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56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茶水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水杯,包括顶端开口的杯体和用于密封杯体顶端开口的杯盖,杯盖靠一侧处设有茶水出口,杯盖远离茶水出口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泡饮物的腔室,腔室底面设有带网孔的过滤板。本实用新型在杯盖内壁设有腔室,腔室底面设过滤板,当过滤板搭扣封闭住腔室时,将茶水杯倒置,杯体内的水即浸泡着茶叶或参片等泡饮物,当浸泡时间达到消费者要求,再将茶水杯恢复杯盖朝上放置,泡饮物即与水分离,饮用茶水时,泡饮物与茶水分离而不会进入使用者嘴中,茶水也不会再浸泡泡饮物,可有效控制茶水浓度。而当将过滤板搭扣于杯盖另一侧时,腔室与杯体内部直接连通,泡饮物均直接浸泡于水中,过滤板起过滤作用,有效避免泡饮物进入使用者嘴中。
【专利说明】茶水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水杯。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茶水杯不具有将茶叶、参片等泡饮物与水分隔开来的结构设计及功能,泡饮物漂浮于水面或悬浮在水中,饮茶时泡饮物很容易进入饮用者的嘴中。为此,业界推出了一种可过滤泡饮物的茶水杯,其在杯体内设有一过滤网,泡饮物放置于该过滤网下的杯体内,加水即可浸泡住泡饮物。但是,将过滤网固定在杯体内相对麻烦,而且在使用者泡茶时,将过滤网从杯体中取出的操作也多有不便。此外,在整个饮茶过程中,泡饮物始终浸泡在水中,茶水相对较浓,这对于一些喜好清淡茶水的消费者来说就不太适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水杯,其使用操作方便,且可以有效避免泡饮物进入使用者嘴中。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水杯,包括顶端开口的杯体和用于密封杯体顶端开口的杯盖,所述杯盖的靠一侧处设有茶水出口,所述杯盖远离所述茶水出口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容置泡饮物的腔室,所述腔室底面设有带有网孔的过滤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第一侧缘枢接于腔室的侧壁底缘,且与第一侧缘相对的第二侧缘设有朝向过滤板的一侧面外部凸伸而成的第一卡扣部,而腔室的相应侧壁底缘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配合而固定过滤板的第二卡扣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缘还设有朝向过滤板的另一侧面外部凸伸而成的第三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分别位于过滤板的两侧面,而腔室的相应侧壁底缘处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配合而固定过滤板的第四卡扣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及第三卡扣部为凸钩,而所述第二卡扣部及第四卡扣部为凸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底面还设有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的提把。
[0009]进一步地,杯盖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所述茶水出口的密封塞。
[0010]进一步地,所述杯盖包括侧围板、设置于侧围板内部的内盖和设于侧围板外部的外盖,所述茶水出口贯穿所述内盖,所述腔室设置于内盖的内侧壁上,而所述密封塞设计于所述外盖内壁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盖的一侧枢接于侧围板上,而侧围板在与外盖枢接部位相对的另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外盖锁固于侧围板上的锁固组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锁固组件包括中部借助于枢轴枢设于侧围板外壁上且顶端设有勾扣部的锁扣片以及被压缩设置于锁扣片的底部与侧围板外壁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产生弹力向外顶推锁扣片的底部从而使锁扣片顶部的勾扣部与设在外盖上的卡钩相扣合而锁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锁扣片外侧还设有一滑锁片,所述滑锁片中部两侧分别向锁扣片方向凸伸形成从两侧包住锁扣片的枢耳,所述枢耳上设有供枢轴穿过的长形滑槽,所述长形滑槽呈花生壳形,即两端的宽度与枢轴外径相匹配而中部形成宽度稍小于枢轴外径且可在枢轴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便枢轴通过的细颈部,所述滑锁片的底端还设有向侧围板方向凸出的抵顶片,所述侧围板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抵顶片相互抵顶以避免锁扣片在被误触压时而旋转解除锁定的凸台。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杯盖内壁设有用于容置茶叶、参片等泡饮物的腔室,所述腔室底面设有带有网孔的过滤板,在使用时,当过滤板为搭扣封闭住腔室的状态时,先将整个茶水杯倒置,即可使杯体内的水浸泡着茶叶或参片等泡饮物,浸泡时间由消费者自由掌握,当浸泡时间达到消费者要求,即再将茶水杯恢复杯盖朝上放置,此时,泡饮物和水即会分离,而且,由于茶水出口和腔室分别位于杯盖相对的两侧处,在饮用杯体内的茶水时,泡饮物与茶水是分离的而不会进入使用者嘴中,而且茶水也不会再浸泡泡饮物,从而有效控制了茶水浓度。
