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泡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720阅读:50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泡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泡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泡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泡泡机通常作为游戏用具使用,同时泡泡机也可用于 各种各样娱乐场合的布置。但常见的泡泡机所产生的泡泡都是从一定 模具中吹出的单个泡泡。另外,由于常见的泡泡机采用缺乏导风机构 的压縮空气瓶或鼓风机(或采用口吹式)直接供风,吹出的风不均匀 (例如,风扇中央处风力较弱),因而泡泡的产生不够稳定。另外,常 见的泡泡机要么不提供自动供液功能(需手动更换储液盘)从而使用
不便;要么仅仅提供自动供液功能但没有相应的泡液防溢出装置,从 而在供液过多时泡液可能溢出储液盘,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坏泡泡机 (如,溢出的泡液流入到泡泡机内的电子装置中)。
因此,本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连续地吹出 嵌套泡泡的电动泡泡机,并且其可安全无污染的自动供液。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文所述的 电动泡泡机。
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电动泡泡机,其包括向所述电动泡泡机提供泡 液的供液系统、可接收泡液并形成起泡膜的成泡装置、向所述成泡装 置供风的送风系统、以及驱动所述供液系统、所述成泡装置以及所述 送风系统的驱动系统。所述电动泡泡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成泡装置包 括用于形成起泡膜的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件是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的内侧分别设有多 个沟槽,其延伸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的宽度方向平行。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的内侧还设有垂直于 所述沟槽的分隔肋,其处于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宽度方向的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泡泡机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成泡装置位于所述电 动泡泡机的上部,并向上吹出泡泡;所述供风系统位于所述成泡装置 的下方,并从下向上供风;所述供液系统的储液容器位于所述电动泡 泡机的下部,其中的泡液从下向上经由供液系统中的流体管路而被泵 送到所述成泡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泡泡机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成泡装置进一步包括-1)接收泵送的泡液以供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在其中蘸取泡液的 蘸液盘。上述蘸液盘包括第一环形槽和嵌套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之中的 第二环形槽,并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在第一侧通过第一流 体通道流体连通,在第二侧通过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通。2)所述至少 一个摆动式成膜带包括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第二摆动式成膜带,其中 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在所述第一侧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环 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并且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在所述第二侧可 枢轴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蘸液盘是水平放置的,并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 第二环形槽是一对同心的圆环槽,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 摆动式成膜带是一对同心的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的一对 同侧自由端由第一轴所连接,所述第一轴被安装在位于所述第一侧的、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上的一对凹口之内,从而在所述驱 动系统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 摆动,其中所述第一轴连接到所述驱动系统。并且,所述第一摆动 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的另一对同侧自由端由第二轴连 接,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对齐成一条直线,并且所述第二轴被安 装在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上的另一 对凹口之内。
