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650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包括由扫帚杆和底部设置有扫帚毛的扫帚头组成的扫帚和由簸箕铲和簸箕杆组成的簸箕,还包括固定在门后的板状装置,所述板状装置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放扫帚杆和簸箕杆的卡件,所述扫帚杆和簸箕杆分别卡放在对应的卡件内,且在位于卡件上方的扫帚杆部分和簸箕杆部分分别设置有止挡部;所述簸箕铲和簸箕杆旋转连接,且簸箕铲与簸箕杆的相对旋转角度为90度,所述簸箕杆卡放在卡件内时,簸箕铲正好旋转90度与簸箕杆以及门背平行。本实用新型能够挂放在门后,收纳在门后的三角空间内,既有效地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而且解决了扫帚和簸箕的收纳问题。
【专利说明】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扫帚和簸箕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扫用具,通常扫帚的寿命取决于其头部,一旦头部达到使用极限则无法使用,需要更换,而当其头部达到使用极限,其杆部仍然完好,以往的扫帚把头部和杆部设计成一体,当头部达到使用极限后,只能整体丢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另外,一般扫帚和簸箕在使用后被随意靠放在屋子的角落里,显得比较凌乱,并且占用地面空间。一般的屋子里当门打开后,门后都具有一个三角空间,通常这个三角空间里面由于空间有限,不会放置任何物品,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如果能够将扫帚和簸箕收纳在门后的三角空间内,既有效地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而且解决了扫帚和簸箕的收纳问题,一举两得。但是现有的撮箕由于其形状的限制,其占用空间相对较大,使得门后的三角空间无法容纳。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挂放在门后,收纳在门后的三角空间内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包括由扫帚杆和底部设置有扫帚毛的扫帚头组成的扫帚和由簸箕铲和簸箕杆组成的簸箕,还包括固定在门后的板状装置,所述板状装置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放扫帚杆和簸箕杆的卡件,所述扫帚杆和簸箕杆分别卡放在对应的卡件内,且在位于卡件上方的扫帚杆部分和簸箕杆部分分别设置有止挡部;所述簸箕铲和簸箕杆旋转连接,且簸箕铲与簸箕杆的相对旋转角度为90度,所述簸箕杆卡放在卡件内时,簸箕铲正好旋转90度与簸箕杆以及门背平行。
[0005]作为优选,所述板状装置通过粘接、螺钉连接或者吸盘连接等方式固定在门后。
[0006]作为优选,所述扫帚头的一端顶部与扫帚杆的下端连接固定,使扫帚与簸箕卡放在卡件内后,扫帚头正好位于簸箕铲的正上方。
[0007]作为优选,所述扫帚头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形状大小匹配的可拆件,所述扫帚毛固定在该可拆件的底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可拆件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扫帚头的底部设置有卡紧该卡块的卡套。
[0009]作为优选,所述卡块为两个,分别位于可拆件的两端,所述卡套为两个,分别对应两个卡块,两个卡块从同一方向卡入两个卡套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簸箕杆和扫帚杆均为伸缩式套管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簸箕杆和扫帚杆均采用空心金属管制成,所述扫帚头、簸箕铲和板状装置均采用塑料制成。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固定在门后的板状装置卡放扫帚和簸箕,簸箕的簸箕杆与簸箕铲采用90度旋转连接结构,可以旋转簸箕铲与簸箕杆达到平行的角度,使得簸箕在挂上门后,保证簸箕铲能够完全容纳在门与墙体之间的区域,不会对门的正常开关造成任何阻碍,从而解决了现有了扫帚和簸箕收纳占用地方和放置杂乱的问题,并且有效地利用了门后空余的三角空间。将扫帚毛与扫帚头设置成可以拆卸的结构,在扫帚毛达到使用寿命后,可以对扫帚毛进行更换,避免了整体丢弃造成的材料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16]图4为实施例1中的簸箕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实施例2中拆开后的扫帚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实施例2中组合好的扫帚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包括由扫帚杆21和底部设置有扫帚毛23的扫帚头22组成的扫帚和由簸箕铲32和簸箕杆31组成的簸箕,所述簸箕杆31和扫帚杆21均为采用空心金属管制成的伸缩式套管结构。该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还包括固定在门I后的采用塑料制成的板状装置4,作为优选,所述板状装置4可以采用粘接、螺钉连接或者吸盘连接等方式固定在门I后。所述板状装置4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放扫帚杆21和簸箕杆31的卡件41,所述扫帚杆21和簸箕杆31均设置成圆形,两个卡件41分别由与扫帚杆21和簸箕杆31配合的圆环在一侧开口形成,两个卡件41的开口宽度分别比其卡放的扫帚杆21或簸箕杆31的直径小,卡件41由塑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使扫帚杆21和簸箕杆31可以顺畅地卡入,且卡入后不易从开口处脱出。