[0015]此外,当将过滤板搭扣于杯盖的另一侧时,腔室与杯体内部直接连通,泡饮物均直接浸泡于水中,但是由于过滤板起到了很好的过滤作用,仍然可以有效避免泡饮物进入使用者的嘴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的外盖盖上时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的外盖打开时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分解状态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的外盖盖上时的纵截面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的外盖打开时的纵截面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的杯盖翻转后底朝上的立体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第二实施例的过滤板搭扣在一侧时的杯盖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茶水杯第二实施例的过滤板搭扣在另一侧时的杯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水杯,包括顶端开口的杯体I和用于密封杯体I顶端开口的杯盖2。
[0026]所述杯体I整体呈长筒状,为提升其保温性能,可以采用真空夹层的双层壁结构的杯壁。
[0027]结合参考图3?图6所示,所述杯盖2内侧设有用于容置茶叶、参片等泡饮物的腔室23,所述腔室23底面设有带有网孔240的过滤板24。优选地,所述过滤板24的第一侧缘枢接于腔室23的侧壁底缘,且与第一侧缘相对的第二侧缘设有第一卡扣部242,而腔室23的相应侧壁底缘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242相配合而固定过滤板24的第二卡扣部230。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部242为凸钩,而所述第二卡扣部230为凸块。
[0028]在所述过滤板24的底面还设有提把244,从而可以方便地对过滤板24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
[0029]杯盖2上设有位于腔室21之外的茶水出口 25以及用于密封所述茶水出口 25的密封塞26。优选地,所述过滤板24靠近茶水出口 25的一端高于远离茶水出口 25的一端,而使过滤板24呈倾斜状,采用这样设计,在倒出茶水时,可有效避免茶水再次浸泡到腔室23内的泡饮物。
[0030]在如图2?图5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杯盖2包括侧围板20、内盖21和外盖22,所述茶水出口 25贯穿所述内盖21,所述腔室23设置于内盖21的内侧壁上,而所述密封塞26设计于所述外盖22内壁上。此外,所述外盖22的一侧枢接于侧围板20上,而侧围板20在与外盖22枢接部位相对的另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外盖22锁固于侧围板20上的锁固组件。
[0031]如图3?图5所示,所述锁固组件包括中部借助于枢轴273枢设于侧围板20外壁上且顶端设有勾扣部270的锁扣片271以及被压缩设置于锁扣片271的底部与侧围板20外壁之间的弹性件272,所述弹性件272被压缩产生弹力向外顶推锁扣片271的底部从而使锁扣片271顶部的勾扣部270扣合于外盖22上对应的卡钩220上而锁定所述外盖22。
[0032]所述锁扣片271外侧还设有一与锁扣片271大体上平行贴合的滑锁片28,所述滑锁片28中部两侧分别向锁扣片271方向凸伸形成从两侧包住锁扣片271的枢耳280,所述枢耳280上设有供枢轴273穿过的长形滑槽282,所述长形滑槽282呈花生壳形,即两端的宽度与枢轴273外径相匹配而中部形成宽度稍小于枢轴273外径且可在枢轴273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便枢轴273通过的细颈部(图未标示),所述滑锁片28的底端还设有向侧围板20方向凸出的抵顶片286,所述侧围板20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抵顶片286相互抵顶以避免锁扣片271在被误触压时而旋转解除锁定的凸台200。
[003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取下杯盖2打开过滤板24向腔室23内装入茶叶、参片等泡饮物,再扣好过滤板24,然后再向杯体I内倒入水,再通过锁扣组件将杯盖2密封盖于杯体I上,滑扣片28以其枢耳280长形滑槽282顶部空间与枢轴273配合,滑扣片28底端的抵顶片抵顶于侧围板20上的凸台200上,此时,即使滑扣片28、锁扣片271受到外力向内的按压,也不会绕枢轴273旋转,从而保障杯盖2始终被锁固而不会被打开,然后即可将整个茶水杯倒置,使杯体I内的水浸泡着泡饮物,浸泡时间由消费者自由掌握,当浸泡时间达到消费者要求,即再将茶水杯恢复杯盖2朝上放置,此时,泡饮物和水即会分离,从而有效控制了茶水浓度。需要饮茶时,只需先向上推滑扣片28,使滑扣片28沿锁扣片271外表面向上滑动,迫使长形滑槽282中部的细颈部弹性形变,从而使枢轴273进入长形滑槽282的底部空间内,此时,抵顶片286与凸台200错位,再向内按压滑扣片28底部,即可克服弹性件272的弹力使锁扣片271绕其中部的枢轴273旋转,锁扣片271顶部的勾扣部270即和外盖22上的卡钩220相互脱离,从而可再打开外盖22,密封塞26也就相应从茶水出口 25中脱离出来,即可倒出茶水饮用。
