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564阅读:26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包括:一用于泡茶的茶壶、用于支撑茶壶的茶座以及放置于茶壶正下方用于接茶的茶杯,所述的茶壶底部形成有一壶嘴,茶壶和茶杯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自动出水结构,该自动出水结构包括:安装于壶嘴中的密封环、用于堵塞壶嘴出水口的钢珠以及设置于茶杯上的磁性件,所述的茶杯放置于茶壶下方,该磁性件位于壶嘴的侧面与钢珠相互吸引,令钢珠脱离壶嘴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有自动出水结构,实现自动倒茶的功能,使喝茶更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艺术,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茶座的本体可以制造成各种形状,更加美观。
【专利说明】—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特指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
【背景技术】:
[0002]中国的传统茶艺以俭、清、和、静作为饮茶箴言,茶艺用具至少包括有:茶壶、茶杯和杯子。茶壶是泡茶之用,茶叶和开水在茶壶中浸泡,再把泡好的茶经过过滤网倒入茶杯中,再分别与各个杯子中倒茶。传统的茶具都是先经过茶壶泡茶,当茶叶在开水用浸泡一段时间后,手工地把茶经过过滤网倒入茶杯中。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在茶壶中泡好的茶可自动地倒入茶杯中,使喝茶更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艺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包括:一用于泡茶的茶壶、用于支撑茶壶的茶座以及放置于茶壶正下方用于接茶的茶杯,所述的茶壶底部形成有一壶嘴,茶壶和茶杯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自动出水结构,该自动出水结构包括:安装于壶嘴中的密封环、用于堵塞壶嘴出水口的钢珠以及设置于茶杯上的磁性件,所述的茶杯放置于茶壶下方,该磁性件位于壶嘴的侧面与钢珠相互吸引,令钢珠脱离壶嘴的出水口。
[000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茶壶包括一杯状主体以及一壶盖,于杯状主体下方成型有所述的壶嘴,于壶嘴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环,钢珠上套设有一与密封环配合的密封圈。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杯状主体和壶嘴相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茶杯具有一用于接茶的主体以及一握柄,磁性件安装于该握柄上,且磁性件和握柄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体于与握柄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便于倒茶的茶嘴。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茶座包括一本体,本体向外设置有用于支撑茶壶的茶托,于茶托下方形成有用于放置茶杯的面板。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茶托底部形成有出水口,茶壶支撑于茶托上,茶壶的茶嘴插入茶托中并与茶托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茶托上设置有指示标识,该指示标识与磁性件对应配合,指示茶杯的正确安装方位。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磁性件为:磁铁。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子。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有自动出水结构,实现自动倒茶的功能,使喝茶更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艺术,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茶座的本体可以制造成各种形状,更加美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茶壶杯状主体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一;
[0019]图5是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二。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I茶壶11壶嘴12杯状主体13壶盖
[0022]14过滤网2茶座21茶托211指示标识
[0023]22出水口23面板3茶杯31主体
[0024]32握柄40密封环41钢珠411密封圈
[0025]42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7]见图1-5,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包括:一用于泡茶的茶壶1、用于支撑茶壶I的茶座2、放置于茶壶I正下方用于接茶的茶杯3以及茶杯。茶壶I安装于茶座2上,茶壶I底部形成有一壶嘴11,茶壶I和茶杯3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自动出水结构,通过该自动出水结构使茶壶I自动出水至茶杯中。
