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套的带把杯子与盖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675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套的带把杯子与盖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独特地组合的安全盖子和带把杯子,特别是一种成套的杯子和盖子,其中,盖子上设有能牢固地把盖子卡紧在带把杯子的口上的装置,以便有效地封住带把杯子的口,防止杯内的液体溅出来。
现有的各种盖子都有许多缺点,最严重的缺点是这些盖子不能牢固地卡紧在杯口上,当杯子翻倒时,杯内的液体就会流出来。其中的有些盖子能让使用者方便地饮用带把杯子中的饮料,但是卡得不牢固的盖子使得使用者在饮用时必须按住盖子。
曾经想了许多办法来补救这一缺点。例如,提出了若干种紧压配合的盖子,但是都不大可靠,因为必须把盖子完全压紧,才能有效地盖住。
另一个例子是罗斯的美国专利No.4,582,218,其中公开了一种特意设有带凹槽的隔板30的带把杯子10,此隔板从带把杯子10的内壁20向内延伸。在隔板30上还有缺口32。在盖子40上设有可插入并通过缺口32的舌部48和50。然后,使盖子40相对于隔板30转动,以便把盖子40固定在带把杯子10的口上。但是,美国专利No.4,582,218这种成套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具有既不可靠,使用又不方便的缺点,因为使用者必须在转动盖子40之前保证把舌部48和50完全插入并通过缺口32。如果舌部48和50转得离开缺口32的距离不够远,那末盖子40就没有牢固地卡紧。还有,美国专利No.4,582,218所使用的固定机构,要求带把杯子10和盖子40的各种构件之间相互配合得很精确。然而,由于陶瓷的性质使得很难把陶瓷的带把杯子的尺寸和形状制造得这样精确,因此,使用者会发现,盖子40在用于陶瓷杯子时很不好用,并且很可能是不可靠的。
另一个例子是罗斯的另一个美国专利No.5,018,636,其中也公开了一种具有带凹槽的隔板30的带把杯子10。但是,在它的盖子40上设有一对卡紧装置60和70,其形状是从盖子40的下表面46延伸出来的柔性长杆62和72,在杆62和72的端部则形成一个圆球64或66。使用时,盖子40是这样插进带把杯子10中去的,即,盖子40的下表面46靠在带凹槽的隔板30上,使得柔性杆62和72向内弯曲,于是圆球64和66就靠在隔板30的下部38附近。但,美国专利No.5,018,636的这种盖子40的缺点是,杆62和72很脆弱,很容易断裂。
再一个例子是费尔特曼的美国专利No.5,102,000,其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向内凸出的环16的带把杯子11,在环16上有若干垂直的通道17和卡紧凹槽18。在盖子15上有一对柔性的带圆端头29的爪钩30。使用时,把盖子15插进带把杯子11的口内,使圆端头29通过垂直的通道17。然后,转动盖子15,使圆端头29卡入紧凹槽18内,形成了牢固的配合。但,和美国专利No.5,018,636一样,美国专利No.5,102,000的盖子15也有爪钩30很脆弱,很容易断裂的缺点。
又一个例子是罗斯的美国专利No.5,217,141,其中公开了一种盖子205,盖子上有夹在指形拉件200和锁紧柱形件300之间的柔性盖片240。带把杯子10上有一个具有凹形内环表面160的环形部分40。把盖子205向下推压,通过凹形内环表面160上与环形内唇部交界的直径80,就能利用摩擦力卡住盖子的凹部直径75,杯子上截锥形的内直径70小于盖子的凹部直径75,所以能支承住盖子205,防止盖子205落入带把杯子10的腔25内。但是,美国专利No.5,217,141的这种成套的带把杯子和盖子使用起来不可靠,效果不好。例如,很难使盖片240具有足够的柔性,使得能比较容易地把盖子205插入凹形内环表面160内,和把它拔出来。盖片240太硬的话,就很不好用。同样,太软的盖片240,在过于用力推压盖子205时,会使盖子205滑过截锥形的内直径70而落入杯子10的腔25内。此外,盖子205的结构复杂,因为需要三种单独的构件。
因此,仍然需要一种成套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它便于使用,制造成本低,并且能有效地把盖子固定在杯口上,以便防止液体溅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由下列成套饮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来达到。这种成套用具有一个盖子,此盖子有具有圆筒形壁的中空的圆筒部分,圆筒形壁上有许多卡紧装置。每个卡紧装置有两条沿着圆筒形壁,从圆筒形壁的底边延伸到圆筒形壁中部的轴向狭缝,在这两条狭缝之间形成了圆筒形壁的一个区段。上述卡紧装置在两条狭缝之间的圆筒形壁区段的外表面上,还有一个隆起部分。
