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淘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93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淘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淘米用具。
目前一般家庭都无专用淘米用具,淘米必须眼观手选,剔除米中的砂石、糠麸等杂质。由于家庭用餐人口少,淘米量不大,因此未引起人们研究的注意,大都致力于大型淘米装置的研究。现有的淘米装置一般用于公共食堂和饭店,其结构复杂,还需要较大的水流压力,因此不适于小家庭使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家庭炊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据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家用淘米用具,或是筛子式或是淘箩式或为隔板式,其结构过于简单,使用不够简便,效果也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的家用淘米用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家用淘米器,包括设有进、出水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一上部为漏斗形开口的园锥形筒体,其上方设置一漏斗形容器,其两者连接处设有孔隙,在锥形筒体下部外壁开设排石孔,排石孔与锥形筒体由排石管连通,在锥形筒体上部通过外侧壁设置一两开口向下的虹吸弯管,弯管两端口分别位于容器内、外。
其中,所述虹吸弯管其在容器内的开口端位于排石管上端口附近。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虹吸管的虹吸原理,利用普通自来水管的冲力即可淘米,根据砂石、糠麸与米比重不同的原理将砂石、糠麸等杂质与米分离。轻质杂物从环状筒下的孔隙中随水漂出;比重大的砂石从容器的下部排石孔排出;而米则从中间由虹吸管流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1为漏斗形容器,2为锥形筒体,漏斗形容器置于锥形筒体2的上方,其入口与筒体入口相对应,漏斗形容器与锥形筒体连接处设有孔隙。锥形筒体的下出口端延伸成管状,形成一排石管6,与锥形筒体外壁相通,形成排石孔7。一虹吸弯管3通过锥形筒体外壁置于其上,其两端开口向下,分别置于筒体2的内、外。其中,置于筒体内的开口8设于锥形筒体的下端口附近;另一开口端置于筒体外低于筒内开口端8。
使用时,先将排石孔7塞住,将待淘洗的米、豆等从家用淘米器的漏斗形进口1中加入至筒2内,用普通自来水管放水冲洗。被淘洗的粮食经上面自来水的冲洗,得到充分洗淘。在冲洗过程中由于粮食与砂石、糠麸等杂物的比重不同,比重轻的糠麸杂物从上部环形筒与锥形筒连接处的孔隙5中溢流出去;比重较大的砂石等则沉积于锥形筒体的底部排石管6内,而比重中等的粮食由虹吸管3抽吸出容器外;淘洗完毕后将排石孔塞子打开,砂石便可排出容器外。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淘米器,包括设有进、出水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一上部为漏斗形开口的园锥形筒体,其上方设置一漏斗形容器,其两者连接处设有孔隙,在锥形筒体下部外壁开设排石孔,排石孔与锥形筒体由排石管连通,在锥形筒体上部通过外侧壁设置一两开口向下的虹吸弯管,弯管两端口分别位于容器内、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淘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弯管其在容器内的开口端位于排石管上端口附近。
专利摘要家用淘米器,上部为漏斗形开口的圆锥形筒体,上方设置一漏斗形容器,其两者连接处设有孔隙,在锥形筒体下部设有排石管连接外壁上的排石孔,上部通过外侧壁设置一两开口向下的虹吸弯管,弯管两端口分别位于容器内、外。所述虹吸弯管其在容器内的开口端位于排石管附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普通自来水管的冲力即可淘米,根据比重不同的原理将砂石、糠麸等杂质与米分离。轻质杂物从上部孔隙中漂出,砂石从容器下部排石孔排出,而米由虹吸管流出。
文档编号A47J43/22GK2316901SQ9722024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30日
发明者季中明 申请人:季中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