优选地,所述送风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电动泡泡机中部的风扇(所 述风扇的风扇叶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外径)和位于所述风
扇和所述蘸液盘之间的导风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机构包括1)从所述风扇的正上方、向上延 伸的中空圆筒,其直径大于所述风扇叶片的内径并小于所述风扇叶片 的外径。2)多个从所述圆筒侧部外表面均匀且径向地向外延伸的主径 向导风板,其延伸到一边界环带,所述边界环带的内径大于所述风扇 叶片的外径。3)多个周向导风板,每个所述周向导风板都连接在两个 相邻的所述主径向导风板的中部,并与所述主径向导风板相交错。4)从 每个所述周向导风板的外表面中部向外延伸到所述边界环带的子径向 导风板,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主径向导风板。5)从所述圆筒向上延 伸到所述第二环形槽中心位置处的、下宽上窄的中空截锥体,其末端 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电动泡泡机的储液容器上部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并 且所述供液系统进一步包括1)送液装置,其从所述储液容器向所述 第一侧输送泡液。2)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外壁上 开设的防溢出缺口。 3)紧邻所述防溢出缺口,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 槽之外的腔室,其下部开设有一回流孔。4)插入在所述回流孔之下的 回流管,其用于将所述腔室中的泡液引入到所述储液容器中。
上述电动泡泡机可稳定连续地吹出嵌套的泡泡。进一步地,用于 吹泡的泡液可自动供应给电动泡泡机又不致溢出泡液盘,造成污染或 损坏电动泡泡机。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后的电动泡泡机 的俯视图1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后的电动泡泡机 的立体图2A示出了未完全组装的电动泡泡机的放大侧后视图2B示出了移除了图1B中的前、后壳体后的电动泡泡机的放大
视图,其更清楚地显示了该电动泡泡机的驱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位置
关系;
图3显示了图2B中的送风电机与送风系统中的风扇一起工作的示
意图4显示了图2B中的传动-泵吸电机与供液系统及成泡装置一起 工作的示意图5A例示说明了泡液是如何在传动-泵吸电机驱动下及压指式泵 体的抽吸作用下,而从储液容器被输送到成泡装置,然后又回流到储 液容器中;
图5B是蘸液盘的示意图5C示出了压指式泵体与传动-泵吸电机以及送液管的连接;
图6A-6B例示说明了传动机构在传动-泵吸电机和摆动式刮膜装置 之间的、可传动的连接;
图6C是离合器的两种工作状态示意图,所述离合器位于摆动式刮 膜装置一侧,在该侧摆动式刮膜装置与传动机构发生传动作用;
图7A-7B示出了摆动式刮膜装置和供液装置协同工作的成膜过程;
以及
图8A-8B示出了利用送风系统将摆动式刮膜装置所形成的膜"吹"
成泡泡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借助附图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相 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组成部分。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后的电动泡泡机 的俯视图,以及图1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后的 电动泡泡机的立体图。优选地,电动泡泡机整体由塑料材料制成。
从外部来看,如图1B所示,电动泡泡机1由储液容器22及结合 在一起的前壳体10和后壳体90组成。其中,储液容器22优选地是这 样一种储液罐,其底部设置有一定配重,以为储液容器提供额外的稳 定性(特别是在储液容器中的剩余泡液较少时)。此外,在储液容器22 的外侧还可出于美观的目的制作一些纹理、图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再一个实施例,储液容器22是不包含配重的塑料储液罐。前壳体10 和后壳体90可以通过任何常见技术手段而被结合,例如卡合、卡扣连 接、螺纹连接等,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优选地,在
前、后壳体内部的对应位置处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和凹口 (均 未示出)。
如图1B所示,前、后壳体结合在一起之后,可被摆放在储液容器 22的正上方,并通过连接在前、后壳体两侧对称位置处的一对搭扣21
