]所述锅盖包括盖面以及设置于该盖面下侧的环形盖边,隔热片和盖耳均安装于盖面的上表面,出水孔位设置于环形盖边上。
[0007]所述侧耳和隔热片均为两个,所述侧耳分设于锅身相对的两侧,在使用所述倒水锅倒水时,所述侧耳和隔热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8]所述侧耳包括侧耳电木件和侧耳铸钢件,该侧耳电木件和侧耳铸钢件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相互连接以使侧耳形成环状结构,侧耳铸钢件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身上。
[0009]所述隔热片为硅胶隔热片。
[0010]所述隔热片包括隔热片本体以及设置于该隔热片本体下侧并与其一体成型的隔热凸柱,所述隔热凸柱插接于锅盖上设有的与隔热凸柱相匹配的隔热片安装孔位中。
[0011]所述倒水口为两个,该两个倒水口设置于与所述侧耳相对的两侧的锅身上,出水孔位为两个,其位置与倒水口分别对应。
[0012]所述出水孔位包括第一出水孔位和第二出水孔位,其中,第一出水孔位的孔径大于第二出水孔位的孔径。[0013]所述盖耳包括盖耳电木件和盖耳铸钢件,该盖耳电木件和盖耳铸钢件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相互连接以使盖耳形成环状结构,盖耳铸钢件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盖上。
[0014]盖耳铸钢件的顶点上固定连接一向下延伸的凸柱安装位,该凸柱安装位插接于盖面上设有的盖耳安装孔位中,且该凸柱安装位上沿其轴向设有一螺纹孔,螺钉通过盖面的下表面穿入该螺纹孔中。
[0015]开始时,将出水孔位和倒水口错开,通过锅盖中的环形盖边对倒水口进行遮挡,可使倒水锅达到密封的效果,此时,可对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进行加热或烹饪等各种操作。
[0016]需要将非液体物质与水或液体物质分离时,首先通过旋转盖耳使出水孔位对准倒水口,然后握住侧耳电木件,同时拇指按压隔热片使锅盖不会随便移动,再倾斜锅身到适当的角度,使锅身内的水或/和液体物质经出水孔位的小孔从倒水口排出,而非液体物质则留于锅身中,从而实现了滤渣倒水的功能。
[00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
[0018]1、通过出水孔位、倒水口以及隔热片的配合,可方便将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分离,同时,环形盖边与锅身配合可在烹饪等过程中实现该倒水锅的密封。
[0019]2、出水孔位和倒水口的配合结构,也可作为该倒水锅的排气使用。
[0020]3、采用电木材质的盖耳和侧耳,起到隔热防烫作用。
[0021]4、出水孔位设置大、小两种结构,可根据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的体积选择适宜的倒水口。
[0022]5、锅身的倒水口结构在和锅盖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时均可方便地将水和/或液体物质倒出,可以防止水合液体物质在倒出时残留在锅身上,从而对倒水锅起到一定的保
洁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隔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盖耳电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盖耳铸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侧耳电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侧耳铸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锅盖;11、盖面;111、盖耳安装孔位;112、隔热片安装孔位;12、环形盖边;13、出水孔位;131、第一出水孔位;132、第二出水孔位;2、锅身;21、倒水口 ;3、盖耳;31、盖耳电木件;311、端部;312、螺纹安装孔;32、盖耳铸钢件;321、端部;322、安装通孔;33、凸柱安装位;331、螺纹孔;4、侧耳;41、侧耳电木件;411、端部;412、螺纹安装孔;42、侧耳铸钢件;421、端部;422、安装通孔;5、隔热片;51、隔热片本体;52、隔热凸柱;53、防滑凸点;
6、螺钉;7、垫片。【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
[0034]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包括锅盖1、锅身2、盖耳3以及侧耳4,锅盖I盖放于锅身2的上方,所述盖耳3安装于锅盖I的上表面,侧耳4安装于锅身2的侧面上,锅盖I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出水孔位13,所述锅身2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出水孔位13相匹配的倒水口 21,锅盖I的上表面还安装有隔热片5。烹饪过程中,先将出水孔位13和倒水口 21错开,通过锅盖I中的环形盖边12对倒水口 21进行遮挡,可使倒水锅达到密封的效果,此时,可对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进行加热或烹饪等各种操作。需要将非液体物质与水或液体物质分离时,首先通过旋转盖耳3使出水孔位对准倒水口 21,然后握住侧耳电木件41,同时拇指按压隔热片5使锅盖不会随便移动,再倾斜锅身2到适当的角度,使锅身2内的水或/和液体物质经出水孔位13的小孔从倒水口 21排出,而非液体物质则留于锅身中,从而实现了滤渣倒水的功能。同时,出水孔位13与倒水口 21的配合结构,还可以将倒水锅内的气体排出,起到一定的排气作用。
