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冲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8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冲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用冲泡茶叶、咖啡的器具,尤指一种能选择热水冲泡或蒸汽蒸煮方式,且能自动滤去残渣再回流出无杂渣饮品之多用途冲泡器具。
一般市面上冲泡茶叶或咖啡的器具种类繁多,然适合冲泡茶叶者并不能用来冲泡咖啡,冲泡咖啡者亦不适合冲泡茶叶。一般冲泡茶叶者多利用水壶装入水,经煮沸后再冲入装有茶叶的容器,通常装茶叶之容器出口必定设有过滤茶叶渣的网孔,但较细小的残渣还是会随着茶水进入茶杯,此时喝茶的人就要非常小心,免得将茶渣一齐喝下,其次,利用水壶加热一定要注意火源是否熄掉,茶壶内是否还有水,水温是否达到可以冲泡的温度了。稍有疏忽,还会引起火灾。
再者,一般冲泡茶叶的温度皆低于100℃,需按茶叶品种来决定冲泡水温,依照茶叶的品种大致界于85℃到95℃之间,所以要冲泡一壶好茶不能以正在烧滚的开水直接冲,而一定要等温度稍降再冲泡。一般市面上的冲泡器具没有自动调控温度功能,因此不具泡茶经验者,往往不得要领,冲不出一壶好茶来。
至于冲泡咖啡的器具,由于要冲泡一壶好咖啡必定要使用蒸溜式的,也就是温度要高出沸点,利用蒸汽逐渐对装有咖啡粉之容器加温,而咖啡亦得要由咖啡豆研磨出来的,当然能够将温度及时间掌握得好,具有职业水准,必定有一个好的蒸溜式咖啡壶,但一般的咖啡壶亦是让高温的蒸汽渐渐进入装有咖啡粉的壶内,冲开后得再经过滤网才能将咖啡渣滤除,一道道手续都要经具经验者仔细观察才能办到,且对一般家庭中有爱好泡茶叶和咖啡的,势必要准备两种冲泡器具,实在很占空间。
又,日常生活中有时必需煎煮中药,而煎煮中药最好是利用慢火长时间的煎煮,才能充份将中药成份释出,在煎煮中药过程中,要不时去注意汤汁是否已熬到标准剂量,稍有疏忽就会太干了,所以常常要去倒倒看,非常费时费事,虽然市面上已有利用电煮方式来煎煮中药,但毕竟没有利用高温蒸汽慢慢使药材充份释出其成份的方式,来得快速。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泡器,藉其特殊结构,让水加温至预定温度后,自动导进装有茶叶或咖啡的另一容器,且经过自动过滤后,再回流到原来的容器中,达到既能冲泡茶叶或咖啡,又能煎煮中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泡器,利用其第一容器上通管上的一调节开关,控制蒸汽流量大小。以达到用蒸煮或冲泡方式来调理饮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泡器,利用杠杆原理,使装有开水的容器水量降到预定程度时,能自动熄火,以确保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泡器,可根据冲泡的物品来选择冲泡温度或蒸煮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泡器,可冲泡两种以上的物品,一机多用,故能节省金钱及储放物品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冲泡器,包括一底座、一盘架、一加热源及两个容器,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一杠杆,该杠杆的一端承接一轴杆,轴杆穿过底座的贯孔,且于其顶部设一配重块;所述杠杆的另一端承托两托杆,两托杆分别穿过底座另一端的两支架的贯孔,其顶端连接盘架上的一托盘边缘;于所述底座上置放所述加热源,如酒精灯,酒精灯顶部设有一套盖,该套盖轴枢一重锤;所述盘架藉由其下方延伸出的三根支架使该盘架固设在底座上,盘架左右各有两个能分别容纳所述两容器的接孔,且第一容器设有上通管及下通管,上、下通管分别装设于第一容器上、下方,且上通管与下通管交会,并藉管路通向第二容器;第二容器顶部设有控制阀,控制阀包含一接头,接头内径螺接所述管路末端,且接头外周环套一出水环,出水环底部连接控制阀顶部,同时控制阀内部装设一收纳筒,收纳筒底部呈漏斗形,并有一钢珠位于漏斗形的开口上,且收纳筒漏斗形开口下方连接一接管,接管下方设有滤网。
现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动作一)。