上述盖子还有一个与圆筒形壁的内表面连接的把手部分,该把手部分有一个平的支承表面,和一个从平支承表面向上延伸的把手。还可以在把手上设置筋条,以便于抓捏。沿上述圆筒形壁的一部分开了一条长沟,以便液体能从带把杯子的中空部分通过盖子流出来。上层喇叭口部分从圆筒形壁的上边缘以某一个角度向外扩展。
上述成套用具还有一个带把的杯子,此杯子有一个用来盛液体的中空部分,并且在杯子的口上有一个唇部。上述杯子还有一个在颈部与唇部相连的凹形环状部分,该凹形环状部分中间的直径大于颈部的直径。上述凹形环状部分是用来容纳上述若干个卡紧装置中的隆起部分的。处在两条狭缝之间的圆筒形壁的各部分具有挠性,以便于隆起部分通过颈部,卡在凹形环状部分内,并且还可以和它脱开。
杯子的唇部有一个唇缘,唇缘有一圈最外边的边缘,唇缘从颈部以某一个角度向外扩展,所以其外边的边缘的直径大于颈部的直径。杯子的唇缘用于容纳盖子的上层喇叭口部分,防止盖子被推过凹形环状部分落入杯子的中空部分内。
因此,盖子上的卡紧装置是把盖子固定在杯子口上的有效手段。这种盖子既方便使用又十分可靠。这种盖子也易于制造,而且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把杯子和盖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盖子固定在杯子的口上;图2是
图1中的盖子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盖子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的盖子的底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5-5线的盖子的断面图;图6是沿
图1中的6-6线的带把杯子的断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盖子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下面详细描述的是目前实施本实用新型预期的最佳模式请不要把以下的描述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它只不过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般原理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由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在使用中的带把大杯100和盖子200。如
图1、图6所示,带把大杯100上有一个把手102,其整体可分成三部分中空截头锥体部分104,凹形环状部分106,以及杯唇部分108。虽然可以将这三部分制成单独的部件,再用现有的联接方式将它们结合起来,但,这三部分最好还是制成整体的。
中空截头锥体部分104围成一个可容纳液体的内腔110。中空截头部体部分的形状来源于截头圆锥体,它有底部116,其底板的尺寸大于中空截头锥体部分顶部的尺寸,底部116也可以加重,以防止带把大杯100在使用中翻倒。这样,中空截头锥体部分104的形状和重量保证了带把大杯100的稳定性。
凹形环状部分106包括一个凹进的的表面112,其中间的直径D1比联接杯唇部分108和凹形环状部分106的颈部114的直径D2大。杯唇部分108有一个倒成光滑的圆角过渡的杯唇突缘118,以防止使用者从带把大杯100中饮用饮料时擦伤嘴唇。杯唇突缘118以某个角度呈喇叭形向外扩张,其最外层边缘120的直径比颈部114的直径大。
带把大杯100最好用陶瓷制成,但也可以用塑料、玻璃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
下面,参照附图2-5,描述盖子200。请特别参看附图3和5,盖子200包括三个部分上层喇叭口部分202,下层圆筒部分204,和把手部分230。上层喇叭口部分202具有从下层圆筒部分204的上边缘208扩展而成的环状突缘206。此环状突缘206以某一角度向外扩张,其最外层边缘210的直径,比联接下层圆筒部分204的上缘208的下边缘的直径大。
下层圆筒部分204最好是中空的,它有一个基本上是圆筒形的壁212。沿圆筒形壁212间隔地设置了多个卡紧装置214。卡紧装置214的作用是将盖子200牢固地卡持在带把大杯100的凹形环状部分106和杯唇部分108上。
