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羽毛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4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暖羽毛睡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暖睡袋,尤指一种内设羽毛的睡袋,而非一般内设棉花或纤维等填充物的睡袋,其适用于任何寒天或冷天使用。
睡袋之作用乃在提供使用者在野外或是寒冷天过夜时,作为一个御寒保暖的睡眠用具,尤其在高山上的寒冷气候中,睡袋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求生用具,其可避免登山者因失温而遭到冻死之外,亦可作为睡眠的寝具。正因如此,睡袋在保暖和防风的作用上,必须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般的睡袋通常是由被面与背垫所组成。其制造方法是将棉花或其他种类的纤维填充物装入于睡袋之内后,再以车缝线予以缝设固定,由于填充物是棉花或纤维,所以只需以车缝的方式固定即可。羽毛睡袋与一般纤维睡袋的内部构造是不相同的,以现今的羽毛睡袋而言,其被面的内部是以数条横隔布加以区隔,横隔布的形状有梯形、V型、横线或直线形,由于横隔布的区隔而使睡袋内部形成数个空室,空室内填塞有羽毛,使羽毛不致上下异位。唯美中不足的是,羽毛在睡袋内却会产生左、右异位或移动,因为睡袋在使用时,人体是卧于背垫中央,而被面则覆盖在人体上,所以被面的中央常较两侧为高,因而使羽毛流向两侧而造成异位,久而久之,羽毛就集中在被面的两侧,进而使被面的中央过于单薄,而失去保温的效果,尤其是在有寒冷的冬天或冰冷的气候中使用时,更能感觉缺点的存在。
除此之外,羽毛也会随着使用人在夜间因躯体的翻转而产生移位,因此羽毛若未能加以有效固定,将使睡袋的使用功能大打折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毛在空室内不致产生左、右或上、下异动或移位的保暖羽毛睡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系由一背垫与被面组合而成,该被面与背垫皆系由一上表布及一下表布组成,被面之上、下表布之间车缝有若干横隔布与纵隔布,其横隔布与纵隔布是相互交差,进而形成复数个立体空室,又横隔布与纵隔布之上、下边缘是与上、下表布车缝在一起,所以横、纵隔布可固定在被面内部,此外在每一空室内填塞羽毛填充物,使得羽毛在空室内不致异位或移位。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局部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七)。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八)。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九)。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十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十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十三)。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羽毛睡袋之另一实施例图(十四)。
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揭示出一羽毛睡袋(4),其主要是由一背垫(5)与被面(6)所组成。其中,被面(6)在上、下两表布(61、62)之间,缝置有复数条水平横隔布(71)与至少一条以上的纵隔布(72),该些横隔布(71)与纵隔布(72)是相互交叉缝接在一起,进而形成复数个成方格状的空室(73),又空室之内可填塞羽毛(8)[如图2所示],并加以均匀分布。其次,横、纵隔布(71、72)的高度与被面(6)的高度是近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之横隔布(71)与纵隔布(72)为可挠性布体,其可为网布、尼龙布、纱布、棉布、不织布等材质制成。其制造方式是先以纵[或横]隔布先车缝在下表布(62)上[如图3所示,仅以一条纵隔布表示之],然后再将横[或纵]隔布以分段方式车缝在下表布(62)上[如图4所示],最后再覆盖上表布(61),并将前述之横、纵隔布(71、72)予以车缝固定后,即形成一保暖睡袋(4)[如图5所示]。
前述之空室为方形,然亦可为其它的造型来实施,例如图6所示,其横隔布(74)是以倒V型的方式与纵隔布(72)交叉实施;另外,也能以图7的方式,其是藉V型横隔布(75)与纵隔布(72)交叉的方式实施,藉此两种实施例,能具有复数个M型或W型的立体空室(761、762);其次,还能以V型与倒V型横隔布(74、75)来与纵隔布(72)合并实施,进而形成复数个菱形的空室(763),如图8所示。
