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味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41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味火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味火锅。
火锅是深受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炊具,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是如此。但传统的火锅结构每次只能煮食一种味道或风格的食物,不能同时煮食多种不同味道(如酸、甜、辣等)的食物以满足多人进餐的不同要求,使用起来有所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煮食几种不同口味食物的多味火锅,以克服传统火锅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火锅仍包括锅体、炉座及热源,只是将现有传统火锅的锅体部份分隔成互不相通的几个单独腔体,如三腔、四腔、五腔等等,其腔数视火锅体积大小而定,一般家庭多采用三腔结构,宾馆、饭店等场所则可采用较多腔数以满足用餐需要。火锅其余部分结构与现有基本相同,其热源仍设于炉座内,热源可采用现有木炭、电、酒精或其它加热形式,尤其适于采用例4所示炉座以煤为热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腔式(三味)火锅结构示意图(以木炭为热源);图2是四腔式(四味)火锅结构示意图(以电或炭为热源);图3是以酒精为热源的三腔式火锅结构示意图;图4是以煤为热源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参照
图1,在传统火锅基础上,将原锅体部份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三腔结构,故每腔内可单独煮食一种风味的食物,这种结构尤适宜众多的三口之家使用。木炭(或类似固体燃料)装于炉座内,锅口设有较高的通风口以助燃烧。
图2所示实施例与
图1不同之处在于锅体分为四腔,并以电(或炭)为热源,电热丝装于炉座内,炉座面上设有电源插孔。
图3所示亦为三腔结构,只是以酒精为热源,故锅口不需设通风口。
图4所示实施例中,锅体部分与例1-3无异,但下部炉座为一燃烧藕煤(或煤球)的煤炉。炉膛位于炉体中央,炉膛底部设有截面为△的炉箅以利通风,其四周衬有珍珠岩等保温隔热材料,炉体底部设有两块多孔的风量调节板,其最下一块可以相对旋转用以调节风量大小,当两块板上的孔对准时进风量最大。藕煤经点燃后放入炉膛,一块藕煤可持续燃烧4-6小时,这种结构尤其适宜广大农村以及北方地区放置于炕上使用,其显著特点是燃烧时间长,使用方便且经济实用。炉膛内也可燃放木炭等固体燃料。炉座上设有数个支座用以支撑火锅锅体。这种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值得提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味火锅的腔数及热源选择是根据使用需要而随意选定,并非受附图所给实施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火锅的材料可采用铝、铜等金属材料,但最好采用耐热搪瓷制作,其不仅能耐酸、碱、不污染食品,并可制成各种图案及色彩以增加产品的美观,增强其装饰效果,此外,搪瓷价廉易得,容易实施。
本实用新型在保留传统火锅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地克服了其弊端,能同时煮食多种不同口味的食物,从而兼顾了各人不同的用餐要求,如南北共餐、老幼共餐等场合尤为适用,较好地解决了生活中因饮食习惯不同而造成的“众口难调”的矛盾。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不限易于生产,尤其是可以用价廉易得的煤作为火锅燃料,实用性强,确是传统火锅的理想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多味火锅,包括锅体、炉座及热源,其特征在于将锅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几个单独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味火锅,其特征在于炉座为一燃烧藕煤(或煤球)的煤炉,炉座上设有支撑火锅的支座,炉膛底部设有截面为△的炉箅,炉座下方设有两块多孔的风量调节板,其最下一块板可相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味火锅,其特征在于将锅体分隔成三腔、四腔、五腔乃至多腔。
专利摘要一种多味火锅,包括锅体、炉座及热源,其特点是将传统火锅的锅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几个单独腔体,以供同时煮食几种不同口味的食物满足各人的不同口味,解决众口难调的矛盾。可根据需要采取三腔、四腔、五腔乃至多腔,炉座内的热源可采用现有木炭、电源、酒精等,但尤其适宜采用藕煤(或煤球)为热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不限,易于生产,且热源广泛,实用性强,确是传统火锅的理想换代产品。
文档编号A47J27/10GK2107864SQ9123176
公开日1992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彭光明 申请人:彭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