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茶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自动茶壶,解决现有茶壶泡茶不便、容易烫手等问题。本茶壶包括壶座、壶体和开关棒,壶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壶体部和壶颈部,壶颈部内设有一壶颈空腔,壶颈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壶颈空腔内设有一直径大于第一出水口的圆珠;壶座包括托盘和座体,托盘装设于座体的顶部,座体的顶部凹设有一凹腔,托盘包括相互连通的盘体部和盘颈部,盘颈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与凹腔相连通,座体上连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凹腔相互连通;开关棒包括呈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块,一转轴穿过三角块的中线处,并将三角块可转动地安装于壶颈部底面和盘颈部底面之间;三角块的底角可顶触到圆珠,转轴的一端伸出壶颈部外侧。
【专利说明】一种半自动茶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特别是一种半自动茶壶。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茶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目前泡茶用的茶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壶状茶壶,壶体上设有壶嘴和壶柄,手提倒茶,茶叶从壶嘴处流出,由于这种茶壶造型普通,而且茶叶长期浸泡在里面容易使茶水苦涩,茶壶也不易清洗。另一种是碗状茶壶(也称盖碗),也是目前用于泡乌龙茶、铁观音、绿茶等的常用茶壶,茶叶泡在壶体内,盖上壶盖,手握在茶壶边缘部,利用壶盖和壶体的间隙将茶叶倒出,这种茶壶每次泡茶都会先将茶水转移到另外的茶海中,这种茶壶由于开口大,易于清洗,泡茶方便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但是这种茶壶在泡茶时,由于水温过高,容易烫手,而且茶水容易溢出,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自动茶壶,解决现有的茶壶泡茶不方便,泡茶时,茶水容易溢出、烫手等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半自动茶壶,包括壶座、壶体和开关棒,所述壶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壶体部和壶颈部,所述壶颈部内设有一壶颈空腔,所述壶颈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壶颈空腔内设有一圆珠,该圆珠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
[0006]所述壶座包括托盘和座体,所述托盘装设于所述座体的顶部,所述座体的顶部凹设有一凹腔,所述托盘包括相互连通的盘体部和盘颈部,所述壶颈部可插入所述盘颈部内,所述盘颈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 ;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凹腔相连通,所述座体上连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凹腔相互连通;
[0007]所述开关棒包括转轴和呈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块,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三角块的中线处,并将所述三角块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壶颈部底面和盘颈部底面之间;所述三角块的底角可顶触到所述圆珠,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壶颈部外侧。
[0008]优选的,所述壶颈空腔的内壁一处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正对的壶颈部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轴孔,所述转轴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另一端穿出第二轴孔。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伸出壶颈部的一端连设有一旋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的边沿部设有密封橡胶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盖设有过滤网。
[0012]优选的,所述壶颈空腔的底面呈内凹的弧面。
[0013]优选的,所述圆珠为玻璃圆珠或陶瓷圆珠。
[0014]优选的,所述三角块呈等边三角形。
[0015]优选的,还包括壶盖,所述壶盖盖设于所述壶体上。
[0016]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茶壶,改变传统茶壶形式,在不倒茶的时候,圆珠将第一出水口封住,使壶体内的水无法流出,倒茶时,通过转动开关棒,开关棒的三角块触动圆珠,圆柱偏离第一出水口,茶水流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壶座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壶体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图1-图4,一种半自动茶壶,包括壶座1、壶体2、壶盖3和开关棒4,所述壶盖3盖设于所述壶体2上。所述壶体2包括相互连通的壶体部21和壶颈部22,所述壶颈部22内设有一壶颈空腔220,所述壶颈部2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壶颈空腔220内设有一圆珠5,该圆珠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出水口的边沿部设有密封橡胶圈6。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盖设有过滤网7,起到过滤茶叶的作用,为了便于圆珠5滚动,确保圆珠5能够较好的密封住第一出水口,所述壶颈空腔220的底面呈内凹的弧面。所述圆珠5为玻璃圆珠或陶瓷圆珠,采用玻璃或套餐制成圆珠健康环保且易于清洗。
[0025]参照图1-图4,所述壶座I包括托盘11和座体12,所述托盘11装设于所述座体12的顶部,所述座体12的顶部凹设有一凹腔120,所述托盘11包括相互连通的盘体部111和盘颈部112,所述壶颈部22可插入所述盘颈部112内,所述盘颈部11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 ;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凹腔120相连通,所述座体12上连设有出水管123,所述出水管123与所述凹腔120相互连通;
[0026]参照图1-图4,所述开关棒4包括转轴41和呈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块42,为了便于安装和三角块42的转动,优选的,所述三角块42呈等边三角形。所述转轴41穿过所述三角块的中线处,并将所述三角块4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壶颈部22底面和盘颈部112底面之间;所述三角块42的底角可顶触到所述圆珠5,所述转轴41的一端伸出所述壶颈部22外侦U。本实施例开关棒4优选安装结构如下:在壶颈空腔220的内壁一处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正对的壶颈部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轴孔,将所述转轴41 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另一端穿出第二轴孔并伸出盘颈部112外侧。为了便于转动三角块42,在转轴41伸出壶颈部22的一端连设有一旋钮43。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泡茶前先转动开关棒,使得三角块呈平放状态,在不倒茶的时候,圆珠将第一出水口封住,使壶体内的水无法流出,倒茶时,通过转动开关棒,开关棒的三角块触动圆珠,圆柱偏离第一出水口,茶水流出。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座、壶体和开关棒,所述壶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壶体部和壶颈部,所述壶颈部内设有一壶颈空腔,所述壶颈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壶颈空腔内设有一圆珠,该圆珠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 所述壶座包括托盘和座体,所述托盘装设于所述座体的顶部,所述座体的顶部凹设有一凹腔,所述托盘包括相互连通的盘体部和盘颈部,所述壶颈部可插入所述盘颈部内,所述盘颈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 ;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凹腔相连通,所述座体上连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凹腔相互连通; 所述开关棒包括转轴和三角块,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三角块的中线处,并将所述三角块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壶颈部底面和盘颈部底面之间;所述三角块的底角可顶触到所述圆珠,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壶颈部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颈空腔的内壁一处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正对的壶颈部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轴孔,所述转轴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另一端穿出第二轴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伸出壶颈部的一端连设有一旋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边沿部设有密封橡胶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盖设有过滤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颈空腔的底面呈内凹的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珠为玻璃圆珠或陶瓷圆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块呈等边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1、2、4_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壶盖,所述壶盖盖设于所述壶体上。
【文档编号】A47G19/14GK203914340SQ20142034600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黄培摇 申请人:黄培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