相对的,纵隔布也能与前述横隔布相同的结构来实施,如图9~11所示,以左V型横隔布(77)来与纵隔布(72)一同实施。其中,图9所示之V型隔布是以两两相对方式排列,而图10所示之V型隔布则是以两两相背的方式排列,至于图11所示的V型隔布是以同一方向两两对称的方式排列,进布使被垫的内部形成复数个三角形的立体空室(79)。
其次,前述之横隔布或纵隔布可为单V型,亦可为双V型来实施,例如图12所揭露的横隔布(78)即是。另者,亦可视实际需要而改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V型隔布来实施。
再者,横隔布还可改为斜隔布来实施,即如图13、14所示。其中,图13所示之斜隔布(711)是由中央朝下且往两侧边倾斜一斜角度,而图14所示之斜隔布(712)是由中央朝上且往两侧边倾斜一斜角度。
除此之外,还能以图15所示的例子来实施,即以数条横隔布(71)与分段的纵隔布(701)来实施,其中,每一上、下排纵隔布是采用交叉隔邻方式排列之。其次,还能以图16所示的方式实施之,即以数条纵隔布(72)与分段的横隔布(702)来实施,其中,每一左、右排横隔布是采用交叉隔邻方式排列之。
至于背垫(5),除了可采用前述被面(6)之结构与方式外,也可采用习式仅以数条横隔布(9)缝设的方式。藉由上述之结构,使用人可躺于背垫(5)上,而被面(6)则覆盖于使用人之身体表面,由于被面(6)具有保暖的功能外,还能防止内部羽毛移动或异位,进而能有效防止冷风穿入睡袋内,达到保暖的效果。
又,纵使在室内或室外过夜,冷空气皆无法由横、纵隔布(71、72)与上、下表布(61、62)车缝处穿入,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睡袋可达保暖之效果。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具有下列之优点由于被面内有横隔布与纵隔布形成复数个立体空室,所以羽毛在空室内不致产生左、右或上、下异动或移位,因此冷空气不易由空室进入睡袋之内,而达保温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保暖羽毛睡袋,其系由一背垫与被面组合而成,该被面与背垫皆系由一上表布及一下表布组成,其特征在于被面之上、下表布之间车缝有若干横隔布与纵隔布,其横隔布与纵隔布是相互交差,进而形成复数个立体空室,又横隔布与纵隔布之上、下边缘是与上、下表布车缝在一起,所以横、纵隔布可固定在被面内部,此外在每一空室内填塞羽毛填充物,使得羽毛在空室内不致异位或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的纵隔布至少在一条以上,被面内的横隔布与纵隔布可垂直交叉,进而形成复数个方形的空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的横隔布能以倒V型的方式与纵隔布合并实施,被面内的横隔布亦能以V型的方式与纵隔布合并实施,或被面内的横隔布能以V型与倒V型一同与纵隔布合并实施,进而形成复数个菱形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的横隔布能以一个或数个V型连续隔布的方式来实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的横隔布能以V型隔布两两相对的方式与纵隔布合并实施,而形成复数个M型空室,被面内的横隔布亦能以V型隔布两两相背的方式与纵隔布合并实施,而形成复数个W型空室,或被面内的横隔布能以V型隔布采用同一方向两两相称的方式与纵隔布合并实施,进而形成复数个菱形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的横隔布能以一个或数个V型连续隔布的方式来实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部能以数个横隔布与分段的纵隔布来实施,其中,每一上、下排纵隔布是采用交叉隔邻的方式排列之,或被面内部能以数条纵隔布与分段的横隔布来实施,其中,每一左、右排横隔布是采用交叉隔邻方式排列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羽毛睡袋,其特征在于被面内部能以数条斜向的横隔布与纵隔布来实施,其中,横隔布是由中央朝下并往两侧倾斜,或横隔布是由中央朝上并往两侧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暖羽毛睡袋。其被面上、下表布之间车缝有若干横隔布与纵隔布,其横隔布与纵隔布是相互交差,形成复数个立体空室,横隔布与纵隔布之上、下边缘是与上、下表布车缝在一起,横、纵隔布可固定在被面内部,此外在每一空室内填塞羽毛填充物。本产品除具有保暖之功能外,还能防止内部羽毛移动或异位,进而能有效防止冷风穿入睡袋内,进一步达到保暖之效果。
文档编号A47G9/00GK2252575SQ9620685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26日
发明者蔡格升 申请人:蔡格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