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33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汤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用的锅,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扩大加热表面的锅。
现有的高压锅、汤锅在加热时,一般均采用明火对锅底加热,这时明火外围产生的热能在锅底外缘无意中给损失掉了,且断火后,又不能使锅内的食物保温,因此造成能源上的浪费;而电饭锅、燃气饭锅以及多功能锅,它是在食物煮好后,靠继续接通电源或气源来保持锅内食物的温度,因需要损耗电能或气能,故成本较高;虽然真空煲、焖烧锅采用在锅体内填充保温材料的方法解决了断火后锅内食物的保温,但食物加热时,锅底外缘的明火仍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节能、省时,而且保温时间长的汤饭锅,它不仅能有效地将锅底外缘的明火所产生的热能聚集、贮存起来加以利用,而且能够使断火后锅内的食物保温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汤饭锅由锅盖、锅体和锅底座组成,锅体底部设有聚热环,所述聚热环上设有聚热盘,且在锅体内表面上连接有热能分配器,内锅穿过热能分配器置于聚热盘上。
所述聚热环为两层以上呈锥形的环状凸台;所述聚热盘上均布有大小不同的通孔,且在聚热盘上表面设有三个以上支承内锅的凸台;所述内锅的锅底设有波纹环;所述热能分配器为圆环形,其上表面设有三个以上的限位凸块,并在所述的圆环上均布有孔,内锅穿过所述圆环形热能分配器置于聚热盘的凸台上,且内锅外表面与热能分配器的内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汤饭锅由于在锅体底部增加了阶梯形的聚热环,使得明火燃烧后产生的热能有效地吸进聚热环内;又由于在聚热环上设有带通孔的聚热盘,使得聚热环接收的明火和热空气能顺利地通过聚热盘上的通孔供给置于聚热盘凸台上的内锅;再加上内锅的锅底为波纹环,它不仅使明火和热空气在内锅底的滞留时间得到延长,而且有效地扩大了加热面积;同时增设的热能分配器能将进入到锅体内的热空气通过其上的孔,在内锅外表面与锅体内表面之间形成涡流立体循环,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加热,不仅使食物受热均匀,而且能充分利用热能来实现节能、省时和保温。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汤饭锅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的锅体和内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聚热环的俯视图;图4是图3A-A向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聚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B-B向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热能分配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C-C向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热能分配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D-D向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汤饭锅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E-E向剖视图。
图1所示的汤饭锅由内带填充材料的锅盖1、锅体3和锅底座8组成,锅体3底部有一多层呈锥形的环状凸台的聚热环6,其大小和几何形状随着汤饭锅的容积大小而变化,它不仅适用于各种气能、煤、木材、煤油等明火燃烧的炉或炉灶,而且能将明火燃烧后的全部热能有效地吸进聚热环6内,如图2、3和4所示。在聚热环6上有一带球形的聚热盘11,聚热盘11上均匀地分布有大小不同的通孔5,该通孔5可为各种几何形状,以锥形孔效果最好,在聚热盘11上表面均匀地分布有三个支承内锅的凸台9,如图5、6所示。聚热盘11上的通孔5总流量必须能满足并大于聚热环6供给的明火和热空气顺利通过,该聚热盘11可选用耐热粘土加入石墨材料或其它填充材料制成。在锅体3内表面中部过盈配合或焊接有一热能分配器4,该热能分配器4为圆环形,在其内环上表面有三个限位凸块14,并在圆环上均匀地开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孔,该孔可以是百页窗孔,百页窗孔上设有相应的百叶片13,控制百页窗孔页片13的角度和方向可分配热空气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以百页窗孔页片13的角度控制在1°~89°、方向为向上向内为宜,如图7、8所示;经热能分配器4分配后的热空气形成涡流立体循环轨迹,快速地进行全方位的强制加热,并可将热能贮存在锅体3内的填充复合材料里。热能分配器4还可以由若干个叠片15组成的环形状结构,该叠片环过盈配合在锅体3内表面上,如图9、10所示。