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70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睡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睡袋装置。
目前,公知的一种棉质睡袋主要是供家庭小孩御寒就寝之用,其保暖效果极为有限。一般睡袋难以适合野外工作者及高寒地带的餐野露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睡袋,它依靠太阳能与化学能的转换供暖,集御寒、保暖和供热于一体,既可以作为家庭使用,也可作为野外工作者抵御严寒的便携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棉绒层中夹进一层镶嵌着塑料密封小单元的储热中间层,小单元内盛放十水合硫酸钠盐,储热中间层通过周边的扣眼与上、下棉绒层连接固定。白天打开睡袋让太阳照晒获取太阳能,也可将储热中间层拆下单独照晒。晚上将睡袋正扣,以两边缘粘胶布及扭扣将睡袋扣成睡筒,将睡筒底部内侧粘胶布压紧、扣死底部,再将睡袋底边招起部分沿剪开线向上招起,并反捆到睡袋背面用钮扣扣牢,即成睡袋。在睡袋外层辅以隔热材料,上表层为隔热鳞片,以保证一定的透气性。当袋内温度低于32.4℃时,塑料单元内的化学物质即开始缓慢释放热量,保证袋内足够暖和。它的主要原理是,先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在特定温度下,化学能又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主要反应为Na2SO4·10H2O ( )/() Na2SO4+10H2O该可逆反应的转变温度为32.4℃,正反应焓变为81.1KJ,在白天可以从阳光吸取热量,当密封袋内温度超过32.4℃,则发生正反应,晚上温度低于转变温度进行逆反应。硫酸钠是一种极稳定的盐,不易分解,无毒无味,且处于密闭状态。一个装有5公斤该物质的睡袋,它所储存的热量足以使一锅水由20℃升温至沸腾。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睡袋不仅具有御寒效果,而且还具有供热功能,尤其适合野外严寒露宿。在棉绒层中仅增加了一层盛放化学物质的塑料小单元,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正扣图。
图2.是敞开睡袋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边缘粘胶布2.边缘扭扣3.扣眼4.储热中间层5.塑料小单元6.下棉绒层7.上棉绒层8.隔热薄膜9.隔热鳞片10.底粘胶布11.剪开线12.底部扭扣13.底招起部分在
图1.中,储热中间层(4)由塑料小单元(5)均匀排列镶嵌于储热中间层(4)的布质底衬上,储热中间层(4)通过扣眼(3)与上、下棉绒层(6)、(7)连接固定。白天打开睡袋让太阳照晒获取太阳能,也可将储热中间层(4)拆下单独照晒。晚上将睡袋正扣,以边缘粘胶布(1)及扭扣(2)将睡袋扣成睡筒,将睡筒内侧底粘胶布(10)压紧、扣死底部,再将睡袋底招起部份(13)沿剪开线(11)向上招起,以其两头反捆到睡袋背面用底部扭扣(12)扣牢。
在图2.中,睡袋外层辅以隔热薄膜(8),在上表层由隔热鳞片(9)镶嵌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睡袋,以边缘粘胶布及扭扣将棉绒被扣成睡筒,将睡筒内侧底部粘胶布压紧扣死底部,再将睡袋底边招起部分沿剪开线向上招起,并反捆到睡筒背面用扭扣扣牢,其特征是,在棉绒层中夹进一层镶嵌着塑料密封小单元的储热中间层,并通过周边扣眼与上、下棉绒层连接固定,塑料密封单元内盛放十水合硫酸钠盐,其吸放热的主要反应为Na2SO4·10H2O ()/() Na2SO4+10H2O该可逆反应的转变温度为32.4℃,正反应焓变为81.1千焦;在睡袋外层辅以隔热材料,其上表层的隔热材料嵌成隔热鳞片。
专利摘要一种以光热转换保温御寒的太阳能睡袋,它是在通常的棉绒层中安置储热中间层,其中间层鳞片状密闭小单元装有十水合硫酸钠盐等储热物质,白天由太阳照晒获取太阳能,晚上扣成睡袋即可供人就寝,当袋内温度低于32.4℃时,睡袋即开始缓慢放热,以保证袋内足够暖和,这种集御寒、保暖、供热于一体的新型睡具,不仅可用于家庭居室,对野外工作者和高寒地带御寒就寝尤为适用。
文档编号A47G9/00GK2154635SQ9222798
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3日
发明者王其华 申请人:王其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