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44982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油脂12~75%、氢氧化钠0.5~40%、大鲵体表黏液1~10%、脱腥大鲵油1~20%及水10~40%。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以定量的油脂、氢氧化钠、脱腥大鲵油及水为原料制造皂液;将皂液降温至25~95℃,加入定量的大鲵体表黏液,搅拌均匀;成型、干燥。具有显著抑制螨虫的效果,长期使用可以改善由螨虫引起的面部痤疮等问题。
【专利说明】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损坏皮肤且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肥皂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其基本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油脂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然后再经过盐析、洗涤、碱析、整理、添加香料、色素和助剂、成型及干燥等工艺。有的肥皂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某种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有一定功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46720.4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 “一种防蚊虫肥皂”,其配方主要组成按重量比为丙二醇12-20份、烷基醇酰胺10-15份、三乙醇胺8-16份、合成色素1-2份、合成香料2-4份、抗氧化剂2-5份、发泡剂5-8份,硬化剂2_5份,单甘脂15-18份,异丙酯25-35份。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48434.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防蚊蝇肥皂的组合物”,其配方主要组成按重量比为肉豆蘧皂18-20、月桂酸钾皂45-50、癸酸皂5-8、辛酸皂3-4、棕榈酸钠皂1-2.5、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13-15、拟除虫菊酯1.0-1.5、直链脂肪酸0.2-0.4等。
[0003]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至今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40余种,寄生在人体的螨虫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毛囊螨,也叫人蠕形螨;另一种叫皮脂腺蠕形螨,寄生在人面部的皮脂腺中。螨虫在皮肤里面吸取营养成分,刺激毛细血管以及细胞组织,弓丨向皮肤恶化,如加速细小皱纹的产生,加速黄褐斑、雀斑、黑斑等色素沉着,还可导致痤疮、皮肤粗糙、角质变厚、形成凹凸皮肤甚至可形成瘙痒症及酒糟鼻等。由于螨虫并非细菌,各种抗菌素对其并无抑制效果,目前对于治疗螨虫的方法主要是用硫磺皂或浓盐水擦洗患处。硫磺皂虽然治疗螨虫效果显著,但使用后会有皮肤紧绷的痛感,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蜕皮现象,一般只适合于油性皮肤且不可长期使用;浓盐水虽然对皮肤刺激性小,适用于各种性质的皮肤,但见效较慢。
[0004]大鲷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特产`,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珠江中上游及汉水上游的溪流中。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湖北、陕西及广西都建立了大量的大鲵驯养繁殖企业,仅湖南省就有大鲵驯养繁殖企业35家左右,年繁殖能力已达4飞万尾。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大鲵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成为一个关系大鲵产业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目前,已有利用大鲵的皮、骨、肉、油及黏液为原料制备低聚糖肽等保健品以及美容护肤品的相关报道,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34998.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鲵低聚糖肽、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是以具有抑菌活性的大鲵黏液为原料制备低聚糖肽,所得的低聚糖肽其相对湿度不大于10%,溶解度为I克/30毫升水,可做为活性物质加入到化妆品中,具有较好的相溶性,添加有大鲵低聚糖肽的化妆品有较强的抗紫外线作用。张佳婵在《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年5月第31卷第3期25-29页上登载了大鲵油的提取方法,并有报道大鲵油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治疗烫伤的特效药。[0005]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以大鲵黏液及大鲵油为原料制备抑制螨虫肥皂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损坏皮肤且可抑制螨虫的肥皂。
[0007]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油脂12~75%、氢氧化钠0.5~40%、大鲵体表黏液f 10%、脱腥大鲵油I~20%及水10~40%。
[0008]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以定量的油脂、氢氧化钠、脱腥大鲵油及水为原料制造皂液;
b.将皂液降温至25、5°C,加入定量的大鲵体表黏液,搅拌均匀;
c.成型、干燥。
[0009]本发明是将大鲵体表黏液及脱腥的大鲵油加入到油脂、氢氧化钠等基本成分中而制备的肥皂,具有显著抑制螨虫的效果,长期使用可以改善由螨虫引起的面部痤疮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以油脂、氢氧化钠、大鲵体表黏液、脱腥大鲵油及水为原料,各组分用量如下:油脂40%、氢氧化钠20%、大鲷体表黏液5%、脱腥大鲷油20%及水15%。
[0011]先将油脂、氢氧化钠、脱腥大鲵油及水按照普通制备肥皂工艺制备出皂液,然后将皂液降温至65°c,加入大鲵体表黏液,成型、干燥即可。
[0012]油脂及氢氧化钠与现有制备肥皂所用原料相同。
[0013]大鲵黏液是大鲵皮肤特有的分泌物质,利用塑胶刀片小心刮取,即可收集到大鲵体表黏液。
[0014]脱腥大鲵油是先采用张佳婵等登载在《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年5月第31卷第3期25-29页上的方法提取大鲵油,之后利用超临界丙烷、乙醇脱腥工艺进行脱腥。具体参数为:大鲵油填装量为15kg,工作温度120°C,工作压力15Mpa,萃取剂为110kg/h丙烷,10kg/h乙醇;丙烷、乙醇萃取时间均为30min。
[0015]实施例2:
以油脂、氢氧化钠、大鲵体表黏液、脱腥大鲵油及水为原料,各组分用量如下:油脂12%、氢氧化钠40%、大鲷体表黏液4%、脱腥大鲷油4%及水40%。
[0016]先将油脂、氢氧化钠、脱腥大鲵油及水按照普通制备肥皂工艺制备出皂液,然后将皂液降温至25°C,加入大鲵体表黏液,成型、干燥即可。
[0017]实施例3:
以油脂、氢氧化钠、大鲵体表黏液、脱腥大鲵油及水为原料,各组分用量如下:油脂60%、氢氧化钠2%、大鲷体表黏液10%、脱腥大鲷油10%及水18%。
[0018]先将油脂、氢氧化钠、脱腥大鲵油及水按照普通制备肥皂工艺制备出皂液,然后将皂液降温至95°C,加入大鲵体表黏 液,成型、干燥即可。[0019]实验一:
利用透明胶带粘贴法从自愿者面部获得毛囊螨。随机分成3组,每组至少15只螨虫。将实施例1制得的肥皂及大鲵体表黏液用生理盐水分别配成2mg/ml样品液;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及普通商品肥皂用生理盐水分别配成2mg/ml的阴性对照液体。将四种液体分别加入到粘有虫体的载玻片上,使之与虫体充分混合,在显微镜下确定虫体活动良好后,将四组载玻片放入湿盒中,置于28°C恒温箱中,于4、8及12h观察虫体死亡情况。
[0020]判断标准:持续观察虫体螯肢Imin,不动者用解剖针刺激仍不动者为初步死亡,30min后复检仍不动者为死亡。
[0021]实验结果如表1。
[0022]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抑制螨虫的肥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油脂12~75%、氢氧化钠0.5~40%、大鲵体表黏液I~10%、脱腥大鲵油I~20%及水10~40%。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抑制螨虫的肥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以定量的油脂、氢氧化钠、脱腥大鲵油及水为原料制造皂液; b.将皂液降温至25、5°C,加入定量的大鲵体表黏液,搅拌均匀; c.成型、干燥 。
【文档编号】C11D9/38GK103865689SQ20141007998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李林格, 李伟, 佟长青 申请人:张家界(中国)金驰大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