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加热烹饪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烹饪机械领域。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包括加热炉体,加热炉体包括食物加热腔,和空气加热腔;空气加热腔设有加热热源,加热热源采用燃烧炉;还包括一气流动力系统,气流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一气流管路,空气加热腔和食物加热腔直接通过气流管路联通。因为是利用热空气直接加热食物,可以降低油烟、减少用油量。燃气加热,相对于电加热的设备,更加经济、加热速度更快,更加实用。
【专利说明】空气加热烹饪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烹饪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在烹饪中,往往使用的油比较多,对食用的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另外在烹饪中会产生油烟,烹饪中产生的油烟中有很大部分属于PM2.5颗粒,
[0003]对烹饪的人身体存在危害。
[0004]另外,有些国家的人,特别是中国人有吃烧烤的习惯。室外烧烤产生的油烟,对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热烹饪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包括加热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体包括食物加热腔,和空气加热腔;
[0008]所述空气加热腔设有加热热源,所述加热热源采用燃烧炉;
[0009]还包括一气流动力系统,所述气流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一气流管路,所述空气加热腔和所述食物加热腔直接通过气流管路联通。因为是利用热空气直接加热食物,可以降低油烟、减少用油量。燃气加热,相对于电加热的设备,更加经济、加热速度更快,更加实用。
[0010]所述气流管路中气流的方向为,自空气加热腔流至食物加热腔。通过燃烧炉对空气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利用加热后的空气对食物加热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0011 ] 所述燃烧炉可以采用固体燃料炉、液体燃料炉、气体燃料炉中的至少一种。
[0012]具体的可以采用,燃煤炉、酒精炉、煤油炉、液化气炉、天然气炉中的至少一种。
[0013]可以设置为,所述食物加热腔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腔上方,所述燃烧炉的炉头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腔的下方。以便于热量自下而上传递。
[0014]进一步可以设置为,所述食物加热腔的底部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所述空气加热腔的顶部;所述空气加热腔的底部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位于所述燃烧炉的炉头上方。
[0015]从而使炉头通过金属板对空气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加热腔内的空气可以对金属层进行加热,进而对食物加热腔内的空气加热。另外,空气加热腔内的空气,在所述气流动力系统的推动下流动到食物加热腔内,对食物进行加热。
[0016]所述金属板上可以设置凸起。以便于增加散热面积。
[0017]或者,所述金属板上可以设置散热片。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0018]设置有至少两个炉头,至少两个炉头分别设置控制开关。以便于分别控制炉头的点火状态和火力。
[0019]还可以是在所述空气加热腔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装在所述炉头上方。
[0020]上述设计中,炉头对散热器加热,散热器散发热量对周边的空气加热,散热器周边的空气在气流动力系统的带动下流到食物加热腔,对食物加热腔内进行加热。如果食物加热腔内有食物,则可以对食物进行加热。
[0021]所述气流动力系统为一气流循环系统,所述气流循环系统的气流管路设有一进气管路和一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联通空气加热腔,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食物加热腔内的进气口,进而联通空气加热腔和食物加热腔;
[0022]所述出气管路的一端联通空气加热腔,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食物加热腔内的出气口,进而联通空气加热腔和食物加热腔。
[0023]允许在气流循环系统的促进下,使空气在食物加热腔和空气加热腔内进行循环,实现热能回收,进而节省能量。
[0024]所述气流管路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一可拆卸的过滤网。
[0025]可以是,所述气流管路上设有插接口,所述过滤网插接在所述插接口上。
[0026]所述气流循环系统设有一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可以是电动风机系统或者手动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中的风机优选为轴流风机。以便于增加风量。
[0027]或者,所述风机系统采用无叶电风扇系统。以便于节省能源。同时可以减少油烟污染风机叶片。
[0028]所述空气加热烹饪系统还包括一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一蓄电池系统。所述电源系统连接所述电动风机系统。以驱动风机运行。
[0029]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风机系统的进风一侧。以减少油烟进入。
[0030]所述无叶电风扇系统,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一气流通道中,所述气流通道设有风机进气口和风机出气口,所述风机出气口为环状出气口,所述环状出气口的环状内侧为空心结构。环状出气口喷出的空气,带动空心结构内的气体流动。