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卡紧装置214有两条轴向狭缝216和218,从下层圆筒部分204的底部边缘220延伸到下层圆筒部分204的中段附近。在位于圆筒形壁212的狭缝216和218之间的区段222的外表面上,有一条窄的隆起部分224。该隆起部分224的长度比带把大杯100的凹形环状部分106的长度稍短,这样可使隆起部分224纳入此环状部分中。所设置的狭缝216和218使得圆筒形壁212的区段222能够向内折弯;其动作过程和目的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狭缝216和218的长度决定了区段222可折弯的程度较长的狭缝216和218比较容易弯曲,而较短的狭缝216和218则比较难弯曲些。
最好沿圆筒形壁212间隔地分布两个或三个这种卡紧装置214。
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上有三个卡紧装置214,但无论设置多少个(两个或更多)卡紧装置214都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卡紧装置214的尺寸也同样不是严格限定的,只要满足能插入有把大杯100的凹形环状部分106内的条件即可。例如,狭缝216和218的长度可以较短,在狭缝216和218间形成的区段222的宽度也可以较小,从而形成一个较小的卡紧装置214。由于夹持装置214较小,就可以沿圆筒形壁212间隔地分布更多数量的这种夹紧装置214。
参照图2、4、5,盖子200的把手部分230设置在上层喇叭口202和下层圆筒部分204的中空的内部。把手部分230包括一个从支撑平面234延伸上来的把手232。支撑平面234实质上为圆形,设置在圆筒形壁212内表面的位于或高于狭缝216和218的最上端260的位置上。图中的把手232呈截头锥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圆柱形的。把手232也可以是中空的,并从支撑平面234的中心部分向上延伸到足以让使用者用手指牢固地抓住把手232的高度。把手232上制出若干条筋条236以便于抓捏。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还可以采用其它型式的把手。例如,可以采用把手杆(未示出)或十字形把手(未示出)来取代中空把手232。
盖子200还有一个沿圆筒形壁212一部分形成的轴向沟240。轴向沟240具有呈半圆形的凹面242。当盖子200盖上时,该长沟240可使液体从带把杯子100的容腔110中流出杯子100外。这样,由于圆筒状壁212的一部分有了沟240,所以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圆筒形了。在支撑平面234上有孔250,用来泄压,使得液体可以比较容易地流出带把的杯子100。
使用时,盖子200可以用如下的方式固定在带把杯子100的凹形环状部分106和环唇部分108上。首先,把盖子200插入带把大杯100的杯唇部分108。由于杯颈114的直径D2比凹形环状部分106的凹形内表面112的中间的直径D1小,所以圆筒形壁212的区段222要向内折弯,以便这几个夹紧装置214的隆起部分224能通过杯颈114进入凹形环状部分106内。隆起部分224是用来嵌在凹形环状部分106内的。另外,环状突缘206的喇叭形正好与带把杯子100的杯唇108的喇叭形相符,所以盖200不会被推入带把杯子100的容腔110内。要卸下盖子200,使用者可抓住把手232,将盖子200从带把杯子100中拉出。区段222的柔性使隆起部分224仍然能通过杯颈114,与带把杯子100脱开。但是,将盖子200从带把杯子100中提出来所需要的力,较通常使用状态下盖子和带把杯子结合的力要大得多,所以,盖子200在正常使用时能牢固地被卡住。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盖子300的另一实施例。盖子300与盖子200大体上相同,只是它的沟340不象盖子200上的沟240那样是敞开的,而是被圆筒形壁312封住的。
盖子200的上层喇叭口202,下层圆筒形部分204,和把手部分可以制成一体,也可以由分开的部件组合而成。盖子200和它的三个部分最好用有挠性的无毒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或竹子制成,这些材料具有足够的刚性,也能够弯曲,使得区段222能容易地折弯,让隆起部分通过杯颈114。
