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86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组合茶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茶杯,包括茶叶杯、m个杯子、m个杯托、杯盖,m为≥1的自然数,茶叶杯、m个杯子均具有开口,m个杯子、m个杯托均倒置,每个杯托位于与其对应的杯子的上方,茶叶杯与m个杯子通过m个杯托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倒置的m个杯托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凹槽,茶叶杯、m个杯子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圈第一凸缘,每个杯子的第一凸缘均能嵌入该第一凸缘上方的杯托的凹槽内,倒置的m个杯托的上端面均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除最上方杯托以外的(m-1)个杯托的第二凸缘均能嵌入该第二凸缘上方杯子的开口,茶叶杯的开口朝上,最上方的杯托的第二凸缘嵌入茶叶杯的第一凸缘内。本实用新型能解决茶杯在非使用状态下占据较大空间的问题。
【专利说明】组合茶杯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茶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茶杯多为几何形结构,茶杯的大小形态不同,当喝茶的时候,小的茶杯可直接由茶壶向杯中倒入茶水,大的茶杯可直接做泡茶的用具,现有的茶杯在不使用的时候,摆放需要占据较大的面积,一套茶杯包括茶叶杯和多个杯子,在不使用时,即使多个杯子和茶叶杯摆放整齐,也占较大的面积,这样就会影响其他物品的摆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茶杯在非使用状态下占据较大空间问题的组合茶杯。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茶杯,包括茶叶杯、m个杯子、m个杯托、杯盖,m为> I的自然数,所述茶叶杯、m个杯子均具有开口,所述m个杯子、m个杯托均倒置,所述m个杯子与m个杯托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杯托位于与其对应的杯子的上方,所述茶叶杯与m个杯子通过m个杯托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倒置的m个杯托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茶叶杯、m个杯子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圈第一凸缘,所述每个杯子的第一凸缘均能嵌入该第一凸缘上方的杯托的凹槽内,所述倒置的m个杯托的上端面均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除最上方杯托以外的所述(m-Ι)个杯托的第二凸缘均能嵌入该第二凸缘上方杯子的开口,所述茶叶杯位于最上方杯托的上方,所述茶叶杯的开口朝上,所述茶叶杯的第一凸缘的内径大于最上方的杯托的第二凸缘的外径,所述最上方的杯托的第二凸缘嵌入茶叶杯的第一凸缘内,所述杯盖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圈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能嵌入茶叶杯的开口。
[0005]优选地,所述茶叶杯与m个杯子通过m个杯托从上至下的口径依次变大。
[0006]优选地,每个所述凹槽、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上均设置有磁铁。
[0007]优选地,所述凹槽上的磁铁设置有一圈,所述一圈磁铁与该凹槽下方的杯子的第一凸缘上的磁铁相互对应。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凸缘、第三凸缘、茶叶杯的第一凸缘以及凹槽内和杯子的第一凸缘上均设置有橡胶垫。
[0009]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凸缘、第三凸缘、茶叶杯的第一凸缘以及凹槽内或杯子的第一凸缘上均设置有橡胶垫。
[0010]优选地,每个所述橡胶垫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磁铁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0011]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2]其一,在使用状态下,杯盖、茶叶杯、m个杯子与m个杯托是常见的形态,其中茶叶杯是放置茶叶的杯子;在不使用茶叶杯和杯子时,将m个杯子与m个杯托倒置,每个杯子的开口与下方的杯托的第二凸缘相连,杯子的底部与上方的杯托的凹槽相连,以此类推,通过杯子与杯托相互的凹凸关系实现杯子与杯托的相连,并且将茶叶杯以正常形态放置,即茶叶杯的开口朝上,最上方杯托的第二凸缘嵌入茶叶杯底部的第一凸缘内,实现连接,再将杯盖的第一三凸缘嵌入茶叶杯的开口内,不需要任何其他外物的辅助,组装叠加在一起,减少了茶叶杯和m个杯子的占地面积;
[0013]其二,在每个凹槽、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上均设置有磁铁,在不使用茶叶杯和杯子时,磁铁将茶叶杯与杯托以及杯子与杯托吸附住,增加了茶叶杯与杯托以及杯子与杯托之间的稳定性,解决了因杯子叠加过高而摔破或是因为使用者叠加不当而摔碎的问题;
