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44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电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锅,包括:一主锅体;一隔热锅体,套设于主锅体并与主壳体保持一隔热间隙;一加热组件,夹设于主壳体及隔热锅体之间;以及一绝缘锅体,套设于隔热锅体,用以容纳主锅体以及隔热锅体,并且绝缘锅体系包括有一绝热环壁及一电热底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多层隔热结构设计的电锅,可有效隔绝大部分热能传递至外部壳体,进而避免使用者碰触电锅时有烫伤的可能,并且降低电子组件过热损毁的情形产生,也能减少热能散失,增加续热保温时间。
【专利说明】电锅【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锅,尤其指一种适用于有效隔热保温的电锅。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煮饭用的电锅包括有一金属内锅及一机械本体,其金属内锅装置于机器本体内,并且于机械本体设有一温度控制装置及一加热装置。于在金属内锅的温度达到100°C之前,加热装置全力工作。直至锅内多余的水分被米吸收及蒸发后,内锅温度将会超过100°C。此时,温度控制装置会停止加热装置的工作。
[0003]然而,早期公知金属电锅锅身整体为金属制作时,加热时连外壳都成高温状态,此高温特性容易导致电锅所具有的电子零件毁损机率上升。
[0004]此外,当电锅煮好饭而使用者要移去餐桌食用时,要提起电锅移去餐桌食用,由于金属材料为热传导性高的材质,刚煮好饭时温度极高不易提取,而容易导致使用者烫伤的可能性。
[0005]因此,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 申请人:开发出一种电锅,以多层隔热的结构设计取代公知全金属结构的设计,由多层隔热结构设计,可有效隔绝大部分热能传递至于电子组件所存在的外部壳体,进而避免使用者碰触电锅时有烫伤的可能,并且降低电子组件过热损毁的情形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锅,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锅,包括:一主锅体,其上设有一外环壁、及由外环壁往其下缘延伸的一底部;一隔热锅体,套设于主锅体,其中,隔热锅体包括有一隔热环壁及一隔热底盘,并且该外环壁及该隔热环壁保持一隔热间隙;一加热组件,夹设于底部及隔热底盘之间;以及一绝缘锅体,套设于隔热锅体,用以容纳主锅体以及隔热锅体,并且绝缘锅体包括有一绝热环壁及一电热底盘。
[000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是由多层隔热结构设计,可有效隔绝大部分热能传递至于绝缘锅体及组设于绝缘锅体上的电子组件,进而避免用户碰触电锅时有烫伤的可能,并且降低电子组件过热损毁的情形产生。
[0009]此外,隔热锅体与主锅体保持一隔热间隙,可有效避免直接热传导于隔热锅体上,并且加热组件所产生的热能于隔热间隙产生一热对流,而使得主锅体加热完成后,由隔热间隙的热对流而能有效保温。
[0010]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隔热锅体的内表面可为一热反射表面。因此,加热组件所产生的热辐射通过隔热间隙接触于热反射表面产生反射回主锅体,可有效达到隔热的效果O
[0011]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绝热环壁的内表面可还包括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电热底盘上可还包括有一第二定位部,其中,隔热环壁由第一定位部而定位于外环壁,以保持隔热间隙,并且隔热底盘是由第二定位部而定位对应底部。此外,第一定位部的一上周缘部可形成一密封环垫,其对应套合于外环壁的上端外周的一突缘部,进而提升主锅体及绝热锅体之间于周围环境的密封性。
[0012]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加热组件可具有复数功率。较佳地,加热组件具有双重功率,其分别为300瓦及400瓦的加热功率。
[0013]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可还包括一锅盖,该锅盖是对应盖合于该主锅体的该外环壁上方锅盖。此外,锅盖可包括有一中央提部。
[0014]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可还包括一温度感测件、一微电脑控制装置、以及一电源装置,温度感测件可设置于隔热底盘上,而微电脑控制装置及电源装置可组设于电热底盘上。并且,微电脑控制装置可电连接电源装置及温度感测件,而电源装置电连接加热组件,微电脑控制装置控制加热组件的运作。
[0015]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电源装置为一电源板,其可包括一过热温度保险件。此夕卜,过热温度保险件可为一复归式保险丝或一丝状保险丝。