与位于储液容器两侧对应位置处的圆形凸扣24之间的配合,而与储液 容器22固定在一起。更进一步地,在前、后壳体结合后的整个壳体下 部还可开设有中空凸起(未示出),其用于容纳位于储液容器22之上 的、对应于开口 23的外螺纹突出部(更清楚地见于图4)。上述中空凸 起和外螺纹突出部的结合可保证在前、后壳体与储液容器22相互定 位的同时,泡液管道可穿过中空凸起和外螺纹凸出部,最终进入到储 液容器22中。这样,组装后的电动泡泡机l在整体上具有桶状造型, 其具有朝上的、相对同类产品而言较大的圆形出泡区域11。根据本发 明的一个实施例,圆形出泡区域11的外径是约15厘米。
在前壳体10和后壳体90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还容纳有电动泡泡 机1的其它构件/结构,包括供液系统20 (供液系统20还包含着位于 前壳体10和后壳体90下方的储液容器22)、成泡装置40、送风系统 60以及驱动系统80,它们各自的组成部分、作用以及连接关系等将在 下文中被分别详细描述。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未完全组装好的电 动泡泡机1的放大的侧后视图,其更清楚地从外部显示了电动泡泡机 的驱动系统80的电源部分82。如图2A所示,电源部分82包括电池 盒82A、交流适配器输入端82B以及开关83,它们优选地位于电动泡 泡机的后部,并可从后壳体90的开口中露出。图中电池盒82A的盖子 已被移除,以显示出其中安装的电池,上述盖子优选地可通过螺纹紧 固件与后壳体相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交流适配器输 入端82B可包含防尘盖82B',其在不使用电动泡泡机时可用来防尘, 在使用电动泡泡机时可用来防水。优选地,开关83也可使用防尘/防水 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其他电 源/开关形式。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泡泡机1的各主要组成 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还进一步说明了驱动系统80各部分之间位置关
系。为了说明方便,移除了前、后壳体,如图2B所示,电动泡泡机l 包含位于所述电动泡泡机上部的、可接收泡液并形成起泡膜的成泡 装置40;位于所述成泡装置之下的、向所述起泡膜供风的送风系统60; 将泡液从电动泡泡机1的下部向上传送到成泡装置40的供液系统20 (该系统还优选地具有泡液防溢出功能);以及驱动所述供液系统、成 泡装置以及送风系统的驱动系统80。
具体地,图2B中示出的驱动部分80包括了送风电机84、传动-泵吸电机86,以及为上述两个电机供电的电源部分82以及传动机构 50 (更清楚地见于图4)。其中,电源部分82包括电池盒82A、交流适 配器输入端82B以及开关83,其电力输出端分别电耦合到送风电机84 和传动-泵吸电机86;传动机构50连接在传动-泵吸电机86上,用于 向外传递其动力。
下文将结合图3-图6C,具体说明在送风电机84和传动-泵吸电机 86的驱动下,电动泡泡机1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IA),送风电机84驱动送风系统60工作。 具体地,送风系统60的送风装置62依靠来自送风电机84的功率工作, 使空气流从风入口以图3箭头所示的方向导向风出口,该空气流传描 的路径穿过了摆动式刮膜装置44。 一旦摆动式刮膜装置上形成了起泡 膜,该空气流就可将其"吹"成泡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送风装置62是风扇,风扇是可从 市场上买到的普通风扇,并且应保证风扇的外径小于第一环形槽43的 外径。送风系统60大致布置在整个电动泡泡机的中部(包括高度方向 和宽度方向),从下向上供风。
进一步地,为了使到达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气流流速更加均匀, 还在风扇中轴的正上方设置了导风机构64。如图1A所示,导风机构 64可分为第一部分64A和第二部分64B,其中
第一部分64A包括从所述风扇正上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圆筒,其直 径大于所述风扇叶片的内径并小于所述风扇叶片外径,其用于收集风 扇中部吹出的气流。由于风扇叶片分布在风扇的中轴之外,因此在风 扇中央的气流很弱,气流流速很慢。第一部分64A还包括从上述中空 圆筒向上延伸的、下宽上窄的中空截锥体,其有效地增强了位于风扇
中轴附近的、本来气流流速很慢的气流。其中,所述截锥体末端开口
的直径应小于第二环形槽43,的内径,以保证气流集中供向第二环形槽 43,(图1A未示出,可参见图5A)。
第二部分64B包括多个从第一部分64A的中空圆筒侧部外表面 均匀且径向地向外延伸的主径向导风板,其中主径向导风板延伸到一 边界环带(未示出),并且所述边界环带的内径大于所述风扇叶片的外 径;多个周向导风板,每个周向导风板都连接在两个相邻的主径向导 风板的中部,并与主径向导风板相交错;从每个所述周向导风板的外 表面中部向外延伸到所述边界环带的子径向导风板,其延伸方向平行 于所述主径向导风板。
上述三种导风板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并构成均匀的网状图案, 其可有效地平衡从风扇中轴外边缘到风扇叶片外边缘的气流流速。优 选地,导风板厚度为约1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导风机构64的边界环带适于与电动泡 泡机的前、后壳体卡合在一起,从而将导风机构64平行于蘸液盘地固 定到位。
