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弥勒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787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腹弥勒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弥勒佛塑像的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旅游业兴旺发达起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各地除恢复原有的古代建筑、佛像,也按传统习俗新建了很多景观。“弥勒佛”是很多人文景观中常见的佛教形象。传说,弥勒佛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来世佛,笑口弥勒佛相传是弥勒的化身,是按照一个叫契此的和尚形象塑造的。契此是五代时浙江奉化人氏,人称他布袋和尚。笑口弥勒佛的形象与其说是根据佛教教义塑造的佛像,还不如说是中国艺术家借用佛教题材,按照自己的理论和审美情趣,创造的人间大笑星,八百年来,在中国广为流传。“五百罗汉”是释迦牟尼生前众多弟子的总称,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借用佛教题材,创作的一组群雕,最早见于东晋时代的浙江天台山寺庙中。通常“笑口弥勒佛”是单尊塑像,而“五百罗汉”是一组群像,排列端坐在殿堂中供人们观瞻,或制成工艺品、纪念品,形象单调,缺少情趣,也不能将他们的形象与传说中的故事联系起来,不能通过这些形象来启发人们对世俗百态的理解和认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佛像新结构,它可以将笑口弥勒佛和五百罗汉结合成一体,并且衬以各种景色,将人物和传说故事联系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它包括底座、佛像,其特征是佛像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弥勒佛造型,内层中央有垂直的圆锥形孔道,内设阶梯,两层之间为螺旋式上升的景观路。
在螺旋式上升的景观路面上设有五百罗汉形象和相关故事场景。
在中央的圆锥形孔道上有通向各层螺旋式通道的门,圆锥形孔道中有曲折形楼梯。
螺旋形通道共有五层,在螺旋形通道的最高层可设有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采用了全景式开放结构,突破时空局限,摈弃呆板的佛像排列端坐模式,将五百罗汉的形象与场景有机串联,配以山川花木,并可配以灯光音响,形成丰富完整的艺术作品,使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充分显示出来;由于结构上分为内外两层,由佛顶至底座的孔道,可以成为通风和通行的途径;本实用新型可制成各种产品,小型品外层用透明材料,可制成精美摆设和纪念品,大、中型可用轻体材料制成可放置在地面上的景观,游人可以徜徉于罗汉之间,盘桓在修行道上。需要移动时,可用车辆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细节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内、外层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螺旋式通道示意图。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佛像的外层2,下有底座1,佛像有笑口弥勒佛的外形,体态硕大,其内部为空膛,在空膛的中央,从佛像头顶5至底座1有一圆锥形孔道3,孔道中有楼梯9,在外层2和孔道3之间有螺旋形景观路4,它分为五层,将外层2和孔道3连接在一起,从孔道3的圆锥面上有通向每层景观路4的门5。在景观路4的螺旋形上升的路面上,设置了五百罗汉的形像6和相应的山川、花木场景7。从下至上,一至四层,是按五百罗汉修行悟道、降魔斗法、云游普渡的顺序排列,将人物与场景有机的串联起来,第五层设计为传说中的潮音洞,系观音修行处,设有紫竹林和莲花池8,池水可向以下各层提供水源。
权利要求1.空腹弥勒佛,它包括底座、佛像,其特征是佛像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弥勒佛造型,内层中央有垂直的圆锥形孔道,内设阶梯,两层之间为螺旋式上升的景观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腹弥勒佛,其特征是在螺旋式上升的景观路面上设有五百罗汉形象和相关故事场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腹弥勒佛,其特征是;在中央的圆锥形孔道上有通向各层螺旋式景观路的门,圆锥形孔道中有曲折形楼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腹弥勒佛,其特征是螺旋形通道共有五层,在螺旋形景观路的最高层可设有水池。
专利摘要空腹弥勒佛,它包括底座、佛像,其特征是:佛像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弥勒佛造型,内层中央有垂直的圆锥形孔道,内设阶梯,两层之间为螺旋式上升的景观路。优点是:它采用了全景式开放结构,突破时空局限,摈弃呆板的佛像排列端坐模式,将五百罗汉的形象与场景有机串联,配以山川花木,并可配以灯光音响,形成丰富完整的艺术作品,使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充分显示出来,它可以制成工艺品,也可制成旅游景观。
文档编号A47G33/00GK2287004SQ96238250
公开日1998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9日
发明者满健, 陈建时 申请人:满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