[0014]其三,普遍的茶叶杯、杯子、杯托的材质都是陶瓷,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以减小茶叶杯与杯托之间、杯子与杯托之间以及杯托与桌面之间的碰撞,增加了该套组合茶杯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单独使用杯子并配合杯托时,杯托上第二凸缘上的橡胶垫可以增加杯托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杯托的凹槽内的橡胶垫以及杯子的第一凸缘上的橡胶垫可以增加杯托与杯子之间的摩擦,使得杯托不易与桌面以及杯子发生移动,防止因饮水者使用杯子不当,杯子从桌面上掉落继而出现打碎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施例中杯子与茶叶杯叠加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中茶叶杯与杯盖在使用时,茶叶杯与杯盖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中茶叶杯与杯盖在使用时,茶叶杯与杯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中杯子与杯托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杯子与杯托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实施例中杯子与杯托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杯子与杯托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6为本实施例中杯盖、茶叶杯以及最上方的杯托的剖视图;
[0022]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8为本实施例中其中相邻的两个杯子与两个杯子之间的杯托的剖视图;
[0024]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中:10_杯盖;11-第三凸缘;20-茶叶杯;21-第一凸缘;22-开口 ;30_杯托;31-凹槽;32_第二凸缘;40_杯子;41_第一凸缘;42_开口 ;50_磁铁;60_橡胶垫;61_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参阅图1至图8所示,一种组合茶杯,包括茶叶杯20、m个杯子40、m个杯托30、杯盖10,m为彡I的自然数,茶叶杯20、m个杯子40均具有开口 22、42,m个杯子
40、m个杯托30均倒置,m个杯子40与m个杯托30--对应,每个杯托30位于与其对应的杯子40的上方,茶叶杯20与m个杯子40通过m个杯托30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倒置的m个杯托30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凹槽31,茶叶杯20、m个杯子40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圈第一凸缘21、41,每个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均能嵌入该第一凸缘41上方的杯托30的凹槽31内,倒置的m个杯托30的上端面均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32,除最上方杯托30以外的(m_l)个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均能嵌入该第二凸缘32上方杯子40的开口 42,茶叶杯20位于最上方杯托30的上方,茶叶杯20的开口 22朝上,茶叶杯20的第一凸缘21的内径大于最上方的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的外径,最上方的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嵌入茶叶杯20的第一凸缘21内,杯盖10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圈第三凸缘11,第三凸缘11能嵌入茶叶杯20的开口 22。
[0028]本实施例中,m为6,即组合茶杯包括茶叶杯20、六个杯子40、六个杯托30、杯盖10,在使用状态下,杯盖10、茶叶杯20、六个杯子40与六个杯托30是常见的形态,茶叶杯20的开口 22、杯子40的开口 42均朝上,杯盖10盖在茶叶杯20的开口 22内,茶叶杯20是放置茶叶的杯子,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嵌入杯托30的凹槽内,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朝下与桌面接触;在不使用茶叶杯20和杯子40时,将六个杯子40与六个杯托30倒置,之所以将杯子40与杯托30倒置设置,利于排出杯子40内与杯托30上存留的水溃,将六个杯托30对应的放置在六个杯子的40的上方,保证每个杯托30位于与其对应的杯子40的上方,每个杯子40的开口 42与下方的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相连,杯子40的底部与上方的杯托30的凹槽31相连,以此类推,通过杯子40与杯托30相互的凹凸关系实现杯子40与杯托30的相连,并且将茶叶杯20以正常形态放置,即茶叶杯20的开口朝上,最上方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嵌入茶叶杯20底部的第一凸缘21内,实现连接,再将杯盖10的第一三凸缘11嵌入茶叶杯20的开口 22内,不需要任何其他外物的辅助,组装叠加在一起,减少了占地面积。
[0029]其中,可根据需求限定叠加后杯子40和茶叶杯20的形状,本实施例中的茶叶杯20与六个杯子40通过六个杯托30从上至下的口径依次变大。可组装成一个塔的造型,增加了组合茶杯的趣味性。
[0030]若杯子40的数量过多,在叠加时,虽然倒置的杯子40的开口 42由下方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定位,以及正常状态放置的茶叶杯20的底部通过最上方的杯托30的第二凸缘32定位,但也会出现不稳定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凹槽31、第一凸缘21、41、第二凸缘32上均设置有磁铁50。在不使用茶叶杯20和杯子40时,磁铁50将茶叶杯20与杯托30、杯子40与杯托30吸附住,增加了茶叶杯20与杯托30以及杯子40与杯托30之间的稳定性,解决了因杯子40叠加过高或是因为使用者叠加不当而摔碎杯子40、茶叶杯20以及托盘30的问题。