[0022]所述扫帚杆21和簸箕杆31分别卡放在对应的卡件41内,在位于卡件41上方和下方的扫帚杆21部分分别设置有止挡部,该止挡部为外径大于卡放扫帚杆21的卡件41的内径的圆环,在位于卡件41上方和下方的簸箕杆31部分也分别设置有止挡部,该止挡部为外径大于卡放簸箕杆31的卡件41的内径的圆环件。
[0023]所述簸箕铲32和簸箕杆31通过旋转件旋转连接,且将簸箕铲32与簸箕杆31的相对旋转角度限定为90度,在簸箕正常使用状态下,如图4所示,簸箕杆31相对簸箕铲32的底部垂直,为防止簸箕铲32在使用过程中相对簸箕杆31转动,在簸箕铲32与簸箕杆31之间的旋转件上设置定位结构;在收纳簸箕时,将簸箕杆31相对簸箕铲32旋转90度,使簸箕铲32的底部与簸箕杆31平行,然后将簸箕杆31卡放在卡件41内,此时簸箕铲32的底部正好与门I背平行。
[0024]所述扫帚头22的一端顶部与扫帚杆21的下端连接固定,使扫帚与簸箕卡放在卡件41内后,扫帚头22正好位于簸箕铲32的正上方,减少整体收纳的位置更紧凑合理。
[0025]如图5所示,将本实用新型收纳在门后时,正好容纳在门与墙体形成的三角区域内,不会对开门关门造成任何阻碍,并且使该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002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具有以下区别,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扫帚头22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形状大小匹配的可拆件24,所述扫帚毛23固定在该可拆件24的底部,所述可拆件24的顶部设置有卡块25,所述扫帚头22的底部设置有卡紧该卡块25的卡套26,所述卡块25为两个,分别位于可拆件24的两端,所述卡套26为两个,分别对应两个卡块25,两个卡块25从同一方向卡入两个卡套26内。该结构使扫帚毛23与扫帚头22之间实现可拆卸和更换,在扫帚毛23达到使用寿命后,可以进行更换,避免整体丢弃造成的材料浪费。
[00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可规定的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包括由扫帚杆和底部设置有扫帚毛的扫帚头组成的扫帚和由簸箕铲和簸箕杆组成的簸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门后的板状装置,所述板状装置上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放扫帚杆和簸箕杆的卡件,所述扫帚杆和簸箕杆分别卡放在对应的卡件内,且在位于卡件上方的扫帚杆部分和簸箕杆部分分别设置有止挡部;所述簸箕铲和簸箕杆旋转连接,且簸箕铲与簸箕杆的相对旋转角度为90度,所述簸箕杆卡放在卡件内时,簸箕铲正好旋转90度与簸箕杆以及门背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装置通过粘接、螺钉连接或者吸盘连接等方式固定在门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帚头的一端顶部与扫帚杆的下端连接固定,使扫帚与簸箕卡放在卡件内后,扫帚头正好位于簸箕铲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帚头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形状大小匹配的可拆件,所述扫帚毛固定在该可拆件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件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扫帚头的底部设置有卡紧该卡块的卡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为两个,分别位于可拆件的两端,所述卡套为两个,分别对应两个卡块,两个卡块从同一方向卡入两个卡套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条中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杆和扫帚杆均为伸缩式套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挂式扫帚簸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杆和扫帚杆均采用空心金属管制成,所述扫帚头、簸箕铲和板状装置均采用塑料制成。
【文档编号】A47L13/52GK203647262SQ20132081076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李敏遒 申请人:桂林俏天下家居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