[0035]上述的侧耳4、隔热片5均可以设置成一个,此种情况下,可一手握住侧耳4,另一手按住隔热片5,在去倾斜锅身2即可完成上述操作。但是均采用一个时,使用时会出现由于倒水锅不平衡而无法控制,导致出现危险。因此,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侧耳4和隔热片5均采用二个,其中,侧耳4对称分布于锅身2的侧面上。使用中两手分别握持侧耳4,两手的拇指按住相应的隔热片5再去倾倒。因此,隔热片5和侧耳的位置不宜过远,以在倾倒水或/和液体物质时,隔热片5与侧耳4在一条直线上时最为适宜。
[0036]请参照图3所示,锅盖I包括盖面11以及设置于该盖面11下侧的环形盖边12,隔热片5和盖耳3均安装于盖面11的上表面,出水孔位13设置于环形盖边12上。其中,隔热片5插接于盖面11上设有的二个隔热片安装孔位112内,盖耳3插接于盖面11中心设有的盖耳安装孔位111中,并通过螺钉6将盖耳3固定。出水孔位13包括第一出水孔位131和第二出水孔位132,为了适应不同非液体物质与水或/和液体物质的分离,该第一出水孔位131上的孔径较大,适用于隔离较大体积的渣(指位于锅身中的非液体物质),而第二出水孔位132上的孔径较小,适用于隔离较小体积的渣。
[0037]请参照图4所示,隔热片5采用隔热的硅胶制成,其包括隔热片本体51、隔热凸柱52,该隔热凸柱52与隔热片本体51 —体成型,隔热凸柱52插入隔热片安装孔位112中,切给隔热凸柱52的高度稍大于盖面11的厚度,以安装后隔热片本体51的下表面紧贴盖面11的上表面为适宜,在隔热凸柱52的下段并设置向上延伸的倾斜块以防止隔热片5的旋转或移出。由于在倾倒水或/和液体物质时,需按住隔热片本体51的上表面,因此,为了接触时防止滑动,在隔热片本体51的上表面设置多个以一定间隔分布的防滑凸点53,防滑凸点53也与隔热片本体51 —体成型。
[0038]请参照图5和图6,并结合图2所示,盖耳3包括盖耳电木件31和盖耳铸钢件32,该盖耳电木件31和盖耳铸钢件32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6相互连接,且二者的凹面相对分布以使盖耳3形成环状结构,该环形结构可以是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以及其它不规则的结构。在盖耳电木件31的两个端部311上设有两个螺纹安装孔312,盖耳铸钢件32的两个端部321与螺纹安装孔312相适应的位置分布设有一安装通孔322,螺钉6穿过安装通孔322旋入螺纹安装孔312中实现盖耳电木件31和盖耳铸钢件32之间的固定。盖耳电木件31为电木(酚醛塑料)材质制成,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耐热、耐腐蚀性,进一步起到防烫的作用,同时,在盖耳电木件31的凹面上可设置多条沿其径向分布的筋条,筋条可起到防滑作用。
[0039]盖耳铸钢件32的顶点(这里的顶点是指弧形结构外侧上离两端点连线最远的位置)固定连接于锅盖I上。具体是:盖耳铸钢件32的顶点上固定连接一向下延伸的凸柱安装位33,盖耳铸钢件32可与凸柱安装位33 —体成型,该凸柱安装位33插接于盖面11上设有的盖耳安装孔位111中,同时该凸柱安装位33上沿其轴向设有一螺纹孔331,螺钉6通过盖面11的下表面穿入该螺纹孔331中使盖耳3与盖面11之间进一步固定。螺钉6可从盖耳铸钢件32的凹面内穿入螺纹孔与盖面11连接,不过这种方式特别是盖面11采用玻璃材质时,则变得不稳定。因此,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螺钉6从盖面的下侧旋入插入盖耳安装孔位111中的凸柱安装位33的螺纹孔331,螺钉6与该螺纹孔331的尺寸相匹配。为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在螺钉6上穿入一垫片7,螺钉6拧紧于螺纹孔331上时,该垫片7的上表面紧贴盖面11的下表面。
[0040]请参照图7和图8,并结合图2所示,与上述盖耳3的结构相似,侧耳4包括侧耳电木件41和侧耳铸钢件42,该侧耳电木件41和侧耳铸钢件42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6相互连接,且二者的凹面相对分布以使侧耳4形成环状结构,该环形结构可以是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以及其它不规则的结构。在侧耳电木件41的两个端部411上设有两个螺纹安装孔412,侧耳铸钢件42的两个端部421与螺纹安装孔412相适应的位置分布设有一安装通孔422,螺钉6穿过安装通孔422旋入螺纹安装孔412中实现侧耳电木件41和侧耳铸钢件42之间的固定。侧耳铸钢件42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身2上,同时,为了使用方便,侧耳4具有向锅身2上端延伸的结构,且侧耳4与锅身2的上端(这里的锅身2的上端是指位于侧耳4与锅身2连接点上侧部分的锅身2)。侧耳电木件41为电木(酚醛塑料)材质制成,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耐热、耐腐蚀性,进一步起到防烫的作用,同时,在侧耳电木件41的凹面上可设置多条沿其径向分布的筋条,筋条可起到防滑作用。