[0034]而如图7及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板24的第二侧缘还设有朝向过滤板24的另一侧面外部凸伸而成的第三卡扣部243,第一卡扣部242与第三卡扣部243分别位于过滤板24的两侧面。腔室的相应侧壁底缘处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243部相配合而固定过滤板24的第四卡扣部232。如图7所示,过滤板24搭扣在腔室23 —侧的侧壁上,杯内的茶水可直接通过茶水出口 25流出,此时腔室23内的泡饮物不会与茶水接触。而如图8所示,当过滤板24搭扣在另一侧时,此时过滤板24则用于在使用者在喝水时过滤泡在水中的泡饮物或参片,避免茶叶或参片随茶水通过茶水出口 25进入使用者的嘴里。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可以不再设置独立的提把244,而可将对应的第一卡扣部242或第三卡扣部243作为提把使用,具体地,如图7所示,当第一^^扣部242起卡扣固定过滤板24的作用时,则利用与第一卡扣部242不在过滤板同一侧的第三卡扣部243作为提把,反之,如图8所示,当第三卡扣部243起卡扣固定过滤板24的作用时,则利用第一^^扣部242作为提把。
[00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茶水杯,包括顶端开口的杯体和用于密封杯体顶端开口的杯盖,所述杯盖的靠一侧处设有茶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远离所述茶水出口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容置泡饮物的腔室,所述腔室底面设有带有网孔的过滤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的第一侧缘枢接于腔室的侧壁底缘,且与第一侧缘相对的第二侧缘设有朝向过滤板的一侧面外部凸伸而成的第一卡扣部,而腔室的相应侧壁底缘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配合而固定过滤板的第二卡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还设有朝向过滤板的另一侧面外部凸伸而成的第三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分别位于过滤板的两侧面,而杯盖的相应侧壁底缘处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配合而固定过滤板的第四卡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及第三卡扣部为凸钩,而所述第二卡扣部及第四卡扣部为凸块。
5.如权利要求广2中任一项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的底面还设有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的提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杯盖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所述茶水出口的密封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侧围板、设置于侧围板内部的内盖和设于侧围板外部的外盖,所述茶水出口贯穿所述内盖,所述腔室设置于内盖的内侧壁上,而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外盖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一侧枢接于侧围板上,而侧围板在与外盖枢接部位相对的另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外盖锁固于侧围板上的锁固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括中部借助于枢轴枢设于侧围板外壁上且顶端设有勾扣部的锁扣片以及被压缩设置于锁扣片的底部与侧围板外壁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产生弹力向外顶推锁扣片的底部从而使锁扣片顶部的勾扣部与设在外盖上的卡钩相扣合而锁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片外侧还设有一滑锁片,所述滑锁片中部两侧分别向锁扣片方向凸伸形成从两侧包住锁扣片的枢耳,所述枢耳上设有供枢轴穿过的长形滑槽,所述长形滑槽呈花生壳形,即两端的宽度与枢轴外径相匹配而中部形成宽度稍小于枢轴外径且可在枢轴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便枢轴通过的细颈部,所述滑锁片的底端还设有向侧围板方向凸出的抵顶片,所述侧围板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抵顶片相互抵顶以避免锁扣片在被误触压时而旋转解除锁定的凸台。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3735910SQ201320749688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鲍洁钧 申请人:飞腾创意工作室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