最终,在导风机构64的作用下,到达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气流 具有更均匀的速度分布,这就提升了吹泡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嵌套泡 泡的情况下)导风机构64的存在,使得从风扇中轴中心一直到风扇 叶片外边缘范围内的气流流速更均匀,从而吹出泡泡或嵌套泡泡(当 刮膜装置的成膜件多于一个时)的成功率较高。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成膜件包括两个摆动式成 膜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两个摆动式成膜件是两个摆动式成膜带, 其形状为半圆形(为了叙述方便,下文将较大的一个称为第一摆动式 成膜带,将较小的一个称为第二摆动式成膜带)。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 阅读本说明书能够理解的是其它形式的摆动式成膜件或其它形状的 成膜带也可用于本实用新型,这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保证安全,还可在风扇62下方设 置保护装置66 (见图1A),其具有由隔板组成的、类似网状的结构, 但隔板的厚度小于导风板的厚度,更利于气流的通过。优选地,导风 板厚度为约0.25毫米。该保护装置66可在基本不影响进风风量的情况
下,确保儿童的手指不致碰到旋转的风扇叶片。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气流导向结构和/或保护结构均可被用于本 实用新型,这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
图4示出了传动-泵吸电机86与供液系统20及成泡装置40在一起 工作的情况。在图4中供液系统20和成泡系统40有一定的重叠,因 此仅依靠图4来说明传动-泵吸电机86与供液系统20及成泡装置40 在一起工作的情况可能由于上述重叠的存在而显得不够清楚。所以,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在图5A-5C和图6A-6C将供液系统20与 成泡装置40及传动机构50 (传动机构50在本文中被认为是驱动系统 80的一部分)相拆开,从而示出了供液系统20和成泡装置40分别与 传动-泵吸电机86连接、工作的情况。
首先,图5A-5C对传动-泵吸电机86和供液系统20在一起工作的 情况进行了说明。如图5A (并结合图4和图1A)所示,供液系统20 包括上部设有至少一个开口 23的储液容器22;从开口23中伸出、 并向蘸液盘42的第一侧输送泡液的送液管27;与送液管27的一部分 相接触,用于提供泡液泵吸作用的压指式泵体25 (其通过传动-泵吸电 机86获得动力);位于蘸液盘42第二侧R的、泡液防溢出装置29; 以及从蘸液盘42的第二侧R向下伸出并穿过开口 23回到储液容器22、 起到泡液回收作用的回流管28。
在储液容器22的上部,对应于开口 23设有一外螺纹凸出部,其 既可用于上文所述的前、后壳体与储液容器22之间的定位,又可起到 封闭开口23的作用。当不使用电动泡泡机l时,可将具有内螺纹的盖 子螺纹连接到上述外螺纹凸出部,以封闭开口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储液容器可设有多于一个的开 口,并且送液管和回流管的数量也可多于一个,各条送液管和回流管 可通过储液容器上的某个开口进、出储液容器。
通过上述连接关系,泡液可以图5A中黑色实心箭头示出的流动方 向流动即首先泡液从储液容器22中被抽吸而出,经由送液管27到 达蘸液盘的第一侧L (见图1A),然后泡液流过蘸液盘42,再通过泡 液防溢出装置29进入到第二侧R回流管28中(防溢出装置启动的条 件是蘸液盘中的泡液高度超过泡液防溢出装置29的某个阈值时),
并最终回到储液容器22中。
常见的泡液防溢出装置29包括开设在蘸液盘42 —侧外壁上的防 溢出缺口和紧邻所述防溢出缺口并设置在蘸液盘42之外的腔室(如图 5A所示,在该腔室的底部还开设有小孔A)。当泡液达到溢出缺口高
度时,就会从防溢出缺口中流出并进入到腔室中,接着再从小孔A流 入连接着该小孔的回流管28。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蘸液盘42 (其是成泡装置40的一
部分),该蘸液盘用于接收泡液并提供下述泡液流动的通道第一环形 槽43和与之流体连通的第二环形槽43':如图1A所示,第一环形槽 43和第二环形槽43'在蘸液盘的第一侧L通过第一流体通道FC1流体 连通,在蘸液盘的第二侧R通过第二流体通道FC2流体连通,其中所 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位于第一环形槽43圆周相对180度的位置上。优选 地,第一环形槽43和第二环形槽43'为同心的圆环槽。在第一侧L和 第二侧R,第一环形槽43和第二环形槽43,还分别开设有凹口 43A、 43B和43,A和43'B (参见图4),上述凹口分别用于容纳如图6A所示 的摆动式刮膜装置的第一轴47A和第二轴47B (上述第一、第二轴的 延长线如图6A所示成一条直线),并可保证摆动式刮膜装置44可绕该 两轴枢轴转动。
优选地,如图4所示,可通过一对U型压板46A和46B而分别将 第一轴47A和第二轴47B压在其相应的凹口中。其中,上述U型压板 46A和46B是通过螺钉(未示出)与蘸液盘42固定在一起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蘸液盘42的外径为约12厘米,其适 于以诸如插接的方式固定在前、后壳体的上部圆形出泡区域中(更清 楚地见于图1A和图1B)。与之相应的,半圆形的第一摆动式成膜带的 直径为约ll厘米,半圆形的第二摆动式成膜带的直径为约6厘米,并 且在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的内侧设有多于20个的沟槽,其延伸方 向与各自成膜带的宽度方向平行。上述沟槽用于使摆动式成膜带更充 分地蘸取泡液。
进一步优选地,在半圆形的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内侧还设有 垂直于上述沟槽的分隔肋(未示出),其位于摆动式成膜带宽度方向的 中部,其宽度大于横向肋片的宽度,可通过挡住沟槽中的泡液而使蘸
液过程进行得进一步的充分。
