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44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盅具。
通常的盅具都是一个盅身配相应的盅盖,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使用这种盅具却并未带来方便,例如有些进餐时间规定较短,且无固定进餐场所的打工者、学生、野营训练的军人,使用这种盅具进餐时只有将各种菜和饭混在一起形成合饭进食,对有些没有养成这种进食习惯的人确有不便,因此对现有盅具进行改进确有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盅具的缺点,有各自独立的容器,并能组合在一起使用及携带方便的多用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多用盅由一个母盅,可装入母盅内的两组能套装在一起的子盅和一个盅盖组成。
其它的方案包括子盅无盅把,均比母盅小,且一个子盅比一个子盅小,子盅和盅盖的口部都设有挂扣,便于挂在母盅的口部。
采用上述方案,平时携带时将子盅和母盅叠放在一起,只占用母盅的空间,使用时依靠挂扣组合母盅和子盅,增加了容器的个数,但并不占手,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方案作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多用盅组合立体图;图2为多用盅母盅立体图;图3为多用盅盅盖立体图4为多用盅子盅立体图;图5为多用盅子盅立体图;图6为多用盅子盅立体图;如图2所示为一组具体实施例的母盅(1),其口部内直径14cm,高10.5cm,底部略收缩,底高1.5cm,直径12.5cm,盅身设有把,便于手执,口部为便于子盅挂扣的使用,可以不设口沿。
图3所示的盅盖(2),口部内直径13.5cm,底部直径为13cm,高度3.5cm,口沿部有一长3cm,宽2cm的挂扣(3),所述的盅盖(2)可以用挂扣勾在母盅(1)的口沿上,也可以与母盅(1)的底部配合。
如图4、5、6所示为一组子盅(4)、(5)、(6),子盅无盅把,且一个比一个小,例如子盅(4)内直径为12cm、高3.5cm,子盅(5)内直径为11cm、高3.4cm,子盅(6)内直径为10cm,高3.3cm,这样可以将三个子盅叠合在一起,装进母盅(1)内,每个子盅的口部都设有长3cm,宽2cm的挂扣(7),每一个母盅(1)内可以装进两组上述的子盅。
使用本装置如
图1所示,全部使用时,将盅盖(2)取出挂于母盅盅把对面的口部,再将两组子盅取出分别对称地挂于母盅口部,这样,一个母盅周围有七个附加的容器,即使品种再丰富的食品也能单独的装下。
如要用不了这么多的子盅,可以随意选择容器数量及使用方式。使用完毕,可以将两组子盅叠放入母盅内,再用盅盖盖好,携带十分方便。
上述盅具使用不锈钢,铝材压制或搪瓷烧制,塑料制作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盅特别适合于学生、部队或单身职工在食堂就餐,可以随走随吃,也可以作为火锅店、套餐店、快餐店、家庭等的餐具。
本装置使用灵活、携带方便,克服原大盅单一性和使用不方便的缺点,取材广泛,制作容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效的。
权利要求1.多用盅,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母盅,可装入母盅内的两组能套装在一起的子盅和一个盅盖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盅,其特征在于子盅无盅把,且一个子盅比一个子盅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盅,其特征在于子盅的口部都设有挂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盅,其特征在于母盅的口部内直径14cm,高10.5cm,底部略收缩,底高1.5cm,直径12.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盅,其特征在于子盅(4)内直径为12cm、高3.5cm,子盅(5)内直径为11cm、高3.4cm,子盅(6)内直径为10cm,高3.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盅,其特征在于盅盖(2)口部内直径13.5cm,底部直径为13cm,高为3.5cm。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盅由一个母盅,可装入母盅内的两组能套装在一起的子盅和一个盅盖组成,子盅无盅把,均比母盅小,且一个子盅比一个子盅小,子盅和盅盖的口部都设有挂扣,便于挂在母盅的口部,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携带方便,制作容易。
文档编号A47G19/00GK2368391SQ9824463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1日
发明者唐云峰 申请人:唐云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