[0041]组装时,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先把锅盖I与盖耳3装配好:首先把盖耳电木件31的端部311和盖耳铸钢件32的端部321接触,并使螺纹安装孔312与安装通孔322对准,再用螺钉6穿过安装通孔322与螺纹安装孔312配合拧紧;然后把盖耳铸钢件32下侧的凸柱安装位33插入盖面11上的盖耳安装孔位111中,再将垫片7的上表面与盖面11的下表面接触,螺钉6穿过垫片7与螺纹孔331配合拧紧。
[0042]装配侧耳4于锅身2上时,通上述锅盖I与盖耳3的组装过程,不过其侧耳铸钢件42与锅身2的连接采用点焊的方式实现固定。
[0043]最后将隔热片5的隔热凸柱52插入隔热片安装孔位112中即实现装配过程。
[00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化设计,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包括锅盖(I)、锅身(2)、盖耳(3)以及侧耳(4),所述锅盖(I)盖放于锅身(2)的上方,所述盖耳(3)安装于锅盖(I)的上表面,侧耳(4)安装于锅身(2)的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I)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出水孔位(13),所述锅身(2)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出水孔位(13)相匹配的倒水口( 21 ),锅盖(I)的上表面还安装有隔热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I)包括盖面(11)以及设置于该盖面(11)下侧的环形盖边(12),隔热片(5)和盖耳(3)均安装于盖面(11)的上表面,出水孔位(13)设置于环形盖边(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4)和隔热片(5)均为两个,所述侧耳(4)分设于锅身(2)相对的两侧,在使用所述倒水锅倒水时,所述侧耳(4)和隔热片(5)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4)包括侧耳电木件(41)和侧耳铸钢件(42),该侧耳电木件(41)和侧耳铸钢件(42)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6)相互连接以使侧耳(4)形成环状结构,侧耳铸钢件(42)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身(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5)为硅胶隔热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5)包括隔热片本体(51)以及设置于该隔热片本体(51)下侧并与其一体成型的隔热凸柱(52),所述隔热凸柱(52)插接于锅盖(I)上设有的与隔热凸柱(52)相匹配的隔热片安装孔位(1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水口(21)为两个,该两个倒水口( 21)设置于与所述侧耳(4 )相对的两侧的锅身(2 )上,出水孔位(13 )为两个,其位置与倒水口(21)分别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位(13)包括第一出水孔位(131)和第二出水孔位(132),其中,第一出水孔位(131)的孔径大于第二出水孔位(132)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耳(3)包括盖耳电木件(31)和盖耳铸钢件(32),该盖耳电木件(31)和盖耳铸钢件(32)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6)相互连接以使盖耳(3)形成环状结构,盖耳铸钢件(32)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盖(I)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特征在于,盖耳铸钢件(32)的顶点上固定连接一向下延伸的凸柱安装位(33 ),该凸柱安装位(33 )插接于盖面(11)上设有的盖耳安装孔位(111)中,且该凸柱安装位(33)上沿其轴向设有一螺纹孔(331),螺钉(6)通过盖面(11)的下表面穿入该螺纹孔(331)中。
【文档编号】A47J36/14GK203564064SQ201320574516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叶灿雄, 梁卫民, 梁建秀, 余敬源, 钟洪伟, 伍尚凯, 李广彬, 黄志荣, 潘德赢, 陈育贵 申请人: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