[0031]所述风机进气口与食物加热腔外部空间联通。所述空心结构一侧与所述进气口联通,另一侧与出气口联通。因为风机进气口联通的是食物加热腔外部空间,所以油烟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油烟。进而可以保证风机叶片和风机轴部相对清洁。
[0032]所述燃气系统可以采用液化气燃气系统。所述燃气系统还可以采用天然气燃气系统。
[0033]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炉头上方。
[0034]或者,所述散热器罩住所述炉头。
[0035]所述散热器包括一加热部分和一散热部分,所述散热部分设置在所述气流管路内。以便于对气流管路内的气体进行加热。
[0036]所述加热部分设置在所述气流管路外。以便于炉头进行加热。分别将散热部分和加热部分设置在气流管路内和外,可以避免燃烧的燃气或者未燃烧的燃气进入气流管路内。进而避免燃烧的燃气或者未燃烧的燃气接触食物。
[0037]所述食物加热腔内设有食物支架,所述食物加热支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以便于促使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流动的热气会流经食物,以便进行加热。
[0038]所述食物加热支撑架的食物支撑点距离所述食物加热腔上方开口大于5cm,小于18cm。以便于充分加热,和便于拿取。
[0039]设有至少3个所述进气口。以便于进气均匀。设有至少3个出气口。
[0040]或者设置为,条状的出气口 41。并设置为条状的进气口 42。以便于出气均匀。[0041]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出气口上方。以便于利用热空气密度较小的原理,促使热气自行上升。
[0042]还可以是所述进气口位于下方,所述出气口位于上方。所述出气口设有斜向下方的喷气嘴。通过提高气流速度,使热空气向下流动。
[0043]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食物加热腔,相对的两侧。比如分别设置在食物加热腔的左右两侧,或者设置在食物加热腔的前后两侧。
[0044]还设有一食物转动驱动系统,所述食物转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动力系统和与所述动力系统联动的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连接所述食物加热支架。
[0045]可以是,所述食物加热支架与所述食物加热腔之间通过一可转动关节连接。所述传动系统连接所述可转动关节。以便于动力系统驱动所述食物加热支架转动。
[0046]还可以是,所述食物加热支架上设有食物签卡槽,所述食物签卡槽处设有一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所述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系统,进而连接所述动力系统。实现驱动食物签转到的功能,在食物签上穿有食物的情况下,则带动食物转动,进而使加热均匀。
[0047]所述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一皮带转动系统,所述皮带转动系统包括皮带轮,和套在皮带轮上的皮带;在所述食物签卡槽处,所述皮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食物签卡槽的底部。在食物签放在食物签卡槽处时,食物签受到皮带的支撑力和摩擦力,进而在皮带的带动下转动。
[0048]所述食物签与所述皮带接触一端设有防滑纹。所述皮带外侧设有防滑纹。以便于保证转动流畅。
[0049]还可以是,食物加热支架上设有至少两根转动金属杆,所述转动金属杆间距小于5cm,大于0.3cm。所述转动金属杆与所述食物转动驱动系统的传动系统联动。以便于带动放置在转动金属杆上方的食物转动。
[0050]所述食物加热腔上方设有一盖子。以便于在加热时减少热量外流,并且对烹饪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0051]还包括一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所述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连接风机系统的控制端,并且连接有一开盖传感器,所述开盖传感器的传感部分设置在所述盖子与所述食物加热腔上方的连接处。以便于检测盖子是否开启。
[0052]在盖子开启时,所述开盖传感器响应,所述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接收到信号后,调整所述风机转速。
[0053]优选为,在盖子开启时,所述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将所述风机转速调小。甚至可以使风机停转。
[0054]所述开盖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0055]所述食物加热腔外设有保温层。以减少热能流失。
[0056]所述食物加热腔,可以为长条状。长度为大于50cm,小于220cm。以便于进行大型烧烤。
[0057]设有一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感温端设置在所述食物加热腔内。以便于进行温度监测。
[0058]还包括一温度监控系统,所述温度监控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炉头设有一电子火力调节阀,所述电子火力调节阀连接所述温度监控系统。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低于所述温度监控系统中设置的温度时,所述温度监控系统控制所述电子火力调节阀增大或维持炉火;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高于所述温度监控系统中设置的温度时,所述温度监控系统控制所述电子火力调节阀减小或关闭炉火。以实现温度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9]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61]参照图1,参照图1,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包括加热炉体I,加热炉体I包括食物加热腔2,和空气加热腔3 ;空气加热腔3设有加热热源,加热热源采用燃烧炉;还包括一气流动力系统,气流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一气流管路,空气加热腔3和食物加热腔2直接通过气流管路联通。因为是利用热空气直接加热食物,可以降低油烟、减少用油量。燃气加热,相对于电加热的设备,更加经济、加热速度更快,更加实用。