内锅2穿过圆环形热能分配器4,由热能分配器4上的三个限位凸块14定位,将内锅2置于聚热盘11的三个支承凸台9上,这时内锅2外表面与热能分配器4的内环之间需留有足够的间隙,使来自聚热盘11上的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得到有效分配。内锅2的锅底采用多层波纹环形12,使得明火和热空气在内锅2底的滞留时间延长,扩大了加热面积,节省了加热时间,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使用汤饭锅时,先将加足水的食物放进内锅2里,然后将内锅2置于锅体3内,并将锅体3置于炉具或炉灶上点火加热,这时明火和热空气被聚热环6聚集后供给聚热盘11,明火和热空气穿过聚热盘11上的圆锥形通孔5供给带波纹的环形内锅2底,由于内锅2外表面与锅体3内表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使得上升的热空气不仅供给内锅2,而且使得锅体3内壁也得以加热,由于锅体3内壁由聚热、隔热保温材料制成,因此锅体3内壁就可将聚热盘11供给的热能贮存起来,既可给内锅2加热,又是断火后内锅2保温的热能来源。同时锅体3内表面上连接的圆环形热能分配器4,不仅可控制热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而且可产生使经过热能分配器4后的热空气产生负压涡流循环运动,从而使得内锅2加热更快速、均匀以及锅体3内壁迅速聚集和贮存热能,供断火后内锅2保温的热能来源。当内锅2中的食物一经沸腾,就可将内置有内锅2的锅体3移开炉具或炉灶放进锅底座8,并盖上锅盖。这时,内锅2里的食物就可继续在此汤饭锅里加热并保温。为了使保温时间更长,可在聚热环6与锅体3上表面、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绝热环10,在锅体3下表面的绝热环10与锅底座8之间设有密封垫7,使热能传递速度减慢,从而达到不须能源支持,使保温时间持长之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汤饭锅由锅盖(1)、锅体(3)和锅底座(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3)底部设有聚热环(6),所述聚热环(6)上设有聚热盘(11),且在锅体(3)内表面上连接有热能分配器(4),内锅(3)穿过热能分配器(4)置于聚热盘(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环(6)为两层以上呈锥形的环状凸台;所述聚热盘(11)上均布有大小不同的通孔(5),且在聚热盘(11)上表面设有三个以上支承内锅的凸台(9);所述内锅(2)的锅底设有为波纹环(12);所述热能分配器(4)为圆环形,所述圆环上均布有孔,内锅(2)穿过所述圆环形热能分配器(4)置于聚热盘(11)的凸台(9)上,且内锅(2)外表面与热能分配器(4)的内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汤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盘(11)上的通孔(5)为各种几何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汤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分配器(4)的圆环上均布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汤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分配器(4)的圆环上表面设有三个以上的限位凸台(14),并在所述圆环上均布有百页窗孔,百页窗孔上设有相应的百叶片(13),百页片(13)的角度在1°~89°之间,方向为向上向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汤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分配器(4)由若干个叠片(15)组成的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汤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环(6)与锅体(3)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设有绝热环(10)。
专利摘要一种汤饭锅由锅盖、锅体和锅底座组成,锅体底部设有呈锥形的环状凸台聚热环,其上设有均布有通孔和支承内锅凸台的聚热盘,内锅的锅底设有波纹环,且在锅体内表面上连接有圆环形热能分配器,内锅穿过所述圆环形热能分配器置于聚热盘的凸台上,且内锅外表面与热能分配器的内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汤饭锅不仅能有效地将锅底外缘的明火所产生的热能聚集、贮存起来加以利用,而且能够使断火后锅内的食物保温长。
文档编号A47J27/02GK2376249SQ9923643
公开日2000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8日
发明者甘懋辉 申请人:甘懋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