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架有推拉导轨的蹲坐双用便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蹲架有推拉导轨的蹲坐双用便盆,涉及一种改进的洁具,本实用新型由坐式便盆构成,其特征是:坐式便盆两旁设置有椅子状的蹲架,蹲架设置有推拉导轨,导轨穿过推拉孔,导轨固定在蹲架上,推拉孔在推拉扁铁上,扁铁一端固定在便盆上。为了满足人们使用蹲式便盆和使用坐式便盆的不同需求,在坐式便盆两旁设置的一对蹲架,蹲架有导轨使便盆可蹲使用也可坐使用,便盆要蹲式使用时,蹲架拉到前面来,便盆要坐式使用时,蹲架推到后面去。
【专利说明】蹲架有推拉导轨的蹲坐双用便盆
[0001](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洁具。
[0002]( 二)【背景技术】现有所见到的便盆为蹲式或者坐式,本实用新型是对此两式便盆的一种改进。
[0003](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可蹲式也可坐式使用的便盆,所采取的方案是:制造一对椅状蹲架,各个蹲架,定位在坐式便盆两旁的便盆前后方向的中间,导轨固定在蹲架上,导轨为水平,导轨穿过定位推拉孔,推拉孔在一端固定于盆体上的扁铁上,使蹲架可前后直线推拉,并靠拢便盆。便盆要蹲式使用时,蹲架拉到便盆前面来,便盆要坐式使用时,蹲架没用,推到便盆后面去。
[0004]由于有的人喜欢坐式便盆,有的人喜欢蹲式便盆,因此已有的便盆常常给人带来不便,特别在冬天,坐式便盆冰冷,人坐上很难受。
[000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用便盆,可蹲、可坐使用,能同时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因此也可提高厕所使用率,节省投资。本实新型蹲架推拉做法使用,可把蹲架推到更后面去,便盆坐式使用时明显更卫生,本实用新型,蹲架推拉使用便盆安放上也灵活、简单。
[0006](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附图为示意图,图中⑴蹲板;(2)蹲架柱;(3)蹲架推拉导轨在扁铁上固定处;(4)便盆;(5)便盆出口 ; ¢)导轨固定在蹲架扁铁上处;(7)蹲架导轨定位扁铁推拉孔;⑶水箱;(9)导轨定位孔扁铁一端固定在盆体上处;(10)蹲架导轨;(11)蹲架上固定导轨的扁铁。
[0007](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采用坐式便盆,安装固定好。做一对蹲架,蹲架有四根柱子,柱子上有蹲板,蹲架高相近便盆,长约30cm,宽为20cm左右。各蹲架各端的两根柱子之间,各连接有扁铁条,扁铁条宽面为左右朝向,窄之面为上下朝向,扁铁条之间连接固定蹲架导轨,在便盆左右两旁边沿、便盆的前后(不包括水箱)方向居中处装蹲架导轨的定位推拉孔扁铁,扁铁一端固定在盆体上,固定推拉孔扁铁固定在盆体上的做法是:先在盆体边沿上设两个孔,孔距4cm,孔径Icm,穿透孔或盲孔,把一块宽6cm,高4cm,厚0.3cm的铁板用螺栓固定在盆体孔上,用穿透孔应注意防腐,用盲孔应用塑料衬套螺丝,同定铁板好后,在铁板上垂直焊上推拉孔的扁铁条,扁铁条窄面上下朝向,宽面为左右朝向,推拉孔在蹲板之下,孔穿导轨。蹲架轨道可用钢筋等制作,把蹲架导轨穿过固定在盆体上的扁铁上的推拉孔,导轨头尾固定在蹲架上的扁铁上,要使蹲架直线推拉灵活,四根柱子能着他,导轨定位要使蹲板靠拢便盆。蹲架要能拉到与便盆前近平,能推到超过便盆一半之后。便盆宜采用近长方形的(俯视图)较矮。便盆要蹲式使用,把蹲架拉到前面来,人蹲蹲架上;便盆要坐式使用把蹲架推到后面去人坐便盆上。蹲架轨道固定在蹲架上,蹲架轨道对蹲架定位,导轨推拉孔扁铁对导轨定位可使人站、蹲蹲架上不晃动,不倾倒。蹲架可用铁、塑、木、不锈钢等材料制。导轨可定位在便盆旁边的上沿(坐垫圈之下)或者便盆下沿(接近地面)的高度,当然推拉孔扁铁也要对应导轨高度,固定在盆体上面。留孔处的盆体应厚实些,避开冲水通道,盆内的螺母如在脏处,应防腐、防漏,人站蹲架上重量多在蹲架上,不会造成盆体负担重,导轨推拉孔扁铁也可用膨胀螺丝把一头固定在便盆盆体的预留盲孔上。
[0008]实施例2:可把导轨定位扁铁固定设置在便盆左、右旁边,便盆盆体上其上高度,但同时对蹲架推拉导轨位置(高度等)应作相应的改动,其它参照实施例1。
[0009]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即是:把导轨设定在蹲架上,把有导轨定位孔的定位扁铁固定在盆体上,导轨穿过定位孔,蹲架根据需要可在便盆左右的前后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蹲架有推拉导轨的蹲坐双用便盆,由坐式便盆构成,其特征是:坐式便盆两旁设置有椅子状的蹲架,端架设置有推拉导轨,导轨穿过推拉孔,推拉孔扁铁一端固定在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蹲架有推拉导轨的蹲坐双用便盆,其特征是:蹲架两端两根柱子之间窄面为上下朝向、宽之面为左右朝向连接的扁铁之间有推拉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蹲架有推拉导轨的蹲坐双用便盆,其特征是:用来定位蹲架导轨的推拉孔扁铁固定在便盆两旁,便盆前后方向的中间。
【文档编号】A47K17/02GK203953531SQ20142032084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林群祥 申请人:林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