[0062]气流管路中气流的方向为,自空气加热腔3流至食物加热腔2。通过燃烧炉对空气加热腔3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利用加热后的空气对食物加热腔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0063]燃烧炉可以采用固体燃料炉、液体燃料炉、气体燃料炉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可以采用,燃煤炉、酒精炉、煤油炉、液化气炉、天然气炉中的至少一种。
[0064]可以设置为,食物加热腔2位于空气加热腔3上方,燃烧炉的炉头4位于空气加热腔3的下方。以便于热量自下而上传递。进一步可以设置为,食物加热腔2的底部为金属层,金属层为空气加热腔3的顶部;空气加热腔3的底部设有金属板,金属板位于燃烧炉的炉头4上方。从而使炉头4通过金属板对空气加热腔3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加热腔3内的空气可以对金属层进行加热,进而对食物加热腔2内的空气加热。另外,空气加热腔3内的空气,在气流动力系统的推动下流动到食物加热腔2内,对食物进行加热。金属板上可以设置凸起。以便于增加散热面积。或者,金属板上可以设置散热片。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O
[0065]设置有至少两个炉头4,至少两个炉头4分别设置控制开关。以便于分别控制炉头4的点火状态。
[0066]还可以是在空气加热腔3内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装在炉头4上方。上述设计中,炉头4对散热器加热,散热器散发热量对周边的空气加热,散热器周边的空气在气流动力系统的带动下流到食物加热腔2,对食物加热腔2内进行加热。如果食物加热腔2内有食物,则可以对食物进行加热。
[0067]气流动力系统为一气流循环系统5,气流循环系统5的气流管路设有一进气管路51和一出气管路52 ;进气管路51的一端联通空气加热腔3,另一端连接设置在食物加热腔2内的进气口 21,进而联通空气加热腔3和食物加热腔2 ;出气管路52的一端联通空气加热腔3,另一端连接设置在食物加热腔2内的出气口 22,进而联通空气加热腔3和食物加热腔
2。允许在气流循环系统5的促进下,使空气在食物加热腔2和空气加热腔3内进行循环,实现热能回收,进而节省能量。
[0068]气流管路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为一可拆卸的过滤网。可以是,气流管路上设有插接口,过滤网插接在插接口上。
[0069]气流循环系统5设有一风机系统。风机系统可以是电动风机系统或者手动风机系统。风机系统中的风机优选为轴流风机。以便于增加风量。或者,风机系统采用无叶电风扇系统。以便于节省能源。同时可以减少油烟污染风机叶片。空气加热烹饪系统还包括一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包括一蓄电池系统。电源系统连接电动风机系统。以驱动风机运行。过滤网设置在风机系统的进风一侧。以减少油烟进入。
[0070]无叶电风扇系统,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一气流通道中,气流通道设有风机进气口和风机出气口,风机出气口为环状出气口,环状出气口的环状内侧为空心结构。环状出气口喷出的空气,带动空心结构内的气体流动。风机进气口与食物加热腔2外部空间联通。空心结构一侧与进气口 21联通,另一侧与出气口 22联通。因为风机进气口联通的是食物加热腔2外部空间,所以油烟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油烟。进而可以保证风机叶片和风机轴部相对清洁。燃气系统可以采用液化气燃气系统。燃气系统还可以采用天然气燃气系统。散热器位于炉头4上方。或者,散热器罩住炉头4。
[0071]散热器包括一加热部分和一散热部分,散热部分设置在气流管路内。以便于对气流管路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部分设置在气流管路外。以便于炉头4进行加热。分别将散热部分和加热部分设置在气流管路内和外,可以避免燃烧的燃气或者未燃烧的燃气进入气流管路内。进而避免燃烧的燃气或者未燃烧的燃气接触食物。
[0072]食物加热腔2内设有食物支架,食物加热支架设置在进气口 21和进气口 22之间。以便于促使进气口 21和进气口 22之间流动的热气会流经食物,以便进行加热。食物加热支撑架的食物支撑点距离食物加热腔2上方开口大于5cm,小于18cm。以便于充分加热,和便于拿取。设有至少3个进气口 21。以便于进气均匀。设有至少3个进气口 22。或者设置为,条状的进气口 22。并设置为条状的进气口 21。以便于出气均匀。
[0073]进气口 21位于进气口 22上方。以便于利用热空气密度较小的原理,促使热气自行上升。还可以是进气口 21位于下方,进气口 22位于上方。进气口 22设有斜向下方的喷气嘴。通过提高气流速度,使热空气向下流动。进一步,进气口 21和进气口 22分别位于食物加热腔2,相对的两侧。比如分别设置在食物加热腔2的左右两侧,或者设置在食物加热腔2的前后两侧。
[0074]还设有一食物转动驱动系统,食物转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动力系统和与动力系统联动的传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连接食物加热支架。可以是,食物加热支架与食物加热腔2之间通过一可转动关节连接。传动系统连接可转动关节。以便于动力系统驱动食物加热支架转动。
[0075]还可以是,食物加热支架上设有食物签卡槽,食物签卡槽处设有一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连接传动系统,进而连接动力系统。实现驱动食物签转到的功能,在食物签上穿有食物的情况下,则带动食物转动,进而使加热均匀。
