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烹调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2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温烹调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尤指一种内容器不至于使容放的食物烧焦的保温烹调容器。
本创作人等曾开发出一种具有一金属制内容器及一金属制(真空)保温性外容器,可供将食物与水、酒等之液体置于内容器中加热至沸腾等温度后,再盖上内容器的盖子并置于真空保温性外容器内,再盖上外容器的盖子,而利用内容器及食物中所蓄之热将食物焖熟的保温烹调容器。此种保温烹调容器,由于方便、节省能源、省时、安全、随时提供热食、可使食物营养不流失,适于携带,已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深受消费者之喜爱。
早先的上述金属制内容器系如图3所示,系由不锈钢所制成,但是,其还是会因水垢或氧化等而生锈。此外,其传热效果不均匀,以致在加热时,内容之食物有烧焦之虞。
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本设计人等曾开发出一种由三层钢所制成之上述内容器,上述三层钢之中央内层系碳钢,其二侧的不锈钢外层的厚度至0.2mm。此种内容器之传热效果较均匀,易于加热,同时,也较不易于生锈。
然而,上述三层钢之外层不锈钢,仍会因水垢或氧化等而腐蚀,以致内层之碳钢锈会由腐蚀处渗出,不仅造成污染,同时还会降低传热效果。更重要的是,内容器内的食物,仍有烧焦之虞。
更具体言之,内容器内之食物,若为生食而经第一次煮烧时,食物周围的水等液体较清,较不易于烧焦,但是,当该内容器内之食物为熟食,且其周围之汤汁较浓时,再次加热会使得该内容器内面,特别是底部附近之食物及/或汤汁等烧焦。究其原因,内容器底面之传热不均匀系重要之问题。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改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容器不至于使收容之食物烧焦的保温烹调容器。
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特点、功效与目的,可由下述实施例之说明及其相关附图,获得深一步的了解。


图1系本实用新型保温烹调容器之整体构成断面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器之断面图。
图3系习用同类物之内容器之断面图。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之(真空)保温烹调容器,大致由一具有真空保温构造的有底圆筒状内筒及外筒所构成的金属制外容器1、一覆于该金属制外容器的底部上的树脂制底部件8、一可封闭该金属制外容器1之开口部的具有保温性的外容器盖3、一出入自如地设于上述金属制外容器1内的具有盖子13的内容器2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之特点在于,其内容器2之内面经过聚四氟乙烯加工处理,从而具有一聚四氟乙烯加工面14。
由于具有上述聚四氟乙烯加工面14,传热效率极为均匀,使食物不至于烧焦,同时,还可使烹调之食物较为可口,此外,该内面也较不易于腐蚀,使内容器之寿命延长。
上述外容器不限于金属制,还可为玻璃、树脂制。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保温烹调容器的内容器的内面,由于经过聚四氟乙烯加工,因此可将热均匀地散布于内容器内,使得内容器内之食物及汤汁等不会烧焦,同时还可使食物更为可口。再者,该聚四氟乙烯加工还可使内容器的内面不易于腐蚀,这是以往的保温烹调容器之内容器所不能达到的,因为提供了一具有多重功效的实用新型。
1 外容器2 内容器3 外容器盖3a上盖体3b下盖体3c保温材4 肋状壁5 凸部6 铰接轴7 肩部件8 底部件9 扭力弹簧10铰接部10a 铰接部之容器侧壁部11b 铰接部之壁部13内容器之盖子
13a盖柄14 聚四氟乙烯加工面20 钩部20a钩爪21 铰接轴22 弹性体25 钩卡止部26 卡止部顶面
权利要求1.一种保温烹调容器,由一具有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于该内容器的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的具有保温性的外容器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内表面上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容器为真空保温构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具有一外容器及一内容器,该内容器不至于使所盛放的食物烧焦者。该保温烹调容器包括一具有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于该内容器之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的开口部件具有保温性的外容器盖,其特征系在上述内容器之内面经过聚四氟乙烯加工。
文档编号A47J27/08GK2245932SQ95213030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5日
发明者伊藤精一, 新井义典, 松田州央 申请人:日本酸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