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76823阅读:1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品,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包括一油壶嘴、一副油嘴以及一漏油孔,油壶嘴为空心圆柱状,副油嘴可拆卸的卡扣在油壶嘴中,且油壶嘴在卡扣处有一略微向内凸出的结构,该凸出结构为圆弧形,且所述凸出结构在与油壶嘴内壁相接点的切线与油壶嘴内壁的夹角大小为0°-5°,所述副油嘴包括上端、中间部分和下端,中间部分小两端大,其下端的外围也为小圆弧状,与所述凸出结构紧密贴合,副油嘴下端的上方设有漏油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倒油时能够有效防止油料在油嘴处残留、方便倾倒且卫生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品,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油壶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其结构和使用功能较为一致,在日常生活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在倒完油后总是会有一部分油会沿着油壶的壶嘴遗漏,不仅造成了浪费,且长期使用后会在放油壶的地方生出一层厚厚的油垢,不仅清理起来非常的麻烦,还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影响饮食健康,而饮食健康在当下社会愈发的受关注,人们对饮食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供一款能够有效防止油料在油嘴处残留的不会漏油、方便倾倒且卫生的防漏油壶嘴装置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倒油时能够有效防止油料在油嘴处残留、方便倾倒且卫生的防漏油壶嘴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包括一油壶嘴、一副油嘴以及一漏油孔,油壶嘴为空心圆柱状,副油嘴可拆卸的卡扣在油壶嘴中,副油嘴下端的上方设有漏油孔,且油壶嘴在卡扣处有一略微向内凸出的结构,该凸出结构为圆弧形,且所述凸出结构在与油壶嘴内壁相接点的切线与油壶嘴内壁的夹角大小为0° -5°,所述副油嘴包括上端、中间部分和下端,中间部分小两端大,其下端的外围为小圆弧状,与所述凸出结构紧密贴合,所述副油嘴的上端为漏斗状,其包括普通的圆形嘴壶和向外凸的尖嘴,尖嘴与圆形嘴壶的交界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圆半径,所述尖嘴的长度是宽度的1.5-2倍,所述尖嘴与圆形嘴壶的交界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圆半径的80%-100%。
[0006]优选地,所述尖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60°。
[0007]优选地,副油嘴的下端与所述凸出结构的圆弧最顶点相切。
[0008]优选地,副油嘴中间部分的圆柱横截面的外径与油壶嘴的内径之比为3/4_4/5。
[0009]优选地,所述凸出结构在与油壶嘴内壁相接点的切线与油壶嘴内壁的夹角大小为
3° ο
[0010]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采用双油嘴,且副油嘴2可拆卸的结构,确保了油料不会再油嘴处淤积,可以及时进行清洗,同时副油嘴2的尖嘴213出油口充分考量了油料的流体特性,使得倾倒更为方便的同时,还能够使尽量少的油料在出油口边缘残留,同时将残留的部分进行回收,安全、卫生又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副油嘴上端俯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油嘴卡扣处放大示意图。
[0014]图中:1、油壶嘴;11、凸出结构;2、副油嘴;21、上端;23、中间部分;25、下端;211、圆形嘴壶;213、尖嘴;3、漏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应该理解,在下述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限定词仅仅只用于解释具体附图,并非对位置的绝对限定。
[0017]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包括一油壶嘴1、一副油嘴2以及一漏油孔3。所述油壶嘴I为圆柱状,所述副油嘴2卡扣在油壶嘴I中,且副油嘴2比油壶嘴I略长,略伸出油壶嘴I外,所述副油嘴2包括上端21、中间部分23和下端25,成中间部分23小两端大的结构,其下端25及中间部分23呈圆柱状,且中间部分23的圆柱横截面略小于下端25的圆柱横截面,下端25圆柱的外围紧密贴合与油壶嘴I的内壁,具体而言,副油嘴2中间部分23的圆柱横截面的外径与油壶嘴I的内径之比为3/4-4/5,优选为4/5,副油嘴2的上端为一漏斗状,副油嘴2下端25的上方设有漏油孔3。
[0018]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副油嘴2的上端21为漏斗状,其包括普通的圆形嘴壶211和向外凸的尖嘴213,尖嘴213与圆形嘴壶211的交界两点A、B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圆半径,优选地,A、B之间的距离约为圆半径的80%-100%,尖嘴213的长度(既A点或B点到尖嘴213最外点的长度)是宽度(A、B之间的距离的比值)的1.5-2倍,其深度小于A、B点所在圆与副油嘴2中间部分23最上端之间的高度差,使用该防漏油壶嘴装置倒油时,油从尖嘴213出流出,能够良好的防止油的溅洒。
[0019]本实施例中,副油嘴2上端21的A、B点所在圆与中间部分23的横截面平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图2所示的防漏油壶嘴装置,尖嘴21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60°,优选为 0°、30° 或 60°。
[0020]正常倒油时,油沿着副油嘴2的尖嘴213流出,由于漏油孔3在上方,油不会从漏油孔3流出,倒完油后,部分残余的油沿尖嘴213外壁流入油壶嘴I与副油嘴2之间,然后沿副油嘴2上的漏油孔3流回油壶。
[0021]所述油壶嘴I为空心圆柱状,副油嘴2可拆卸的卡扣在油壶嘴I的内腔,请继续参阅图3,为实现卡扣的目的,油壶嘴I在卡扣处有一略微向内凸出的凸出结构11,该凸出结构11为圆弧形,且与油壶嘴I的内壁平滑相接,所述凸出结构11在与油壶嘴I内壁相接点的切线与油壶嘴I内壁的夹角大小为0° -5°,优选为3°,对应的副油嘴2下端25的外围也为小圆弧状,极佳状态下副油嘴2的下端25刚好与所述凸出结构11的圆弧最顶点形成相切结构。如此结构可以保证油料的顺利倾倒,且不会在凸出结构11处有油料的淤积,同时,副油嘴2的可拆卸设计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卫生条件,当油壶内油料用完时,可将副油嘴2拆卸出来进行清洗。
[0022]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采用双油嘴,且副油嘴2可拆卸的结构,确保了油料不会再油嘴处淤积,可以及时进行清洗,同时副油嘴2的尖嘴213出油口充分考量了油料的流体特性,使得倾倒更为方便的同时,还能够使尽量少的油料在出油口边缘残留,同时将残留的部分进行回收,安全、卫生又环保。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包括一油壶嘴、一副油嘴以及一漏油孔,其特征在于:油壶嘴为空心圆柱状,副油嘴可拆卸的卡扣在油壶嘴中,副油嘴下端的上方设有漏油孔,且油壶嘴在卡扣处有一略微向内凸出的结构,该凸出结构为圆弧形,且所述凸出结构在与油壶嘴内壁相接点的切线与油壶嘴内壁的夹角大小为0° -5°,所述副油嘴包括上端、中间部分和下端,中间部分小两端大,其下端的外围为小圆弧状,与所述凸出结构紧密贴合,所述副油嘴的上端为漏斗状,其包括普通的圆形嘴壶和向外凸的尖嘴,尖嘴与圆形嘴壶的交界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圆半径,所述尖嘴的长度是宽度的1.5-2倍,所述尖嘴与圆形嘴壶的交界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圆半径的80%-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0° -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其特征在于:副油嘴的下端与所述凸出结构的圆弧最顶点相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其特征在于:副油嘴中间部分的圆柱横截面的外径与油壶嘴的内径之比为3/4-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壶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在与油壶嘴内壁相接点的切线与油壶嘴内壁的夹角大小为3°。
【文档编号】A47J47/01GK204169727SQ201420681976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5日
【发明者】王子川 申请人:王子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