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折叠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995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艺折叠窗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折叠窗帘,属于生活用品,特别是适于机关、团体、学校、医院等单位及家庭装用。
窗帘是居民家庭和机关、团体、学校、医院、宾馆等单位常用的物品之一,然而以往的窗帘虽能开启或停留在所需的高度,但由于制作复杂,成本高,遮光不理想,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大,安装繁琐,因此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启合流畅,高度随意,安装使用方便特点,又具遮光适度,装饰美化室内环境优点的工艺折叠窗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见附


图1、2、3、4、5。用纸、布、塑料或组合料制作各种色彩和花绘图案的面料,通过精加工定型成百褶帘面料[2],在面料的横向左右两边沿竖向每褶打有穿绳孔[4],百褶帘面料[2]上、下褶分别再与上横梁[1]、下横梁[6]胶合;用竹、木或金属制作上横梁[1]、横梁[6];在上横梁[1]中间纵向开了一道矩形导绳槽[16],槽两头各开一个导绳孔[13],装导绳栓[12],在导绳槽[16]的一头装有固定器[11],并在其侧面开有走线孔[7],将盖板[10]封闭,用胶钉[9]固定,配固定卡[8],即完成上横梁[1]制作。
选用棉、麻、混纺纤维织操纵绳[3];用操纵绳二根,一端分别与下横梁[6]固定,另一端分别穿过穿绳孔[4]、导绳孔[13]进入导绳槽[16],绕过导绳栓[12],通过固定器齿轮[14]、[15]的中间,再从走绳孔[7]引出,然后在末端系上塑料拉套[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侧视结构图。
图3,是固定器放大即操作示意图。
图4,是上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卡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横梁[1]胶连百褶帘面料[2],百褶帘面料下端胶连下横梁[6],而后将二根操纵绳[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下横梁[6]两头,然后穿过百褶面料穿绳孔[4],上横梁导绳孔[13]进入导绳槽[16],绕过导绳栓[12],通过固定器齿轮[14]、[15]的中间,再从走线孔[7]引出,然后在末端系上塑料拉套[5]等技术手段来实行。安装时,只需将固定卡[8]用螺钉[17]紧固在需装窗帘的位置上方,然后把窗帘上横梁[1]卡入固定器[11]中,旋上定位螺钉[18]即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开合流畅,使用十分方便。收拢时,将操纵绳[3]向左摆动15°--30°,慢慢向下拉动,操纵绳[3]即带动下横梁[6]徐徐向上升起,帘布呈折叠状合拢。到位后,将操纵绳[3]向右摆动20°--40°放松,固定器中的齿轮[14]、[15]即将操纵绳[3]咬住,达到定位效果。开启时,将操纵绳[3]向左摆动15°--30°轻轻下拉,此时固定器齿轮[14]、[15]会自动松开咬合,保持原角度或垂直松动操纵绳[3],帘布即自动缓缓下降,直至所需高度;再将操纵绳[3]向右摆动20°--40°放松,帘布就可固定。
本实用新型以特殊的造型、别致的色泽和强烈的立体感融为—体,是别具一格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一种工艺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权利要求1.一种工艺折叠窗帘,其特征是由上横梁[1]、百褶帘面料[2]、下横梁[6]、操纵绳[3]、固定卡[8]等组成;上横梁[1]的中间纵向开了一道矩形导绳槽[16],槽的两头各开一个导绳孔[13],装导绳栓[12],在导绳槽[16]的一头装有固定器[11],并在其侧面开有走线孔[7],将盖板[10]封闭,胶钉[9]固定构成;百褶帘面料[2]通过精加工定型成百褶状,其上下端分别和上横梁[1]下横梁[6]胶连成一个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折叠窗帘,其特征是上横梁[1]下横梁[6]用竹、木、金属都可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折叠窗帘,其特征是百褶帘面料[2]用纸、布、塑料或其组合料都可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折叠窗帘,属于生活用品,由上横梁(1),百褶帘面料(2),下横梁(6),操纵绳(3),固定卡(8)组成;可开启、闭合在任意高度,全部闭合后占用空间小,全部展开后具有立体感;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是别具一格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一种工艺品;特别适于机关、团体、学校、宾馆等单位及家庭装用。
文档编号A47H1/00GK2328290SQ9724143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4日
发明者邱以谦, 汪康福 申请人:湖北蒲圻市洞丰工艺制品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