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料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42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料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做餐桌用具的其它容器或装置,特别是一种调料壶,它尤其适合作为油壶。
现有技术中的油壶,斟油后,由于油稠,粘性大,故使壶嘴淋漓不尽,余油便沿着壶嘴外壁顺流而下,直至壶底,不但弄脏了厨具,而且当壶底积油甚多时,可能在倒油的瞬间,余油滴入锅内,极不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时干净卫生,不致弄脏厨具的调料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调料壶,由壶身,壶嘴和壶盖等组成,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外壁上具有一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槽与壶腔连通。
壶嘴口余油沿壶嘴外壁顺流而下时,便落入槽中,得以收集后而回流到壶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
一根细管从壶嘴腔下斜穿入壶腔中,细管一端口与壶腔连通,另一端口则与壶嘴腔隔离而与槽连通。
与壶腔连通的细管一端口最好达于壶腔较远侧,并高于壶腔中的液位。
槽上方离壶嘴外壁较远侧最好盖接有一小盖板。
这样,斟油时,即使槽与细管中残存有未能及时回流入壶腔中的极少量残余调料,也不会从槽口滴落;并且,由于槽口大部被小盖板所封闭,也使灰尘等脏物不易落入槽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干净卫生,壶嘴口处的余油或粘稠性调料得以收集后又回入壶腔中,不致脏污厨具,又节省了调料用量,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调料壶,由壶身1,壶嘴2和壶盖3等组成,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具有一用于收集壶嘴口余油的槽4,一根细管6从壶嘴腔21下斜穿入壶腔5中,细管6一端口达于壶腔5的较远侧,并与壶腔5连通,该端口应尽量位于壶腔5中的较高处以利高于壶腔中调料的液位,细管6另一端口则与壶嘴腔21隔离而与槽4连通。槽4上方离壶嘴2外壁较远侧盖接有一小盖板22,小盖板22将槽口大部封闭。细管6和壶身1均由透明塑料制作。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调料壶,包含壶身(1),壶嘴(2)和壶盖(3),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位于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4),槽(4)与壶腔(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料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根从壶嘴腔(21)下斜穿入壶腔(5)中的细管(6),细管(6)一端口与壶腔(5)连通,其另一端口则与壶嘴腔(21)隔离而与槽(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料壶,其特征在于,与壶腔(5)连通的细管(6)一端口达于壶腔(5)较远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料壶,其特征在于,槽(4)上方离壶嘴(2)外壁较远侧盖接有一小盖板(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做餐桌用具的容器或装置。特别是一种调料壶,它尤其适合作为油壶或作为稠类调料的容器。调料壶由壶身1,壶嘴2和壶盖3等组成,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具有一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4,槽4与壶腔5连通。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干净卫生,壶嘴口处的余油或粘稠性调料得以收集后又回入壶腔中,不致脏污厨具,又节省了调料用量。
文档编号A47G19/30GK2249039SQ95226568
公开日1997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7日
发明者林芳华 申请人:林芳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