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04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特别是利用家中各种炉灶作热源,用于做饭、炒菜、烧水等。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家庭做饭、烧水等所用锅、壶,虽然结构简单,但热效率很低,使40%以上的热能都白白浪费,且厨房污染十分严重。专利申请92100067.7,虽然比一般锅、壶热效率有所提高,但结构不合理,制造难度大,使用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热效率很高,制造容易的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在普通锅和壶的下端(部)外围增设一导流圈,并在锅和壶体与导流圈之间等角度制有上下方向相通的导流槽,再将锅和壶体与导流圈上下方向相接触处封接为一体,导流圈与锅和壶体两者之间的非封接处及锅和壶体底外壁,均进行材料表面改性处理。导流圈外围还可喷涂一层反(隔)热层。
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新颖,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且有降低污染及余热回收的功能。
下面结合典型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平底圆柱形高效节能降污蒸煮锅原理结构图;图2为弧形底高效节能降污炒锅原理结构图;图3为高效节能降污烧水壶原理结构图;图4为
图1和图3的A-A向剖面图图5为图2的B-B向剖面图。
图中标号和名称如下1—锅(壶)把2—盖柄3—锅(壶)盖4—锅(壶)体5—导流圈6—反(隔)热层7—火焰进口8—导流槽9—火焰出口10—壶咀11—气鸣孔在
图1和图3中,导流圈(5)为圆环形,下端带有收缩口,上、下端边设有卷边。锅(壶)体(4)的下端直径可比上端直径小,并在下端周壁沿其底向上等角度向内制有圆弧形导流槽(8),如图4所示。将导流圈(5)套进锅(壶)体(4)的下端后,将两者垂直方向相接触处封接为一体,并使导流槽(8)上下相通,在导流圈(5)的收缩口与锅(壶)体(4)的底板圆壁交汇处构成一圈火焰进口(7),上端与锅(壶)体(4)下端周壁上的导流槽(8)构成火焰出口(9)。在锅(壶)体(4)下端的外壁与导流圈(5)内壁的两者之间非封接处,以及锅(壶)体(4)的底外壁均进行材料表面改性处理,使其提高对光、热的吸收。还可在导流圈(5)的外圆围喷涂一层反(隔)热层(6),但也可不喷。其它结构同普通锅(壶)。
在图2中,导流圈(5)为通底圆盘形,沿底圆孔边向上的一小段距离为圆环平面形,由此再向上等角度向外制有数条通顶端的圆弧形导流槽(8),如图5所示,将导流圈(5)套在圆盆形锅体(4)的下部适当位置后,将两者接触处封接为一体,并使导流槽(8)上下相通。在沿导流圈(5)底圆孔的圆环平面与圆盆形锅体(4)底部的适当位置处构成火焰进口(7),上端与锅体(4)的外壁构成火焰出口(9)。在锅体(4)与导流圈(5)两者之间的非封接处,以及锅体(4)的底外壁均可进行材料表面改性处理,使提高对光、热的吸收。锅体(4)还可采用多层结构,如内层为铁板,外层为铝板、以及内层铁板与外层铝板之间,还可采用其它过渡层等。还可在导流圈(5)的外侧喷涂一层反(隔)热层(6),但也可省去不喷。其它结构同普通炒锅。
导流圈(5)其圆弧形向外的导流槽(8)的结构形式,也可用于圆柱形锅(壶)体(4)下端为圆形的外圆围上。
图1、图2、图3的该原理结构还可用高压锅,以及其它用火焰做热源的加热器具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盛满水(食物)的新型节能降污锅(壶),放于点燃的炉灶上,火焰热气先加热锅(壶)底,再沿底向四周扩散,进入火焰进口(7)处,再从火焰进口(7)流入导流槽(8),最后从锅(壶)(4)的中部火焰出口(9)处流出。由于导流圈(5)与锅(壶)体(4)相接触处溶为一体,火焰热气经导流槽(8)后,可将余热大部分回收,并在导流图(5)的作用下,可使空气对流加快,燃烧更充分,使污染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是在普通锅和壶的下端(部)外围增设一导流圈,并在锅和壶体与导流圈之间等角度制有上下方面相通的导流槽,再将锅和壶体与导流圈上下方向相接触处封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锅(壶)体(4)的下端直径可比上端小,并在下端周壁沿其底向上等角度向内制有圆弧形导流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导流圈(5)为圆环形,下端带有收缩口,上、下端边设有卷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导流圈(5)还可为通底圆盘形,沿底圆孔边向上的一小段距离为圆环平面,由此再向上等角度向外制有数条通顶端的圆弧形导流槽(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导流圈(5)其圆弧形向外的导流槽(8)的结构形式,也可用于圆柱形锅(壶)体(4)下端为圆形的外圆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在锅(壶)体(4)下端的外壁与导流圈(5)的内壁两者之间非封接处,以及锅、(壶)体(4)的底外壁,均进行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导流圈(5)的外围还可喷涂一层反(隔)热层(6)。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锅(壶)体(4)还可采用多层结构,如内层为铁板,外层为铝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其特征在于该原理结构还可用于高压锅,以及其它用火焰做热源的加热器具点。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节能降污锅和壶,是在普通锅和壶的下端(部)外围增设一导流圈,并在锅和壶体与导流圈之间等角度制有上下方向相通的导流槽,再将两者上下方向相接触处封接为一体。具有结构新颖,燃烧充分,热效率很高,且有降低污染及余热回收的功能。
文档编号A47J27/00GK2393449SQ9924828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4日
发明者陈矛章, 高戈, 刘金平, 徐寿森, 陈加兴 申请人:瞿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