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15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老少筷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老少筷子。老少筷子包括第一筷子、第二筷子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筷子上还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可以穿设在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的通孔中。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杆将两支筷子连接起来,降低小孩和老人操作筷子的难度,且可以辅助小孩正确学习使用筷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老少筷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老少筷子。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小孩来说,学习使用筷子是比较困难的,更有的小孩因为学习时没有正确使用筷子,养成了错误使用筷子的习惯,还有的老人由于年龄太大,使用筷子很不方便,用筷子夹不起来菜,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实际上给人带来不小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老人和小孩使用的老少筷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老少筷子,包括第一筷子、第二筷子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筷子上还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可以穿设在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的通孔中。
[0006]采用以上效果,所述连接杆两端穿设在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的通孔中,可以降低小孩和老人使用筷子的难度,第一筷子上的凹槽用来容纳连接杆,便于筷子的收放。
[0007]为了使得连接杆穿插在通孔上不易滑动,且使得连接杆能稳定卡在凹槽中,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凸缘。
[0008]为了使得连接杆能穿插在通孔中,起到连接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
[0009]为了使得连接杆能放入凹槽,且为了美观,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
[0010]为了使筷子达到夹菜的目的,使得被连接的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能够依靠连接杆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杆将两支筷子连接起来,降低小孩和老人操作筷子的难度,且可以辅助小孩正确学习使用筷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老少筷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老少筷子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3为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老少筷子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老少筷子,包括第一筷子1、第二筷子2和连接杆3,所述第一筷子I和第二筷子2上均设有通孔4,所述第一筷子I上还设有凹槽11,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杆3,所述凹槽11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杆3的直径,所述凹槽11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杆3的长度,所述连接杆3上设有凸缘31,所述通孔4的直径等于所述连接杆3的直径,所述连接杆3两端可以穿设在第一筷子I和第二筷子2的通孔中,所述连接杆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卡在凹槽11里面的连接杆3取出,然后将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穿插在第一筷子I和第二筷子2的通孔4中,直至凸缘31接触到第一筷子I和第二筷子2即可,此时即可使用筷子夹菜,由于第一筷子I和第二筷子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所以当小孩或者老人使用筷子时,会降低操作筷子的难度,方便使用者夹菜,使用完毕后,将连接杆3从第一筷子I和第二筷子2的通孔4中取出,清洗干净后,将连接杆3卡在第一筷子I的凹槽11中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杆3将两支筷子连接起来,降低小孩和老人操作筷子的难度,且可以辅助小孩正确学习使用筷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老少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筷子、第二筷子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筷子上还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可以穿设在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的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少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少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少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少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4091597SQ201420605885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潘姝涵 申请人:许开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