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防烫手的小型(多士)焗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43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端防烫手的小型(多士)焗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炊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小型(多士)焗炉。
小型焗炉或多士焗炉是常用的厨房电器产品,常用于焗烤小份量的食物,如三明治、火腿、香肠、小脆饼等,它的体积要比大型焗炉小4-8倍,以便于从厨房搬到餐桌上使用。
通常的小型焗炉,它的外壳由金属薄板制成,在正常使用时,由于外壳温度很高,在搬动时出现烫手情况。市售的焗炉,有的在外壳两端设置塑料把手或是用高温塑料代替外壳两端,但由于塑料直接附在金属上,高温下易于熔化或软化,仍然不能很好地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焗炉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两端防烫手的小型或多士焗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多士焗炉,它包括外壳、炉胆、炉门组成的箱体及加热元件、控制装置等,其特征在于,外壳部分由顶部和背部相连的顶背件、底部和前部相连的底前件和位于两端的左侧板、右侧板组成,顶背件、底前件和左右侧板紧固连接装配为一整体,左右侧板与中间炉体侧端面之间有1.5~4.0mm的间隙作为疏气坑。
本实用新型焗炉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它的左右侧板上各设置一个用于搬动时放手的凹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侧板与中间炉体之间设置的1.5~4.0mm的疏气坑,可以使外部气流穿入和炉胆辐射的热量散发,因而可以降低传热量,使左右侧板温度减低,不致搬动时烫手,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产品,当设置的疏气坑为2.5mm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测试出侧板上二个点的温度值,并与无疏气坑的产品相应值比较,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产品两侧板温度降低了约18℃。温度对比曲线图示于图4。其中实线为本实用新型局炉侧板的温度曲线,虚线为对比产品侧板的温度曲线;A、B的位置相对应,C、D的位置相对应;每周期以15分钟计,每周期相隔约15秒。图2示出测温点B、D的位置。
如疏气坑设置为4.0mm,侧板温度降低的更多。
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列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表直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装配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疏气坑中空气对流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侧板与炉体连接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焗炉与其它焗炉侧板上温度变化曲线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形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中间1与左侧板2、右侧板3之间有一空隙,称为疏气坑4,此空隙可以设置为1.5~4.0mm。
图2示出了局炉外壳的结构及装配。焗炉外壳包括了顶背件1、底前件5和左侧板2、右侧板3,这些部件以紧固件连接装配为一整体外壳,并与炉胆6连接在一起,成为局炉。
炉胆6侧面底部有一折片7,折片7上有螺丝孔,左右侧板相配合位置有舌片8,在顶背件1、炉胆折片7、底前件5和舌片8上分别有相对应的孔位,用螺钉从底部向上紧固,将左右侧板2、3下部与底前件5、顶背件1下部及炉胆6连接;舌片8上的螺孔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用于调节疏气坑4的间隙大小,螺孔可以设置为条形的,通过螺钉在条形孔位中滑动找位,很好地调节疏气坑4的间隙。
顶背件1侧面设有U形孔12,相对应位置上左右侧板2、3顶部各有2个圆柱孔9,绝缘塞10的端部套在U形孔12中,尾部则紧配连接在左右侧板的圆柱孔9内。这样,顶背件1上部与左右侧板2、3连接;绝缘塞10的长短也是根据需要设定,用于调节疏气坑4的间隙大小,并与下部的舌片8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以使焗炉疏气坑4的上下间隙相等。
焗炉的左右侧板2、3,为高温塑料板或其它耐热材料制成;外壳的其它部位用金属薄板制成。
采用上面的结构和装配方法,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中间炉体与侧板之间具有间隙的防烫手的焗炉实施方案。
图3B更清楚地示出了侧板与顶背件1、底前件5及炉胆6的连接关系。通过此图,可以清楚地知道,疏气坑4的距离是通过装配中调整绝缘塞10的长短和舌片8上的螺孔位置而定。一般,要保证疏气坑4在1.5~4mm之间。
一般地,在绝缘塞10端部,在顶背件侧面的两侧要加设螺母13,以固定绝缘塞10以防止脱落。
在正常烤焗时,炉胆内的热能会传导及热辐射至外壳材料。采用上述结构的焗炉,处于疏气坑4内的气体吸收了这些散发出的热能后,温度上升、体积变大,因而穿过1.5~4.0mm的疏气坑顶部向外飘去,带走热量。与此同时,疏气坑内形成了真空,周围冷空气从疏气坑4底旁进入,形成空气对流。此过程示于图3A。如此循环,使疏气坑4中的气流阻隔由炉胆散发的热量,因而左右侧板吸收的辐射能大为降低,手接触时不会烫手,易于搬动。
上面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方式,任何利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多士)焗炉,它包括外壳、炉胆、炉门组成的箱体及加热元件、控制装置等,其特征在于,外壳部分由顶部和背部相连的顶背件(1)、底部和前部相连的底前件(5)和位于两端的左侧板(2)、左侧板(3)组成,顶背件(1)、底前件(5)和左右侧板(2、3)紧固连接装配为一整体,左、右侧板(2、3)与中间炉体(14)侧端面之间有1.5~4.0mm的间隙作为疏气坑(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焗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板(2、3)上各设置一个用于搬动时放手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焗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板(2、3)下部与底前件(5)、顶背件(1)下部、炉胆(6)用螺钉紧固连接,同时,其上部与顶背件(1)上部以绝缘塞(10)紧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的焗炉,其特征在于,炉胆(6)侧面底部有一折片(7),左右侧板(2、3)相配合位置设舌片(8),顶背件(1)、炉胆折片(7)、底前件(5)及舌片(8)上分别有相对应孔位,用螺钉(11)紧固,调整舌片(8)上螺孔位置可调节疏气坑(4)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的焗炉,其特征在于,顶背件(1)侧面设U形孔,左右侧板(2、3)与之相配合位置有圆柱孔,绝缘塞(10)端部套在U形孔中,尾部连接在此圆柱孔中,用绝缘塞(10)长短调节疏气坑(4)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中间炉体侧端面与左、右侧板之间设置有1.5~4.0mm的疏气坑的小型或多士焗炉,它可以使左右侧板温度下降约18℃,使得焗炉在使用过程中易于搬动,不会烫手。
文档编号A47J37/08GK2341532SQ9820723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6日
发明者宗作刚 申请人:优良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