[0016]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温度感知器为一热敏电阻。
[0017]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锅中,电源装置上可组设有一蜂鸣器。此外,电源装置上亦可组设有一继电器,其以控制加热组件的功率切换。
[0018]本实用新型的电锅由多层隔热结构设计,避免用户碰触电锅时有烫伤的可能,并且降低电子组件过热损毁的情形产生。
[0019]本实用新型的电锅可由设定一隔热间隙于主锅体周围来产生热对流循环的效果,而使得主锅体加热完成后,由隔热间隙的热对流而能有效保温。
[0020]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锅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锅的分解图。
[0023]图3是图1沿II1-1II线的剖面图。
[0024]图4是图3沿着A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锅的系统图。
[0026]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7]I 电锅;
[0028]10主锅体,101外环壁,1010突缘部,102底部,11隔热锅体,111隔热环壁,1110锁固端,1111通孔,112隔热底盘,1120扁平电缆孔,12加热组件,13温度感测件,14绝缘锅体,141绝热环壁,1410仪控板,1411透明窗口,1412按钮帽,142电热底盘,15锅盖,151中央提部,161第一定位部,1610密封环垫,1611凸孔,162第二定位部,17隔热间隙,18锁固件;
[0029]2微电脑控制装置,21显示板,22按钮;
[0030]3电源装置,31蜂鸣器,32第一过热温度保险件,33第二过热温度保险件,34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
[0031]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及分解图,并同时参阅图3,是图1沿着II1-1II线的剖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一电锅I包括有:一锅盖15、一主锅体10、一隔热锅体11 (请参阅图3)、一加热组件12、一温度感测件13、以及一绝缘锅体14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主锅体10为一金属锅体,隔热锅体11为一铝金属锅体,以及绝缘锅体14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以及玻璃纤维的复合材质所制成。
[0032]接着,锅盖15包括有一中央提部151 ;主锅体10上设有一外环壁101、及由外环壁101往其下缘延伸的一底部102 ;隔热锅体11包括有一隔热环壁111及一隔热底盘112 ;温度感测件13为一热敏电阻;以及绝缘锅体14包括有一绝热环壁141、一电热底盘142、一微电脑控制装置2、以及一电源装置3,并且微电脑控制装置2及电源装置3组设于电热底盘142上,其中,微电脑控制装置2电连接电源装置3及温度感测件13,电源装置3电连接加热组件12,微电脑控制装置2控制加热组件12的运作。在本实施例中,微电脑控制装置2为一微电脑控制电路板,其上设有一显示面板21及复数个按钮22,电源装置3为一电源板。
[0033]此外,绝热环壁141的内表面包括有一第一定位部161,而绝热环壁141的外表面设有一仪表板1410,其包括有对应显示面板21的一透明窗口 1411及对应复数个按钮22的复数个按钮帽1412,以及电热底盘142上包括有一第二定位部162。
[0034]请再参阅图3,是图1沿着II1-1II线的剖面图,请一并参阅图2。由图3所示,锅盖15对应盖合于主锅体10的外环壁102上方,绝缘锅体14套设于隔热锅体11,并容纳主锅体10以及隔热锅体11,其中,于绝热环壁141的内表面所设的第一定位部161,其上周缘部形成一密封环垫1610,用以套合于外环壁101的上端外周的突缘部1010,进而确保主锅体10及绝热锅体14之间于周围环境的密封性;隔热锅体11套设于主锅体10,其中,请一并参阅图4,是图3沿着A的局部放大图,由图3及图4所示,隔热环壁111上周缘部的两端形成二锁固端1110,二锁固端1110皆具有一通孔1111,其对应第一定位部161的凸孔1611,经由一锁固件18通过通孔1111及凸孔1611而使得隔热环壁111定位对应于外环壁101,以形成一隔热间隙17,而隔热底盘112卡合于第二定位部162,使得隔热底盘112对应定位于底部102。此外,隔热底盘112具有一扁平电缆孔1120,使得微电脑控制装置2及电源装置3的电性扁平电缆或电极(图未示)可通过扁平电缆孔1120而电连接相关电子组件(例如:加热组件112及温度传感器13)。