因此,盖子200的卡紧装置214是将盖子200卡在带把杯100的凹形环状部分106上和杯唇部分108上的有效的手段。盖子200的工作方式和使用很简单,使用者只要将盖子推入带把杯100的口内即可使用,只要抓住把手232即可将盖子拔出。即使用不能精确保证尺寸和形状的陶瓷制作杯子时,圆筒形壁212上区段222的柔性仍然能使盖子200以一种可靠的方式工作。盖子200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以上是对于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很明显,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可以作出许多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一个盖子,此盖子有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壁的中空圆筒部分,上述圆筒形壁有一条底边,一个外表面和若干个卡紧装置,每一个卡紧装置包括i.两条沿着圆筒形壁,从圆筒形壁的底边延伸到圆筒形壁中部的轴向狭缝,在这两条狭缝之间形成了圆筒形壁的一个区段;ii.在两条狭缝之间的圆筒形壁区段的外表面上设有一隆起部分;b.一个杯子,此杯子有一个口,一个用来盛液体的中空部分,和一个在口上的唇部,上述杯子上还有一个与杯子的唇部在颈部处相连的凹形环状部分,上述凹形环状部分中间的直径大于颈部的直径,此凹形环状部分是用来容纳上述若干卡紧装置的隆起部分的;c.其中,在两条狭缝之间的多个卡紧装置的圆筒形壁区段是柔性的,可以让隆起部分通过颈部卡在凹形环状部分内,并且还能与它脱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子的圆筒形壁还有一个内表面,并且还有一个与该圆筒形壁的内表面相连的把手部分,上述把手部分有一个平的支承表面和从该平的支承表面向上延伸的把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子还有一条沿着圆筒形壁的一部分形成的轴向沟,以便液体能从杯子的中空部分通过盖子流出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圆筒形壁有一条上边缘,而上述盖子还有一个从上述圆筒形壁的上边缘以某一角度向外扩展的上层喇叭口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杯子的唇部有一圈唇缘,此唇缘有一条最外面的边缘,上述唇缘从颈部以某个角度向上扩展,它的最外面的边缘的直径大于颈部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杯子的唇缘用来容纳上述盖子的上层喇叭口部分,以防止盖子被推压通过凹形环状部分而落入杯子的中空部分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有许多为便于抓捏的筋条。
8.一种用于盖住饮用的带把杯子的口的盖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一个具有圆筒形壁的中空圆筒形部分,该圆筒形壁有一条底边和一个外表面;b.若干个卡紧装置,每个卡紧装置包括ⅰ.两条沿着圆筒形壁,从圆筒形壁的底边延伸到圆筒形壁中部的轴向狭缝,在这两条狭缝之间形成了圆筒形壁的一个区段;ⅱ.在两条狭缝之间的圆筒形壁区段的外表面上设有一隆起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圆筒形壁还有一个内表面,而盖子还有一个与该圆筒形壁的内表面相连的把手部分,上述把手部分包括一个平的支承表面,和一个从该平的支承表面向上延伸的把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还有许多为便于抓捏的筋条。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盖子还有一条沿着圆筒形壁的一部分形成的轴向沟,以便液体能从杯子中通过盖子流出来。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圆筒形壁有一条上边缘,而上述盖子还有一个从上述圆筒形壁的上边缘以某一角度向外扩展的上层喇叭口部分。
专利摘要一种成套饮用用的带把杯子和盖子,盖子具有圆筒形壁和若干卡紧装置。卡紧装置在圆筒形壁的两条轴向狭缝之间形成,这两条狭缝从圆筒形壁的底边延伸到其中部。卡紧装置还有设置在两条狭缝之间的圆筒形壁区段上的外表面上的隆起部分。带把杯子有盛液体用的中空部分,和在杯口的唇部,并且有在颈部与唇部相连的凹形环状部分,其中间的直径大于颈都的直径,可容纳上述盖子上的隆起部分。两条狭缝之间的那部分圆筒形壁有挠性,可让隆起部分通过颈部卡在凹形环状部分,也可与其脱开。
文档编号A47G19/22GK2214779SQ94231199
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叶耀辉 申请人:叶耀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