[0076]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一皮带转动系统,皮带转动系统包括皮带轮,和套在皮带轮上的皮带;在食物签卡槽处,皮带的上表面高于食物签卡槽的底部。在食物签放在食物签卡槽处时,食物签受到皮带的支撑力和摩擦力,进而在皮带的带动下转动。食物签与皮带接触一端设有防滑纹。皮带外侧设有防滑纹。以便于保证转动流畅。
[0077]还可以是,食物加热支架上设有至少两根转动金属杆,转动金属杆间距小于5cm,大于0.3cm。转动金属杆与食物转动驱动系统的传动系统联动。以便于带动放置在转动金属杆上方的食物转动。
[0078]食物加热腔2上方设有一盖子。以便于在加热时减少热量外流,并且对烹饪人员起到保护作用。还包括一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连接风机系统的控制端,并且连接有一开盖传感器,开盖传感器的传感部分设置在盖子与食物加热腔2上方的连接处。以便于检测盖子是否开启。在盖子开启时,开盖传感器响应,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接收到信号后,调整风机转速。优选为,在盖子开启时,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将风机转速调小。甚至可以使风机停转。
[0079]开盖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0080]食物加热腔2外设有保温层。以减少热能流失。食物加热腔2,可以为长条状。长度为大于50cm,小于220cm。以便于进行大型烧烤。
[0081]设有一温度计,温度计的感温端设置在食物加热腔2内。以便于进行温度监测。还包括一温度监控系统,温度监控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炉头4设有一电子火力调节阀,电子火力调节阀连接温度监控系统。在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低于温度监控系统中设置的温度时,温度监控系统控制电子火力调节阀增大或维持炉火;在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高于温度监控系统中设置的温度时,温度监控系统控制电子火力调节阀减小或关闭炉火。以实现温度调节。
[008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包括加热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体包括食物加热腔,和空气加热腔; 所述空气加热腔设有加热热源,所述加热热源采用燃烧炉; 还包括一气流动力系统,所述气流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一气流管路,所述空气加热腔和所述食物加热腔直接通过气流管路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采用固体燃料炉、液体燃料炉、气体燃料炉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采用燃煤炉、酒精炉、煤油炉、液化气炉、天然气炉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腔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腔上方,所述燃烧炉的炉头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腔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腔的底部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所述空气加热腔的顶部;所述空气加热腔的底部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位于所述燃烧炉的炉头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动力系统为一气流循环系统,所述气流循环系统的气流管路设有一进气管路和一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联通空气加热腔,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食物加热腔内的进气口,进而联通空气加热腔和食物加热腔; 所述出气管路的一端联通空气加热腔,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食物加热腔内的出气口,进而联通空气加热腔和食物加热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食物转动驱动系统,所述食物转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动力系统和与所述动力系统联动的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连接所述食物加热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腔上方设有一盖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所述工作状态转换电路系统连接风机系统的控制端,并且连接有一开盖传感器,所述开盖传感器的传感部分设置在所述盖子与所述食物加热腔上方的连接处。以便于检测盖子是否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路中气流的方向为,自空气加热腔流至食物加热腔。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上设置凸起。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散热片。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炉头,两个炉头分别设置控制开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加热腔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装在所述炉头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路内设有过滤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一可拆卸的过滤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路上设有插接口,所述过滤网插接在所述插接口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循环系统设有一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是电动风机系统或者手动风机系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中的风机优选为轴流风机。