蘸液盘所提供的流动通道的形状以及与之对应的摆动式刮膜装置 摆动式成膜带的形状也不限于圆环形/半圆形,采用其它形状,例如适 于蘸液和刮膜的椭圆形的蘸液盘/摆动式成膜带等也并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
当摆动式刮膜装置44如图4所示安装在蘸液盘42上并且泡液如 图5A所示流过第一、第二环形槽43、 43'时,摆动式刮膜装置的第一 摆动式成膜带45和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适于分别从第一、第二环形 槽43、 43'中蘸取泡液并进而形成起泡膜,这将在下文结合图7A-7B更 详细地描述。
现转到图5C,其示意性地描述了压指式泵体25与传动-泵吸电机 86以及送液管27的连接、工作情况。压指式泵体25包括主体为齿轮 形状的泵体上盖54和形状适于与泵体上盖54结合在一起的泵体下盖 54,,在泵体下盖54,的中心处设有用于定位的柱体,泵体上盖54可插 入到该柱体上并绕该柱体旋转。泵体上盖54的下方结合有两个圆形泵 棒55,该泵棒的尺寸和高度保证其可容纳在泵体上盖54和泵体下盖 54'形成的空间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传动-泵吸电机86 的轴上的齿状物通过传动齿轮52将动力传递给泵体上盖54,带动泵体 上盖54及泵棒55 —起绕泵体下盖54,中心处的柱体转动。通过压指式 泵体25在其第一位置(对应图5C中的M)和第二位置(对应图5C 中的N)之间的不断切换,泵棒55反复交替地"指压"在送液管的第 -部分27A和第二部分27B之间以及送液管的第二部分27B和第三部 分27C之间,从而完成了对泡液的泵吸泡液经由送液管27被运送到 蘸液盘42的第一侧L (参见图5A),并进而进入到第一环形槽43和第 二环形槽43,中。可以理解的是,其它本领域公知的泵吸或抽吸方法可 用于本实用新型,这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
现转到图6A-6C并结合图4,对传动-泵吸电机86和成泡装置40 在一起工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传动-泵吸电机86的带动 下工作的成泡装置40包括蘸液盘42和与蘸液盘枢轴连接的摆动式 刮膜装置44。另外,图4和图6A-6B中还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传动-泵吸 电机86和摆动式刮膜装置44之间连接的、用于将传动-泵吸电机86 所提供的动力传递给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传动机构50,其将在成泡装 置40的工作中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传动机构50包括母齿轮54 (同时其还是上文结合图5C描述的泵体上盖54)、附着在母齿轮上的 子齿轮系统56,以及带有导向槽53和孔59的拨杆58,其中导向槽的
形状是两端半圆形,中段矩形,矩形的宽等于半圆形的直径。母齿轮 54上设有一支柱57B (未示出),其可穿过孔59,以使得拨杆可绕该 支柱摆动或转动。子齿轮系统56中的一个齿轮Z(更清楚地见于图6B) 上设有一立柱57A,其宽度小于导向槽53的宽度并可插入在导向槽53 中,该立柱一方面适于在导向槽53中靠向导向槽的某个侧壁自由滑动, 另一方面还可能拨动拨杆58绕支柱57B摆动。
现结合图6A-6C对传动机构50及成泡装置40的工作原理加以说 明。在展开讨论前,首先结合图6C对离合器51的功能加以说明。离 合器51起着防过载的作用,即当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第一、第二摆 动式成膜带45、 45'自由摆动时,离合器51处于C1状态,从而将传 动机构50的动力传导至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而当摆动 式刮膜装置44的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摆动至浸入蘸液盘 的泡液中并受到蘸液盘的阻力不能继续摆动时,离合器51就达到C2 状态,从而防止传动机构50或成泡装置40的过载。
下面依次考虑图6A和6B,对成泡装置40及传动机构50的工作 情况加以讨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传动-泵吸电机86的轴上的 齿状物通过齿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母齿轮54,带动母齿轮54转动(绕 泵体下盖上的柱体),并进而带动子齿轮系统56中的各个齿轮转动, 最终这一转动被传递给齿轮Z,使其发生转动。
具体地,如图6B所示,初始时,立柱57A位于导向槽53的中部, 拨杆自由端FE的齿状物相对于第一轴47A上的齿状物位于其右侧边 缘的位置,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位 于水平向右的方位处,且浸没在蘸液盘的泡液中。 一旦齿轮Z开始顺 时针转动,立柱57A就会相对导向槽53向其底端滑动,这时立柱57A 对导向槽53的力会使拨杆58绕支柱57B顺时针摆动,而拨杆58可通 过驱动第一轴47A的齿状物带动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第一、第二摆动 式成膜带45、 45,逆时针摆动;当齿轮Z转动90度再继续转动时,立 柱57A会"掉头"向导向槽53的中部滑动,而拨杆58则继续顺时针 摆动并带动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逆时针摆动;在齿轮Z 转动到180度时,立柱57A返回到导向槽53的中部位置,拨杆自由端 FE的齿状物相对于第一轴47A上的齿状物达到其左侧边缘的位置,摆 动式刮膜装置44的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摆动至水平向左
