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潽奶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93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潽奶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厨房器具,特别是防止牛奶等粘稠液体在沸腾时溢出的奶锅。
现代的家庭生活中,早餐中的牛奶、豆浆已成为人们所喜好的最为快捷的方便食品,可是它们的加热消毒也十分使人头痛,只要在加热时稍不留意就会有锅内之物溢出,影响紧张的早餐计划和污染环境之嫌,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牛奶在沸腾时溢出的锅。这种防潽奶锅使得家庭主妇们能够从容地准备食品,不必担心自己的一时疏忽所造成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防潽奶锅,它是由内侧壁带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向内间歇凸起的卡子的柱形锅和置于锅内的状似倒置漏斗的导液器组成,其中似倒置漏斗的导液器的导管的下端连接一呈环状的下大上小的锥面或上凸曲面;导管的上顶端有一向外延伸的呈环状的导液面。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1.它不仅给家庭主妇带来了便利,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消除了液体溢出锅外而扑灭火焰所造成的煤气漏气的危险性;2.由于它是可拆卸结构,当导液器拿出锅外,此锅就具有与其它锅相同的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液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液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图和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和图2所示的导液器中,[2]是位于中部的柱状导管,其下端连接一呈环状的下大上小的上凸曲面[1],上端连接一向外延伸的环状导液面[3]。[4]是在环状上凸曲面[1]下顶端所开设的续流孔,其作用是①用于液体的冷热循环;②可以将导液器按凹凸对应放至锅底。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6]是柱形锅,[5]是其内侧壁上的卡子。本实例中采用的锅的内径为140mm、高100mm,其内壁的3个卡子[5]位于锅[6]的下部,与锅内底面相距2mm,向内凸出2mm。导液器采用冲压工艺一次成型,其中柱状导管[2]的直径为20mm,其上端接一向外下方延伸、宽度为5mm的环状导液面[3];下端连接一高度为7mm的环状上凸曲面[1]。环状上凸曲面[1]的下端直径为138mm,并开设3个2mm的续流孔[4]。将导液器按卡子[5]和续流孔[4]的凸凹对应放至锅[6]的底上,再将其转动至凹凸错位,这样导液器就不能垂直拿出,卡子[5]就能起到卡住导液器的作用。再将一斤牛奶倒入锅[6]内,此时环状导液面[3]的下边缘与液面正好相差20mm,然后将锅[6]置于加热器上直接加热。由于锅[6]底面直接受热,位于导液器内环形上凸曲面[1]下的液体首先沸腾产生气泡,导液器内的牛奶液面升高而溢出导液器,并顺着环形导液面[3]流至导液器外较冷的液体中。随着导液器中液体的溢出,导液器外较冷的牛奶沿续流孔[4]和导液器与锅[6]内壁的缝隙进入直接受热区,到沸腾温度时又产生气泡溢出导液器。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牛奶全部烧开沸腾,也不会溢出锅外,只是在导液器的内部进行往复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防潽奶锅,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内侧壁带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面向内间歇凸起的卡子[5]的柱形锅[6]和状似倒置漏斗的导液器所组成,其中似倒置漏斗的导液器的柱状导管[2]的下端接一呈环状的下大上小的锥面或上凸曲面[1];导管[2]的上顶端有一向外延伸的呈环状的导液面[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潽奶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柱形锅[6]内壁上的卡子[5]向内凸起1~2mm,它与锅内底相距1~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潽奶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位于导液器下部的环状锥面或上凸曲面[1]大端与锅底接触,其下端顶处截面的直径略小于锅[6]的内径1~2mm,并开设与锅[6]内壁的卡子[5]个数相同的内凹1~2mm的、用于液体冷热循环和将导液器放至锅底的续流孔[4]。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潽奶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液器的导管[2]的下端与环状锥面或上凸曲面[1]连接处与锅内底面的距离,也就是环状锥面或上凸曲面[1]的高度为7~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潽奶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液面[3]宽度为5~7mm,其外边缘的水平面略低于导管[2]上顶端的水平面,距液面[7]至少大于20mm。
专利摘要一种防潽奶锅,它属于厨房用具,是由内侧壁带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向内间歇凸起的柱形锅和置于锅内的状似倒置漏斗的导液器组成,其中似倒置漏斗的导液器的柱状导管的下端接一呈环状的下大上小的锥面或上凸曲面;上顶端设一向外延伸的呈环状的导液曲面。
本实用新型不仅给家庭主妇带来了便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也消除了由于液体溢出锅外浇灭火焰所造成的煤气或液化气漏气中毒的危险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锅还具有普通锅的其它用途。
文档编号A47J27/56GK2162884SQ9321697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4日
发明者孔新役 申请人:孔新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