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采用无叶电风扇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烹饪系统还包括一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一蓄电池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连接所述电动风机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设置在风机系统的进风一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电风扇系统,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一气流通道中,所述气流通道设有风机进气口和风机出气口,所述风机出气口为环状出气口,所述环状出气口的环状内侧为空心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气口与食物加热腔外部空间联通。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结构一侧与所述进气口联通,另一侧与出气口联通。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罩住所述炉头。
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一加热部分和一散热部分,所述散热部分设置在所述气流管路内。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分设置在所述气流管路外。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腔内设有食物加热支架,所述食物加热支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支撑架的食物支撑点距离所述食物加热腔上方开口大于5cm,小于18cm。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有3个所述进气口,设有3个所述出气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出气口上方。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下方,所述出气口位于上方。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有斜向下方的喷气嘴。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食物加热腔,相对的两侧。
3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支架与所述食物加热腔之间通过一可转动关节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所述可转动关节。
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支架上设有食物签卡槽,所述食物签卡槽处设有一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所述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系统,进而连接所述动力系统。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签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一皮带转动系统,所述皮带转动系统包括皮带轮,和套在皮带轮上的皮带;在所述食物签卡槽处,所述皮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食物签卡槽的底部。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签与所述皮带接触一端设有防滑纹。
42.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外侧设有防滑纹。
4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食物加热支架上设有至少两根转动金属杆,所述转动金属杆间距小于5cm,大于0.3cm。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金属杆与所述食物转动驱动系统的传动系统联动。
4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盖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腔外设有保温层。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热腔,可以为长条状,长度为大于50cm,小于220cm。
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感温端设置在所述食物加热腔内。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温度监控系统,所述温度监控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炉头设有一电子火力调节阀,所述电子火力调节阀连接所述温度监控系统。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3647038SQ20132069422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李兴文, 孙倩倩 申请人: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