方向并再次浸没在蘸液盘的泡液中。
当齿轮Z从180度继续顺时针转动时,立柱57A会向导向槽53的 顶端滑动,这时立柱57A对导向槽53的力会使拨杆58绕支柱57B逆 时针摆动,拨杆58会带动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顺时针摆 动;齿轮Z转到270并继续转动时,立柱57A会"掉头"并开始向导 向槽53的中部滑动,而拨杆58继续逆时针摆动并带动第一、第二摆 动式成膜带45、45'顺时针摆动;在齿轮Z转动到360度时,立柱57A 再次返回导向槽53的中部位置,拨杆自由端FE的齿状物相对于第一 轴47A上的齿状物达到其右侧边缘的位置,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第一、 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 45'摆动至水平向右方向并再次浸没在蘸液盘 的泡液中,即达到初始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传动-泵吸电机86与供液系统 20、成泡装置40及传动机构50可如图7A所示连接在一起,即供液系 统20、成泡装置40及传动机构50同时从传动-泵吸电机86获得功率, 并协同工作。当传动-泵吸电机86启动后,供液系统20从储液容器向 蘸液盘的第一侧L输送泡液的同时,摆动式刮膜装置44也在成泡装置 中的传动机构50的带动下来回摆动。当蘸液盘42中被导入了一定量 的泡液后,摆动式刮膜装置44的每次摆动都将刮出起泡膜。在本实用 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由于摆动式刮膜装置44带有两 个刮膜的部件,即第一、第二摆动式成膜带45和45',因此每次刮膜 都可以刮出两个嵌套的起泡膜100和100',它们分别对应着第一、第 二摆动式成膜带45和45'。
此时,若再配合上如图8A所示的送风系统60,就可将两个嵌套的 起泡膜100和100'不断吹长、吹大。当较小起泡膜100'首先达到某个
成泡临界点时,其会形成第一内部泡102A;如图8B所示,在较大起 泡膜100被继续吹大的同时,较小起泡膜100'又先后吹出第二和第三 内部泡102B和102C (如图8B所示);最终,当较大起泡膜100也达 到其成泡临界点时,其被吹成外部泡102D。此时,就可看到嵌套了三 个小泡的大型嵌套泡泡102。当然,内部泡的数量只是示意性的,根据 外部条件的不同(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嵌套 泡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泡泡机1还提供了自动清洗功能
当使用完电动泡泡机l之后,可将送液管27插入盛有清水的杯中(未 示出),然后打开电源开关,由传动-泵吸电机86提供动力将清水抽入 蘸液盘的第一侧L,清洗送液管和蘸液盘;随着清水高度超过位于蘸液 盘第二侧R的泡液防溢出装置29的阈值(如清水高度超过防溢出缺 口),多出的水会穿过小孔A而流入到回流管28中,从而清洗了回流 管。这样,就达到了自动清洗蘸液盘的目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其特定的优选实施例来描述的,但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 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泡泡机的驱动电机的数目可以多于 两个,例如为三个,它们分别驱动着供液系统、成泡装置和送风系统。
再例如,还可在储液容器22上部设置用于定位凸块,其适于插入 到前、后壳体相组合后对应位置处形成的凹口内(均未示出),上述定 位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虽然结合目前被认为是最优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覆 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畴之内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价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泡泡机,其包括向所述电动泡泡机提供泡液的供液系统、可接收泡液并形成起泡膜的成泡装置、向所述成泡装置供风的送风系统、以及驱动所述供液系统、所述成泡装置以及所述送风系统的驱动系统,所述电动泡泡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成泡装置包括用于形成起泡膜的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件是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的内侧分别设有多个沟槽,其延伸方向与所述至少一 个摆动式成膜带的宽度方向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的内侧还设有垂直于所述沟槽的分隔肋,其处于所述 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宽度方向的中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泡装置位于所述电动泡泡机的上部,并向上吹出泡泡;所述供风系统位于所 述成泡装置的下方,并从下向上供风;所述供液系统的储液容器位于 所述电动泡泡机的下部,其中的泡液从下向上经由供液系统中的流体 管路而被泵送到所述成泡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泡装置进一步包括接收泵送的泡液以供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在其中蘸取泡液的蘸液盘,其包括第一环形槽和嵌套于所 