图3系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动作二)。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容器详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容器详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容器装设接管528a之示意图。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冲泡器,主要包含有一底座10、一盘架20、一加热源,如酒精灯30及两个容器40、50,其中底座10呈矩形,其底部呈中空状,可容置一杠杆11,该杠杆11乃利用一根心轴12设于该底座10底部凸耳13上,该杠杆11一端14垂直承接一根轴杆15,该轴杆15插进底座10上的通孔18内,且该轴杆15末端承托一配重块a,而杠杆11的另一端16可承托盘架20下方的两支托杆21,该两托杆21亦分别穿插过该底座10上的前后两支架17a的贯孔中,该两托杆21的顶部分别连结一置于盘架20上的托盘24的前后边缘25处,而该托盘24跨置于盘架20的接孔22上以承接第一容器40,且底座10上置放所述加热源,如酒精灯30,该加热源30顶部设有一套盖31,该套盖31利用一轴枢32连接一重锤33,以重锤33控制套盖31掀开或闭合;其次,盘架20设有接孔22、23,其中接孔22装设托盘24之后,再将第一容器40置於该托盘24上,第二容器50设置於盘架20的接孔23内;第一容器40上设有一上通管41及一下通管42,如图4,该上、下通管41、42横直交会后,再连接管路43,至第二容器50内,该管路43的一段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挠性软管,同时形成可互相嵌插之接头(此为习知技术,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容器40之上通管41横向设置於第一容器40上方位置,下通管42於第一容器40一侧下方,向外竖向延伸,与上通管41交会;上通管41与下通管42上端会合后,通至第二容器50中;上通管41中间部位设有调节室44,该调节室44左右呈上下位差,分别连通二段通管,其中左通管连通下通管42,右通管接至第一容器40内,该调节室44内部设有一调节开关45,该调节开关45上方顶部设有一拉杆46,该拉杆46底部中心轴枢一升降杆47,该升降杆47穿过所述上通管41顶部之封套451;有一弹簧48穿设于该升降杆47上,该升降杆47底部设有一阀塞49,该阀塞49配合该调节室44内部中孔441的顶角可调节第一容器40蒸汽流量的大小,拉杆46底部边缘抵住调节开关45上方之封套451表面,参见图4。上通管41与下通管42上端会合后,通至第二容器50中;第二容器50顶部设有一盖体51,该盖体内设有一控制阀52,该控制阀52包含一接头521,该接头521的内径螺接管路43的末端,该接头521外周套一出水环522,该出水环522底部连接控制阀52顶部,并周环设有数个出水口523,且该出水口523的方向与出水环522的圆周相切线,在管路43末端套进一启闭盖527,再以该控制阀52顶部螺纹锁入固定,而控制阀52内部装设有一收纳筒524,收纳筒524底部呈漏斗形,并且有一钢珠525位於该漏斗形开口上,该漏斗形的开口下方连接有一接管528,接管528直通到第二容器50底部,同时又于该接管528底端装设有细滤网529a,再有一外滤网529b封套于该细滤网529外周。
参见图5结构,在冲泡茶叶时,首先选择配重块a的重量,使之略大于第一容器40的净重,再把配重块a套在轴杆15末端,在第一容器40内注入适量的生水,水量以不超出上通管41管口为宜,并搁置於托盘24上,扳起该加热源30一侧边之重锤33,令套盖31向上掀开,利用第一容器40底部抵住套盖31上边,由於第一容器40装有相当重量的生水,使托盘24下方的托杆21受压向下,抵住杠杆11另一端16,使向下倾斜,在第二容器50内置入茶叶后点火加热,如图2。当温度达到沸点时,高温的蒸汽由上通管41进入管路43内,由于沸腾的开水的蒸汽具有向上冲的能量,因此上通管41管径越小则带动下通管42热水向上引流的力量越大。在冲泡茶叶时是使用温度较低的热开水,则第一容器40(参考图4)上拉杆46要在平常的水平状态,藉由该调节开关45下方的阀塞49与调节室44中孔441间隙大小来控制第一容器49蒸汽输出量,间隙越小则带动下通管42流出开水的量越多,因此沸水会由下通管42进入管路43,再流进第二容器50内,当第一容器40水量下降至其重量较配重块a轻时,杠杆11的14端下降,同时杠杆11的另一端16翘起,而加热源如酒精灯30套盖31失去抵制重力,重锤33会向下掉使套盖31扣合,达到熄火目的,如图3所示。
参考图5所示,当开水进入第二容器50,由于钢珠525堵住收纳筒524底部开口,所以水不能从接管528流出,当水累积到控制阀52顶部的流孔526再推开启闭盖527,朝上方的出水环522冲出,再由出水环522四周的出水口523流出来,又该出水口523的方向与该出水环522圆周成切线方向,所以当水量达到预定压力时自然会使该出水环522产生自由旋转现象,所以开水系旋转式喷洒於第二容器50下方,再浸泡茶叶,特别是对要求泡茶温度不必达到沸点的茶种,非常适用,因为由第一容器40进入第二容器50的水温很接近沸点,如果经过该出水环522旋转再以喷洒方式冲浸茶叶,则具有稍微降温的功效,在使用时,可依冲泡茶叶或咖啡来选择第二容器50内部是否要装设控制阀52,主要是冲泡咖啡的温度要比沸点稍高一些,并且是慢慢冲向第二容器50下方的咖啡粉,使咖啡香气充分释出,因此可取下该控制阀52,让第一容器40的水蒸汽直达管路43再冲向下方的咖啡粉,在蒸煮中药时亦可不用控制阀52。