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63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了筷子和勺子功能且便于使用的筷子。该种筷子,包括筷部和勺部,其中,所述筷部包括有两根筷杆,所述两根筷杆的前部交叉连接在一起,连接处设有固定件,所述两根筷杆在固定件前的短段为夹物段,所述两根筷杆在固定件后的长段为手持段,所述手持段的两根筷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勺部包括有勺头和勺柄,所述勺头和勺柄连接为一体;所述夹物段闭合时,所述勺部通过勺柄套插在夹物段上。所述夹物段的两根筷杆内侧分别还设有筷凹齿和筷凸齿。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功能多样,便于携带、非常适宜不会使用筷子的外国人和孩子训练使用。
【专利说明】—种便于使用的核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了筷子和勺子功能且便于使用的筷子。
【背景技术】
[0002]筷子作为东亚国家最主要的就餐用具,是东方国家饮食文化的核心之一。但是,筷子自诞生以来,其使用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掌握自如,这往往令初学者头痛不已。随着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餐饮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国外学习使用筷子的人越来越多,如何使初学者能比较快速的掌握使用筷子的技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人群。
[0003]另外,勺子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餐具,在就餐过程中往往也必不可少。在家中各种餐具一般都是单独设置,以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用途。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不断增多,食客们使用餐馆中的筷子和勺子,往往是经多人反复使用,不太卫生,如果消毒不彻底,还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如果在餐馆中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勺子,又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和“白色污染”,况且有些一次性筷子和勺子本身也存在卫生质量问题。而且人们在外出旅游、野炊时,不太可能随身携带很多餐具。
[0004]因此,如何寻找一种便于初学者能迅速掌握、且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新型筷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综合了筷子和勺子功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初学者不能迅速熟练使用筷子,且携带不方便、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包括筷部和勺部,其中,所述筷部包括有两根筷杆,所述两根筷杆的前部交叉连接在一起,连接处设有固定件,所述两根筷杆在固定件前的短段为夹物段,所述两根筷杆在固定件后的长段为手持段,所述手持段的两根筷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勺部包括有勺头和勺柄,所述勺头和勺柄连接为一体;所述夹物段能够分开或者闭合,当所述夹物段闭合时,所述勺部通过勺柄套插在夹物段上。
[0008]优选地,所述夹物段的两根筷杆内侧分别设有筷凹齿和筷凸齿,所述筷凹齿和筷凸齿的形状相配合。更优地,所述筷凹齿和筷凸齿相配合的形状呈凹凸状。最优地,所述筷凹齿和筷凸齿相配合的凹凸形状为尖齿状。
[0009]优选地,这里所述的筷凹齿和筷凸齿形状相配合具体是指筷凹齿和筷凸齿上的凹凸形状相吻合,在夹物段的两根筷杆闭合后,呈一个完整的长方体。
[0010]优选地,所述勺部的勺柄中空,所述勺柄末端设有勺插口。
[0011 ] 优选地,所述勺插口的形状与所述夹物段闭合后形状相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勺插口与夹物段闭合后形状相配合具体是指将勺插口对准夹物段闭合后的筷杆顶端插入后,两者呈一个完整、牢固的整体。
[0013]优选地,所述手持段设有的弹簧是可拆卸式。
[0014]优选地,所述手持段拆卸弹簧后,手持段的两根筷杆闭合为一体。
[0015]优选地,所述勺部通过勺插口插入筷部的夹物段闭合后的筷杆顶端,组合成一把勺子。
[00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在夹物段设有凹凸齿,便于夹取食物,能够让初学者迅速熟练使用筷子,非常适宜不会使用筷子的外国人和孩子训练使用。
[0018]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还可以组合为勺子,功能多样,便于携带、非常适合外出、旅行等使用。
[0019]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为勺子时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使用的筷子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勺子插件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I 筷部
[0025]2 勺部
[0026]3手持段
[0027]4夹物段
[0028]5 筷杆
[0029]6固定件
[0030]7筷凹齿
[0031]8筷凸齿
[0032]9 弹簧
[0033]10 勺插口
[0034]11 勺柄
[0035]12 勺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7]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包括筷部I和勺部2,其中,所述筷部I包括有两根筷杆5,所述两根筷杆5的前部交叉连接在一起,连接处设有固定件6,所述两根筷杆5在固定件6前的短段为夹物段4,所述两根筷杆5在固定件6后的长段为手持段3,所述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之间设有弹簧9 ;所述勺部2包括有勺头12和勺柄11,所述勺头12和勺柄11连接为一体;所述夹物段4能够分开或者闭合,当所述夹物段4闭合时,所述勺部2通过勺柄套插在夹物段4上。
[0039]所述夹物段4的两根筷杆内侧分别设有筷凹齿7和筷凸齿8,两者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勺柄11末端设有勺插口 10,所述勺插口 10的形状与所述夹物段4闭合后形状相配合。所述手持段3设有的弹簧9是可拆卸式,拆卸弹簧9后,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闭合为一体。
[004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如下:
[0041]首先,本实用新型作为筷子使用时,如图2所示,用手握住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将夹物段4的两根筷杆对准需要夹取得食物,利用弹簧9的伸缩弹性,用手向内捏紧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从而使夹物段4的两根筷杆呈闭合趋势,夹住食物,放入口中进食。同理,重复进行该步骤,能够使初学者快速掌握筷子的用法,实现进食的目的。
[0042]其次,本实用新型作为勺子使用时,将图2所示的筷部I中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之间的弹簧9拆卸下,放置在一边,同时使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闭合为一体。然后,将夹物段4的两根筷杆也闭合为一体。取出图3所示的勺部2,将勺插口 10对准夹物段4闭合后的筷杆顶端插入,使筷部I和勺部2合并成如图1所示的一把勺子,用于喝汤等进食目的。
[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具有筷子和勺子功能的便于使用的筷子,该筷子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携带,还可以组合为勺子、功能多样,非常适合初学者和外出、旅行的人们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非常高的产业利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004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筷部(I)和勺部(2),其中,所述筷部(I)包括有两根筷杆(5 ),所述两根筷杆(5 )的前部交叉连接在一起,连接处设有固定件(6 ),所述两根筷杆(5 )在固定件(6 )前的短段为夹物段(4 ),所述两根筷杆(5 )在固定件(6 )后的长段为手持段(3),所述手持段(3)的两根筷杆之间设有弹簧(9);所述勺部(2)包括有勺头(12)和勺柄(11),所述勺头(12)和勺柄(11)连接为一体;所述夹物段(4)能够分开或者闭合,当所述夹物段(4)闭合时,所述勺部(2)通过勺柄套插在夹物段(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物段(4)的两根筷杆内侧分别设有筷凹齿(7)和筷凸齿(8),所述筷凹齿(7)和筷凸齿(8)的形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勺部(2)的勺柄(11)中空,所述勺柄(11)末端设有勺插口( 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勺插口(10)的形状与所述夹物段(4)闭合后形状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段(3)设有的弹簧(9)是可拆卸式。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3662455SQ20132070490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童晓宇 申请人:上海市浦兴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