述第一环形槽之中的第二环形槽,并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 在第一侧通过第一流体通道流体连通,在第二侧通过第二流体通道流 体连通;和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包括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第二摆动式 成膜带,其中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在所述第一侧可枢轴转动地连 接到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并且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 在所述第二侧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蘸液盘是 水平放置的,并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是一对同心的圆 环槽,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是一对同心的 半圆形。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 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的一对同侧自由端由第一轴所连 接,所述第一轴被安装在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 第二环形槽上的一对凹口之内,从而在所述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带动所 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摆动,其中所述第一 轴连接到所述驱动系统;所述第一摆动式成膜带和所述第二摆动式成膜带的另一对同侧自 由端由第二轴连接,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对齐成一条直线,并且 所述第二轴被安装在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 环形槽上的另一对凹口之内。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电动泡泡机中部的风扇,所述风扇的风扇叶片的外径小 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外径;以及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蘸液盘之间的导风机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 构包括从所述风扇的正上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圆筒,其直径大于所述风扇叶片的内径并小于所述风扇叶片的外径;多个从所述圆筒侧部外表面均匀且径向地向外延伸的主径向导风 板,其延伸到一边界环带,所述边界环带的内径大于所述风扇叶片的 外径;多个周向导风板,每个所述周向导风板都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所述主径向导风板的中部,并与所述主径向导风板相交错;从每个所述周向导风板的外表面中部向外延伸到所述边界环带的子径向导风板,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主径向导风板;以及从所述圆筒向上延伸的、下宽上窄的中空截锥体,其末端开口的 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 器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并且所述供液系统进一步包括 送液装置,其从所述储液容器向所述第一侧输送泡液; 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外壁上开设的防溢出缺紧邻所述防溢出缺口,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之外的腔室,其 下部开设有一回流孔;以及插入在所述回流孔之下的回流管,其用于将所述腔室中的泡液引 入到所述储液容器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泡泡机,其包括向所述电动泡泡机提供泡液的供液系统、可接收泡液并形成起泡膜的成泡装置、向所述成泡装置供风的送风系统、以及驱动所述供液系统、成泡装置以及送风系统的驱动系统,并且所述电动泡泡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成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件,其用于形成起泡膜。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件是至少一个摆动式成膜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泡泡机可稳定并连续地吹出嵌套的泡泡。
文档编号A63H33/28GK201067639SQ20072014252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张楚然 申请人:方瑞丝玩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