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76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钵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钵床体侧面13上卡槽15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图3为
图1中钵床体侧面14上卡槽16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图4为
图1中钵床体两个侧面上卡槽15和卡槽16的结构对应关系及其插合关系示意图;图5为
图1中钵床体侧面、钵床腿和钵床脚三者位置关系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附
图1,一种钵床,由塑料材料制成,该钵床由钵床体1、钵床腿2和钵床脚3组成,钵床体1的整体外部形状为长×宽×高=24.5cm×11cm×3cm的长方体状,钵床腿2的形状为长×宽=4.5cm×3cm的长方形,钵床脚3的形状为长×宽=18.5cm×3cm的长方形,在钵床体1的上面11有两个直径为10.5cm的圆形钵位12,在钵床体1的侧面13上有4个连接卡槽15,在侧面14上有4个连接卡槽16,卡槽15和卡槽16位置相对、结构对应,卡槽15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2所示,卡槽16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3所示,卡槽15和卡槽16的结构对应关系及插合配合关系如图4所示,不同钵床相邻两个侧面上的卡槽15和卡槽16可以插合,实现卡入连接,钵床脚3上有凸起物31、圆孔32和凹槽33,钵床两侧钵床脚3上的凸起物31和凹槽33相对应,圆孔32和圆孔32相对应,与侧面(13)间接相连的钵床脚(3)上从A方向上看去依次均匀排列着凸起物(31)、圆孔(32)、凹槽(33)、圆孔(32)、凸起物(31)、圆孔(32)、凹槽(33)、圆孔(32)、凸起物(31)、圆孔(32)和凹槽(33),与侧面(14)间接相连的钵床脚(3)上从A方向看去,依次均匀排列着凹槽(33)、圆孔(32)、凸起物(31)、圆孔(32)、凹槽(33)、圆孔(32)、凸起物(31)、圆孔(32)、凹槽(33)、圆孔(32)、凸起物(31)。参照附图5,钵床体侧面13和与其直接相连的钵床腿2的夹角为a,侧面14和与其直接相连钵床腿2的夹角为b,a=b=8度,钵床脚3和与其间接相连的钵床体侧面13的夹角为c,钵床脚3和与其间接相连的钵床体侧面14的夹角为d,c=d=6度。钵床之间连接时,相邻钵床体侧面上的卡槽对好位置插合在一起,实现卡入连接,在此基础上,相邻钵床脚上的凸起物卡到与之相对应的钵床脚凹槽中,能够防止卡槽间的滑动,起到固定作用,钵床脚上卡槽与凹槽相对应指大小对应、位置相对,此外,由于钵床腿2和钵床脚3分别相对于钵床体侧面向外倾斜成一定的角度,相邻的钵床脚就会相互紧紧地挤在一起,能加强钵床脚上凸起物卡入与之相对应凹槽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钵床间连接的稳定性。拆分连接在一起的钵床时,只需将卡好的卡槽用力推开。钵床脚上圆孔大小一致位置相对,能使钵床和支架之间实现螺栓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钵床,其特征在于该钵床由钵床体(1)、钵床腿(2)和钵床脚(3)组成,钵床体(1)和钵床腿(2)固定连接,钵床腿(2)和钵床脚(3)固定连接,钵床体(1)上有钵位(12),钵床体(1)一组相对的侧面上有连接卡槽,其中一个侧面(13)上卡槽(15)的截面形状为
另一个侧面(14)上卡槽(16)的截面形状为
两个侧面上的卡槽结构对应、位置相对、数量相同,钵床两侧钵床脚(3)上有圆孔(32)并且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床,其特征在于钵床脚(3)上有凸起物(31)和凹槽(33),钵床两侧钵床脚(3)上的凸起物(31)和凹槽(33)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钵床,其特征在于钵床腿(2)和钵床脚(3)分别相对于钵床体侧面向外倾斜,钵床体(1)两侧的钵床腿(2)各自和与其直接相连钵床体侧面的夹角(a)和(b)相同,钵床体(1)两侧钵床脚(3)各自和与其间接相连钵床体侧面的夹角(c)和(d)相同,钵床脚(3)和与其间接相连钵床体侧面的夹角(c)和(d)小于钵床腿(2)和与其直接相连钵床体侧面的夹角(a)和(b)。
专利摘要一种钵床,属于支撑花钵的座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进行连接和拆分的钵床。其主要特征是该钵床由钵床体、钵床腿和钵床脚组成,钵床体和钵床腿固定连接,钵床腿和钵床脚固定连接,钵床体一组相对的侧面上有卡槽,两个侧面上的卡槽结构对应、位置相对、数量相同,钵床两侧钵床脚上有圆孔并且相对应。使用本实用新型易于组成各种形状的立体花坛。
文档编号A47G7/00GK2387815SQ9924455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5日
发明者朱仁元, 张佐双 申请人:北京市植物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