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合坐便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182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开合坐便器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座式便器盖。
目前,座便器已在新型住宅、宾馆中广泛使用,人们大便时,不必再受久蹲之苦了。但是人们在使用时,必须先打开盖子,方可方便,用完之后,须放水冲洗,然后再关上盖子,如忘记合上盖子,则臭气不免逸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无须人手开合的座使器盖。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是齿条、2是齿轮轴、3是座圈、4是内盖、5是外盖、6支承杆、7是弹簧、8是小齿轮、9是支承座、10是螺钉、11是内盖齿条、12是滚珠、13是大齿轮。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座圈3、内盖4、外盖5、内盖自动开合装置组成,外盖5通过铰链与座便器相连,内盖是两半组成,内盖4两头通过外盖5内槽定位,座圈3通过三个支承杆、弹簧7浮动支承在外盖5上。其中单独一个支承杆6支承在座圈尾部,另外两个支承杆6支承在座圈头部内盖自动开合装置是二套齿轮齿条机构,分别布置在半个内盖上。内盖自动开合装置是由齿条1、齿轮轴2、小齿轮8、大齿轮13、内盖齿条11,弹簧7组成,齿条1在座圈头部支承杆下面的延长端上,齿轮轴2通过外盖5内侧的支承座9定位,其上有小齿轮8与齿条1啮合,中间是大齿轮13,并与内盖4下面的齿条11啮合,在支承座9上还设有另一小齿轮8与齿条1啮合,并与齿轮轴2上的小齿轮8相对齿条1对称布置。两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都相对座便器中心线对称布置。
使用时,人只须坐在便器盖的座圈3上,由于人重力的作用,座圈3向下移动,齿条1随之下移,由于齿条与小齿轮8啮合,故齿轮轴被驱动,齿轮轴2上的大齿轮13又驱动内盖4下面的齿条11,这时,内盖向两边打开,为使内盖动作灵活,在内盖与内盖定位槽之间设置了滚珠12。一旦大便结束,人站立起来,弹簧7驱动座圈3复位,齿轮、齿条机构又动作,从而将内盖合上。小便时,只须将外盖5掀起,即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及使用效果1、结构紧凑,动作可靠;2、除弹簧外,整个零件均为塑料制成,所以重量轻,成本低且易于加工;3、使用放便,大便时,无须人手开合。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开合座便器盖,它是由座圈与外盖组成,外盖与座便器铰接,其特征在于座圈由座圈由座圈头部两个支承杆、弹簧及尾部一个支承杆、弹簧浮动支承在外盖上,外盖内设有内盖,内盖由两半组成,并由外盖里面的槽定位,每半个内盖下面均设有驱动内盖开合的齿轮、齿条机构,并与座圈头部的两个支承杆的下部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合座便器盖,其特征在于座圈头部的两个支承杆,其向下延长部分是齿条,且为双面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叙述的自动开合座便器盖,其特征在于驱动内盖开合的齿轮、齿条机构是由座圈头部的支承杆上的齿条、与支承杆上齿条啮合的两个小齿轮、与两个小齿轮之一同轴的大齿轮及内盖下面与大齿轮啮合的齿条组成,装有大、小齿轮的齿轮轴由外盖内的两个支承座定位,另一小齿轮也定位于支承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的自动开合座便器盖,其特征在于内盖与内盖定位槽之间设置了滚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坐便器盖。目前的坐便器,人们使用时,均须用手掀起便盖,用毕再合上,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自动开合的坐便器盖,它是由坐圈、外盖、内盖及驱动内盖开合的齿轮、齿条机构组成,坐圈浮动支承在外盖上,且通过浮动支承杆与齿轮、齿条机构连结,一旦人坐上座圈,座圈下陷,即驱动齿轮、齿条机构动作,从而将内盖打开,人站起,座圈下的弹簧将座圈复位,带动内盖合上。
文档编号A47K13/00GK2091636SQ9121343
公开日1992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30日
发明者汤坤明 申请人:汤坤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