更换控制阀52十分简单快速,只要旋开控制阀52接头521即能取出整个控制阀52,再装上一根接管528a(如图6所示),该接管528a下方亦须设置有内滤网529a及外滤网529b,藉以滤除咖啡渣及药渣,再锁紧该盖体51即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管路43会对第二容器50收纳筒524产生虹吸作用,起初收纳筒524会被回抽,使软性启闭阀527向下贴合,密封流孔526部位,当抽吸能量大於钢珠525重量时,钢珠525脱离收纳筒524开口,使浸泡后的第二容器50内茶水从接管528往上逆流出来,顶开钢珠525充满收纳筒524再回流进入管路43到第一容器40内,而茶渣首先被接管528下方外滤网529b滤除,如有更细小的茶渣亦能被细滤网529b滤除,而纯茶水之所以能由该接管528往上逆流并顶起钢珠525进到收纳筒524内部,系因受第一容器40呈真空产生吸力,而对第二容器50产生虹吸作用,再把第二容器50内的茶水吸回,巧妙的是被回吸到第一容器40的是经过冲泡及已滤除茶渣的纯茶液,只要拔去该管中处43接头部位,即可倒出茶水来饮用相当方便且安全实用。
如本实用新型要用煎煮中药,只要把第一容器40调节开关45之拉杆46扳起,使升降杆47提升,让升降杆47下方之阀塞49与调节室44中孔441间隙加大,大量蒸汽能通往管路43,而通过该阀塞49与中孔441之蒸汽量变大以后,牵引下通管42热水上升的能力会变小,故能够利用高温蒸汽来蒸煮第二容器50内的药材,使水加热后逐渐变为蒸汽再慢慢煎煮中药,让中药成分在蒸汽热力中充分释出,而一旦第一容器40内水量跑至第二容量50中,使其重量减到比配重块还轻时,由于受杠杆11影响自动使加热源30之套盖31下压封闭火苗,达到熄火目的,因此不必守着整个煎煮过程,非常便利省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功效上与市面上任何一种只能做为冲泡茶叶者,多了能冲泡咖啡或其它饮品的功能,能一机多用,既可节省金钱又可节省置物空间,并利用两容器的温度差产生不同气压的关系,自动使开水导进第二容器,经冲泡后再回流到原来的第一容器的技术,使用非常方便,且在过滤茶叶、咖啡等残渣方面,与习知者相比也能省去人工利用滤网去除之手续,尤其是能利用杠杆原理来达到倒出开水即自动熄火的功效,使使用者更方便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冲泡器,主要包括一底座、一盘架、一加热源及两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一杠杆,该杠杆的一端承接一轴杆,该轴杆穿过底座的贯孔,且于其顶部设一配重块;所述杠杆的另一端承托两托杆,该两托杆分别穿过底座另一端的两支架的贯孔,其顶端连接盘架上的一托盘边缘;于所述底座上置放所述加热源,如酒精灯,该酒精灯顶部设有一套盖,该套盖轴枢一重锤;所述该盘架藉由其下方延伸出的三根支架使该盘架固设在底座上,该盘架左右各有两个能分别容纳所述两容器的接孔,且第一容器设有上通管及下通管,上、下通管分别装设于第一容器上、下方,且上通管与下通管交会,并藉管路通向第二容器;第二容器顶部设有控制阀,该控制阀包含一接头,该接头内径螺接所述管路末端,且该接头外周环套一出水环,该出水环底部连接该控制阀顶部,同时该控制阀内部装设一收纳筒,该收纳筒底部呈漏斗形,并有一钢珠位于该漏斗形的开口上,且该收纳筒漏斗形开口下方连接一接管,该接管下方设有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冲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上通管中间部位设有调节室,该调节室内设有一调节开关,该调节开关上方设有一拉杆,该拉杆底部中心轴枢一升降杆,该升降杆穿过所述上通管顶部之封套,并有一弹簧设于该升降杆上,该升降杆底部设有调节第一容器蒸汽流量的阀塞,该阀塞位于调节室内部中孔顶部,上通管与下通管上端会合后,通至第二容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冲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内部控制阀出水环周缘所设的出水口方向与该出水环圆周相切线。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冲泡器,包括底座、盘架、加热源及二容器,其中盘架固设在底座上,其上设两容器的接孔,第一容器设有上、下通管,二管交会后连通第二容器,上通管中设调节室,第一容器下设加热源,第二容器中设控制阀及接管、滤网。第一容器中的水沸腾后,蒸汽便夹带沸水对第二容器中的饮品进行冲泡,过滤后再自动回到第一容器供饮用。该冲泡器可冲泡茶叶、咖啡或煎煮中药,且可自动滤渣及自动熄火,使用既安全,又方便。
文档编号A47G19/14GK2302736SQ9623085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9日
发明者胡孔燊 申请人:胡孔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