[0028]具体而言,所述的茶座2包括一本体,本体向外设置有用于支撑茶壶I的茶托21,于茶托21下方形成有用于放置茶杯3的面板23。所述的茶壶I包括一杯状主体12以及一壶盖13,于杯状主体12下方成型有所述的壶嘴11。茶托21底部形成有出水口 22,茶壶I支撑于茶托21上,茶壶I的茶嘴11插入茶托21中并与茶托21的出水口 22连通。所述的茶杯3具有一用于接茶的主体31以及一握柄32,主体31于与握柄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便于倒茶的茶嘴。
[0029]所述的自动出水结构包括:安装于壶嘴11中的密封环40、用于堵塞壶嘴11出水口的钢珠41以及设置于茶杯3上的磁性件42,茶杯3放置于茶壶I下方时,该磁性件42位于壶嘴11的侧面与钢珠41相互吸引,令钢珠41脱离壶嘴11的出水口。于壶嘴11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环40,钢珠41上套设有一与密封环40配合的密封圈411,钢珠41堵塞壶嘴11的出水口时,通过密封环40和密封圈411的配合,对壶嘴11的出水口进行密闭。磁性件42安装于握柄32上,且磁性件42和握柄3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该磁性件42为磁铁。
[0030]所述的杯状主体12和壶嘴11相接处设置有过滤网14。茶托21上设置有指示标识211,该指示标识211与磁性件42对应配合,指示茶杯3的正确安装方位。
[0031]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方法及使用原理如下:
[0032]首现,茶壶I安装于茶座2的茶托21上,往茶壶I中放入茶叶以及倒入开水。见图4所示,在水的压力作用下,钢珠41被往壶嘴11的出水口方向下压,加上壶嘴11上的密封环40以及港纸41上的密封圈411的密封作用下,水不能从壶嘴11往下流。见图5所示,当茶泡好以后,把茶杯3放置于茶座2的面板23上,把茶杯3的磁铁对准茶托21上的指示标识211,如此确认茶杯3的安装方向以及角度,在茶杯3安装完毕后,磁铁对钢珠41的吸引力使钢珠41克服水的压力向磁铁方向移动,从而使壶嘴11的出水口开启,茶沿壶嘴11流出,经过茶托21的出水口 22沿箭头方向下流至茶杯3中。当茶杯3移开的过程中,钢珠41受到的磁铁的吸引力减小,茶杯3移开后,钢珠在自身重力以及水的压力作用下复位,继续对壶嘴11的出水口进行堵塞,使茶壶I中的茶无法流出,如此来完成该茶具组合的自动出水功能。另外,在茶壶I中设置的过滤网14用于隔离泡茶是的茶渣,防止茶渣堵塞茶壶11的出水口。
[0033]茶杯3移开后,手握茶杯3的握柄32进行斟茶,斟茶完成后可再按照上述方法往茶杯3中注入已泡好的茶,使用简单、方便。
[0034]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包括:一用于泡茶的茶壶(I)、用于支撑茶壶(I)的茶座(2)以及放置于茶壶(I)正下方用于接茶的茶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I)底部形成有一壶嘴(11),茶壶(I)和茶杯(3 )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自动出水结构,该自动出水结构包括:安装于壶嘴(11)中的密封环(40)、用于堵塞壶嘴(11)出水口的钢珠(41)以及设置于茶杯(3 )上的磁性件(42 ),所述的茶杯(3 )放置于茶壶(I)下方,该磁性件(42 )位于壶嘴(11)的侧面与钢珠(41)相互吸引,令钢珠(41)脱离壶嘴(11)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I)包括一杯状主体(12)以及一壶盖(13),于杯状主体(12)下方成型有所述的壶嘴(11),于壶嘴(11)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环(40),钢珠(41)上套设有一与密封环(40 )配合的密封圈(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状主体(12)和壶嘴(11)相接处设置有过滤网(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杯(3)具有一用于接茶的主体(31)以及一握柄(32),磁性件(42)安装于该握柄(32)上,且磁性件(42)和握柄(3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31)于与握柄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便于倒茶的茶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座(2)包括一本体,本体向外设置有用于支撑茶壶(I)的茶托(21),于茶托(21)下方形成有用于放置茶杯(3)的面板(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托(21)底部形成有出水口(22),茶壶(I)支撑于茶托(21)上,茶壶(I)的茶嘴(11)插入茶托(21)中并与茶托(21)的出水口(22)连通;所述的茶托(21)上设置有指示标识(211),该指示标识(211)与磁性件(42)对应配合,指示茶杯(3)的正确安装方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件(42)为: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出水的茶具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子。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3646958SQ20132070074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陈志麟 申请人:陈志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移动] 2018年04月30日 13:47
    求购电话是多少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