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底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015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尖底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尖底节能锅,是一种有较大的改进的厨房用具。
在现实生活中,所用的各种铸铁、铸铝以及铝合金等尖底锅,都是沿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方式,既外底面光滑,利用这种外底面光滑的尖底锅,如果锅底离柴或煤的燃烧处太近,火不旺;如果距离太远,锅底的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小,锅的吸热量就小。所以热量的利用率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有较大改进的节能锅。
本实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尖底锅的锅底上,以锅底中心为圆心的几个同心圆内,分不同层次设置若干块弧形聚热片、内层聚热片宽而厚,外层聚热片窄而薄,并且越向外聚热片的数量越多,从里向外依次错开一定距离,整体呈现叶轮状,使火焰大部分沿着聚热片走,延长了火焰在锅底的时间,同时增大了锅底的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提高了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因为只在原锅底上设置若干块弧形聚热片,整体呈现叶轮状,它即不影响煤或柴的燃烧,又不影响废气的排放。
2、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无论是烧柴、烧煤还是烧煤气都可使用,节能显著。实验证明可节省做饭时间的20%-30%。


图1是尖底节能锅锅底的主件图。
图2是聚热片2、3、4、5、6的附件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实用新型是在尖底锅底部1上设置几种形状和做用不完全相同的弧形聚热片2、3、4、5、6,聚热片2较短较窄,聚热片3较长较窄,聚热片2、3间隔而均匀对称的分布在锅底外围,聚热片2、3外端在同一圆上,用以吸收外围火焰的热量,聚热片3内端设置着聚热片4,聚热片4内端在同一圆上,其圆内侧设置着聚热片5,聚热片5内侧锅底中心附近设置着聚热片6,聚热片6短而宽并且厚,聚热片3、4、5长度相当,聚热片6、5、4、3依次分布,并依次向右错开一定的距离,整体呈现叶轮状,数量越向外越多,宽度和厚度逐渐减小。
该实用新型由于聚热片6、5、4、3依次错开一定的距离,整体呈现叶轮状,使燃烧冲到锅底的火焰只能沿着弧线走,在聚热片6、5的交界处,部分火焰沿聚热片5的外侧切线,一部分火焰冲在聚热片5的棱上,大部分沿聚热片5内侧继续前进。火焰在经过聚热片5、4或4、3的交界处与经聚热片6、5时基本相同。这样一方面是因金属的导热率远大于气体的导热率,加快了热传导的速度。另一方面增大了锅底的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扩大了热量的吸收面积,同时又延长了火焰在锅底上运行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尖底节能锅,其主要结构特征是在于以锅底中心为圆心的几个同心圆内分不同层次均匀对称地设置着其长度不等、而宽度不同的弧形聚热片(6)、(5)、(4)、(3)、(2),并越向外聚热片越窄、越薄并且数量越多,且依次错开适当的距离,整体呈现叶轮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底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弧形聚热片(6)、(5)、(4)、(3)、(2)依次错开距离,整体呈现叶轮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底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内层聚热片(6)短、宽而厚,外层聚热片(5)、(4)、(3)长度相当,宽度逐渐减小、而且变薄,数量增多,聚热片(2)较短,宽度较小,并间隔地均匀分布在聚热片(3)之间,外端与聚热片(3)在同一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柴、煤或煤气做燃料的尖底节能锅,是一种有较大改进的厨房用具,其主要结构特征是在于以锅底中心为圆心的几个同心圆内分不同层次均匀对称的设置着若干块弧形聚热片,其内层聚热片宽而厚,外层聚热片窄而薄,并逐渐增多,从里向外依次错开一定距离,整体呈现叶轮状,扩大了锅底的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延长了火焰在锅底上的时间,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可大大节省做饭时间,是当前理想的尖底节能锅。
文档编号A47J27/00GK2282383SQ9620412
公开日1998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3日
发明者张桂琳 申请人:张桂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