[0031]本实施例中的凹槽31上的磁铁50设置有一圈,一圈磁铁50与该凹槽31下方的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上的磁铁50相互对应。将凹槽31上的磁铁50设置一圈,既保证了每个杯托30的凹槽31能与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上的磁铁50准确吸附,也能减少磁铁50的材料,降低成本,此外,还能降低每个杯托30的重量。
[0032]普遍的茶叶杯20、杯子40、杯托30的材质都是陶瓷,在叠加或是使用时,茶叶杯20与杯托30之间、杯子40与杯托30之间以及杯托30与桌面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过多的碰撞则会导致杯子40、杯托30、茶叶杯20破裂,继而降低组合茶杯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第二凸缘32、第三凸缘11、茶叶杯20的第一凸缘21以及凹槽31内和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上均设置有橡胶垫60。橡胶垫60的设置减少了茶叶杯20与杯托30之间、杯子40与杯托30之间的碰撞,增加了该套组合茶杯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单独使用杯子40并配合杯托30时,杯托30上第二凸缘32上的橡胶垫60可以增加杯托30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同样,杯托30的凹槽31内的橡胶垫60以及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上的橡胶垫60可以增加杯托30与杯子40之间的摩擦,使得杯子杯托30不易与桌面以及杯子40发生移动,防止因饮水者使用杯子40不当,杯子40从桌面上掉落继而出现打碎的现象。
[0033]其中,磁铁50与橡胶垫60的结构关系为:每个橡胶垫60上开设有通孔61,磁铁50固定安装在通孔61内。
[003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每个第二凸缘32、第三凸缘11、茶叶杯20的第一凸缘21以及凹槽31内或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上均设置有橡胶垫60。由于每个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是嵌入该第一凸缘41上方的杯托30的凹槽31内,则在凹槽31内或杯子40的第一凸缘41上设置有橡胶垫60,既增加了杯托30与杯子40的摩擦,又能减少了用材,降低了成本。
[00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叶杯、m个杯子、m个杯托、杯盖,m为> I的自然数,所述茶叶杯、m个杯子均具有开口,所述m个杯子、m个杯托均倒置,所述m个杯子与m个杯托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杯托位于与其对应的杯子的上方,所述茶叶杯与m个杯子通过m个杯托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倒置的m个杯托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茶叶杯、m个杯子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圈第一凸缘,所述每个杯子的第一凸缘均能嵌入该第一凸缘上方的杯托的凹槽内,所述倒置的m个杯托的上端面均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除最上方杯托以外的所述(m-Ι)个杯托的第二凸缘均能嵌入该第二凸缘上方杯子的开口,所述茶叶杯位于最上方杯托的上方,所述茶叶杯的开口朝上,所述茶叶杯的第一凸缘的内径大于最上方的杯托的第二凸缘的外径,所述最上方的杯托的第二凸缘嵌入茶叶杯的第一凸缘内,所述杯盖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圈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能嵌入茶叶杯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杯与m个杯子通过m个杯托从上至下的口径依次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上均设置有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上的磁铁设置有一圈,所述一圈磁铁与该凹槽下方的杯子的第一凸缘上的磁铁相互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凸缘、第三凸缘、茶叶杯的第一凸缘以及凹槽内和杯子的第一凸缘上均设置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凸缘、第三凸缘、茶叶杯的第一凸缘以及凹槽内或杯子的第一凸缘上均设置有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茶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橡胶垫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磁铁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文档编号】A47G19/23GK203969983SQ20142023728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李程 申请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