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排水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排水拖把桶,包括桶体,其中,所述桶体的底部或者侧壁上设置在排水孔;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水孔内的放水塞,以及用于控制放水塞打开或关闭杠杆把手。其通过在桶底底部设置排水口,以及设置控制排水口开闭的排水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拖把桶内的洗涤水排出,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专利说明】一种易排水拖把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排水拖把桶。
【背景技术】
[0002]拖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长使用的清洁工具,在拖把使用后或使用过程中,需要洗涤干净之后才能再次使用,通常做法是在水池里边进行拖把的清洗,由于拖把比较脏,上述拖把的洗涤方式通常需要一个专用的洗涤水池,但是由于建筑结构的问题,大部分家庭里边都不具备单独洗涤拖把的水池,一般会在盥洗水池内进行拖把的洗涤,但会对盥洗水池的卫生情况造成影响。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洗涤拖把的拖把桶,其具有洗涤、甩干拖把的功能,给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拖把桶内存放的洗涤水较多,且拖把桶不具备排水设备。因此,在排放拖把桶内的洗涤水时,需要将拖把桶倾斜,才能使拖把桶内的洗涤水排出,给用户增加了额外的体力劳动。
[0004]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具有排水装置的拖把桶,可以方便用户将拖把桶内的水排出。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易排水拖把桶,通过排水装置,能够实现方便、快捷的将拖把桶内的洗涤水排出。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易排水拖把桶,包括桶体,其中,所述桶体的底部或者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
[0008]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水孔内的放水塞,以及用于控制放水塞打开或关闭的杠杆把手。
[0009]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杠杆把手与放水塞通过连接杆连接。
[0010]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杠杆把手包括把手;
[0011]排水装置还包括套设在连接杆外部的限位装置;
[0012]所述把手与连接杆通过转轴铰接,设置在把手上的凸部与限位装置接触构成杠杆把手的支点来控制连接杆的上下运动。
[0013]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装置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
[0014]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部为设置在把手中部的凸起结构。
[0015]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部由两个与把手固定连接的侧壁组成,所述侧壁靠近把手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内的转轴与两侧壁铰接。
[0016]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两侧壁之间,并且连接杆的顶端与把手和侧壁连接端之间具有把手的运动的空间。
[0017]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一端与桶体底部相连,其另一端与桶体上部相连,且保护套上开设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进水口。
[0018]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在桶体上部。
[0019]作为上述拖把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为栅格状结构。
[0020]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排水拖把桶,其通过在桶底底部设置排水口,以及设置控制排水口开闭的排水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拖把桶内的洗涤水排出,给用户带来了便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易排水拖把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水装置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杠杆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易排水拖把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6]1:桶体;2:排水装置;
[0027]11:排水孔;
[0028]21:放水塞;22:杠杆把手;23:连接杆;24:限位装置;25:保护套;
[0029]221:把手;222: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1]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易排水拖把桶,包括桶体1,其中,桶体I的底部或者侧壁上设置在排水孔11。该拖把桶还包括排水装置2,排水装置2包括设置在排水孔11内的放水塞21,以及用于控制放水塞21的打开或关闭的杠杆把手22。其中,杠杆把手22的一%5与放水塞21绞接。
[0032]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上述排水孔11设置在桶体I的底部。
[0033]如图2至4所示,杠杆把手22与放水塞21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杠杆把手22与放水塞21通过连接杆23连接。杠杆把手22包括把手221,排水装置还包括套设在连接杆23外部的限位装置24,把手221与连接杆23通过转轴铰接,设置在把手221上的凸部与限位装置24接触构成杠杆把手的支点来控制连接杆23的上下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通过把手221使连接杆23上下运动利用的是杠杆原理,设置在把手221上的凸部相当于杠杆的一个支点。
[0034]限位装置24内设置有弹簧(未示出),该弹簧的一端与限位装置24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杆23连接。当连接杆23在把手221的作用下上升时,排水孔11被打开,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松开把手221,连接杆23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降,同时会带动放水塞21下降关闭排水孔11。
[0035]在此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凸部的结构形式,凸部为设置在把手中部的凸起结构(未示出)。通过按压把手221,凸起结构会与限位装置24接触并形成杠杆把手22的一个支点,进而使连接杆23向上运动。当然凸起结构也可以设置在限位装置24上。[0036]在此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凸部的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凸部由两个与把手221固定连接的侧壁222组成,侧壁222靠近把手22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杆23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内的转轴与两侧壁222铰接。
[0037]作为优选的,连接杆23设置在两侧壁222之间,并且连接杆23的顶端与把手221和侧壁222连接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可以为把手221的摆动提供运动的空间。此种把手221的结构形式,通过侧壁222的自由端与限位装置23相接触形成杠杆把手22的一个支点,使连接杆向上运动,进而使放水塞21与排水孔11脱离。放水完毕之后,搬动把手221,连接杆23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下降,进而使放水塞21关闭排水孔11。
[0038]连接杆23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25,该保护套25的一端与桶体I底部相连,其另一端与桶体I上部相连,且保护套25上开设置有与排水孔11连通的进水口 251。该进水口251为栅格状结构,可以对污物(如头发)形成阻挡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止排水孔11被阻塞。
[0039]作为优选的,限位装置24固定在桶体I上部。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限位装置,可以在桶体I上开设阶梯孔,来实现限位装置24的功能。
[004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易排水拖把桶,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I)的底部或者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11); 还包括排水装置(2 ),所述排水装置(2 )包括设置在排水孔(11)内的放水塞(21),以及用于控制放水塞(21)打开或关闭的杠杆把手(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把手(22)与放水塞(21)通过连接杆(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把手(22)包括把手(221); 排水装置(2 )还包括套设在连接杆(23 )外部的限位装置(24); 所述把手(221)与连接杆(23)通过转轴铰接,设置在把手(221)上的凸部与限位装置(24)接触构成杠杆把手(22)的支点来控制连接杆(23)的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4)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装置(24)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杆(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设置在把手(221)中部的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由两个与把手(221)固定连接的侧壁(222)组成,所述侧壁(222)靠近把手(22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23 )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内的转轴与两侧壁(222 )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3)设置在两侧壁(222)之间,并且连接杆(23)的顶端与把手(221)和侧壁(222)连接端之间具有把手(221)的运动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3)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25),所述保护套(25)的一端与桶体(I)底部相连,其另一端与桶体(I)上部相连,且保护套(25 )上开设置有与排水孔(11)连通的进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4)固定在桶体(I)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易排水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为栅格状结构。
【文档编号】A47L13/50GK203647278SQ20132071726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任永海 申请人:任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