[0035]接着,加热组件12由锁固件(图中未示)而夹设于底部102及隔热底盘112之间,其中,加热组件12直接接触底部102,以对主锅体101进行加热,而加热组件12并未接触隔热底盘112 ;温度感测件13设置于隔热底盘112上,以感测温度而提供温度讯息给微电脑控制装置2,作为控制参考用。此外,本案的隔热锅体11的内表面,即,隔热环壁111及隔热底盘112的内表面,为一热反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抛光光滑表面,然而,非仅局限于此,热反射表面亦可设计成不规则几何表面,以增加热辐射接触热反射表面接触面积。
[003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锅是由多层隔热结构设计,可有效隔绝大部分热能传递至于绝缘锅体14及组设于绝缘锅体14上的电子组件,进而避免用户碰触电锅时有烫伤的可能,并且降低电子组件过热损毁的情形产生。
[0037]此外,隔热锅体11的隔热环壁111与主锅体10的外环壁101保持隔热间隙17,可有效避免直接热传导于隔热锅体11上,并且加热组件12所产生的热能于隔热间隙17产生一热对流,而使得主锅体10加热完成后,由隔热间隙17的热对流而能有效保温。
[0038]进一步,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锅的系统图。由图5所示,微电脑控制装置2电连接电源装置3及温度感测件13,而电源装置3电连接加热组件12,微电脑控制装置2控制加热组件12的运作。其中,微电脑控制装置2搭配显示器21以作功能显示、及搭配按钮22而作选择功能,加热组件12具有双重功率,其分别为300瓦及400瓦的功率,而电源装置3上组设有一蜂鸣器31及切换加热组件12加热功率的一继电器34,并包括有一第一过热温度保险件32及一第二过热温度保险件33,而IlOV交流电流电源(图未示)通过第一过热温度保险件32及一第二过热温度保险件33,经由电源装置3转成5V直流电流供应给微电脑控制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热温度保险件32为一丝状保险丝,而第二过热温度保险件33为一复归式保险丝。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锅可由微电脑控制装置2搭配温度感测件13取代传统电锅的定温式温度控制装置,利用按钮21来选择所要求的加热模式(例如:定时模式,不同食物所要求不同温度的加热模式);而操作过程、加热开始及结束会由电源板上的蜂鸣器31发出提示音。
[0039]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锅,其特征是,包括: 一主锅体,其上设有一外环壁、及由该外环壁往其下缘延伸的一底部; 一隔热锅体,套设于该主锅体,其中,该隔热锅体包括有一隔热环壁及一隔热底盘,并且该外环壁及该隔热环壁保持一隔热间隙; 一加热组件,夹设于该底部及该隔热底盘之间;以及 一绝缘锅体,套设于该隔热锅体,用以容纳该主锅体以及该隔热锅体,并且该绝缘锅体包括有一绝热环壁及一电热底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隔热锅体的内表面为一热反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绝热环壁的内表面包括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该电热底盘上包括有一第二定位部,其中,该隔热环壁由该第一定位部而定位于该外环壁,以保持该隔热间隙,并且该隔热底盘由该第二定位部而定位对应该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第一定位部的一上周缘部形成一密封环垫,该密封环垫对应套合于该外环壁上端外周的一突缘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包括一锅盖,该锅盖对应盖合于该主锅体的该外环壁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锅盖包括有一中央提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包括一温度感测件,一微电脑控制装置以及一电源装置,该温度感测件设置于该隔热底盘上,该微电脑控制装置及该电源装置组设于该电热底盘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微电脑控制装置电连接该电源装置及该温度感测件,而该电源装置电连接该加热组件,该微电脑控制装置控制该加热组件的运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电源装置是一电源板,该电源板包括一过热温度保险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锅,其特征是,该电源装置上组设有一蜂鸣器。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3609188SQ20132059951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1日
【发明者】洪士伟, 陈孝忠, 刘宏政 申请人: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